 |
本帖用于记录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六版)的详细内容目录,可以算作一个粗略的大纲。
本帖不涉及具体的知识,相当于列明知识条目而不展开其内容。
|
 |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 
|
 |
第一单元 导 论 第一章 民事诉讼概述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一)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目的的意义 (二)民事诉讼制度目的的含义 (三)有关民事诉讼制度目的的学说 四、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法的含义 1.狭义的民事诉讼法 2.广义的民事诉讼法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地位、作用 1.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作用 2.民事诉讼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民事诉讼法与宪法 (四)民事诉讼法规范的种类 1.效力性规范和训示性规范 2.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五)民事诉讼中的判例、指导性案例 (六)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 2.民事诉讼法的时间效力 3.民事诉讼法的空间效力 (七)民事诉讼法的近现代发展
|
 |
五、民事诉讼法与实体法 (一)民事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联 (二)民事诉讼法与实体法在适用方面的差异 六、民事诉讼法对《民法典》实施的协调与对接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协调 1.实现规范表述上的一致性 2.实现专有概念上的一致性 3.实现和保持与《民法典》原则、制度规定上的一致性 (二)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实施的对接 (三)通过民事诉讼法对实体法规定的不足进行“后期”处理 七、民事诉讼政策
八、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追求
(一)民事诉讼法制度价值追求的含义及意义 (二)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追求的基本内容 1.妥当或适正 2.公正 3.迅速 4.经济 5.便捷 (三)各价值追求之间的掣肘与衡平 九、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十、民事诉讼体制
(一)民事诉讼体制的含义 (二)民事诉讼体制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的价值 (三)民事诉讼体制的两大类型 (四)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问题与思考:关于协动主义诉讼模式、和谐诉讼模式、合作主义、能动司法
|
 |
十一、民事审判方式 十二、民事诉讼法沿革 (一)我国古代的民事诉讼
(二)清末至1949年的民事诉讼法 (三)新民主主义时期解放区的民事诉讼制度 (四)1949年以来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 1.废除旧法、制定新规 2.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出台 3. 1991年《民事诉讼法》的制定 4.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第一次修改 5. 2012年《民事诉讼发》的第二次修改 6. 2015年《民诉法司法解释》 6. 2017年《民事诉讼法》的第三次修改 7. 2021年《民事诉讼发》的第四次修改
十三、民事诉讼法与法系 十四、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对象与范围
1.研究对象 2.范围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分析方法、法教义学 2.社科法学 3.实证研究方法 4.法治发展的阶段性与研究方法的运用 (三)民事诉讼法学体系 1.理论体系的意义 2.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含义 3.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建构
十五、民事司法改革 知识扩展:马锡五审判方式
|
 |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界定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问题与思考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一)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依据
三、辩论原则 (一)辩论权与基本原则 (二)辩论原则(辩论主义) 问题与思考
四、处分原则 (一)处分原则的含义 (二)处分原则的具体内容 (三)处分原则的法理依据 (四)处分原则与辩论原则的关系
五、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缘起与认识基础 (二)诚信原则的意义 (三)诚信原则的适用情形 (四)诚信原则与处分原则的关系
|
 |
第二单元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 第三章 法院的结构
一、法院的概念
二、普通法院 (一)最高人民法院及其巡回法庭 (二)高级人民法院 (三)中级人民法院 (四)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
三、专门法院 (一)军事法院 (二)铁路运输法院 (三)海事法院 (四)知识产权法院 (五)金融法院
四、特别法院——互联网法院 (一)互联网法院的缘起 (二)互联网法院的特点 (三)互联网法院今后的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
五、法院的内部组织结构 (一)审判业务部门 (二)非审判业务部门 (三)审判委员会
|
 |
六、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 (一)审判人员 1.审判员 2.其他审判人员
(二)法院的其他人员 1.书记员 2.执行员 3.法医 4.司法警察
七、法院体制改革 (一)法院体制改革概述 (二)法院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1.推动省级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管 2.实行法官员额制 3.建立主审法官负责制 4.法官选任制度改革 5.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
问题与思考 1.关于法院司法的行政化 2.智慧法院
|
 |
第四章 法院的职权 一、法院职权概述概述
二、法院的民事审判权 (一)程序控制权 1.诉讼启动控制权 2.促进程序高效率运行的职权
(二)程序事项裁决权 1.实体判决要件审理事项的裁决 2.其他程序事项的裁决
(三)调查取证权
(四)释明权 1.释明权的基本含义 2.释明权的范围 3.释明权与辩论原则的关系 4.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权的运用与当事人举证 (1)关于当事人举证的释明 (2)关于诉讼请求变更的释明 问题与思考
(五)事实认定权
(六)实体争议裁判权
三、法院的执行权 (一)法院执行权概述 (二)关于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与执行体制改革 1.关于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分离 2.审执分离及执行体制改革实践
|
 |
第五章 民事裁判权的范围
一、民事裁判权范围界定的标准
二、民事裁判权范围的政策调整
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的界定
四、民事争议与内部争议的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