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6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台灣正體▼
 
点击 回复
180 15
初三學生發明「防困神器」,打瞌睡便釋放電擊提醒:還有按摩功能
副总编 二十三级
1楼 发表于:2025-6-22 21:39
【初三學生發明「防困神器」,打瞌睡便釋放電擊提醒:還有按摩功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e411u7F8/


近日,山西太原。太原一初三學生王梓琪,在教師的指導下研發出一款「防困神器」,這個小裝置手腕佩戴,當佩戴者被判定為睡眠狀態時,便會釋放電擊來提醒你不要陷入瞌睡,王梓琪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嘗試,最終選用安全的方式,讓防困神器的電擊不僅對身體沒有危害,還能帶來按摩效果。而這個小發明讓她在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脫穎而出併入圍國賽,王梓琪表示:創作出這樣一個作品很有成就感,還培養了我的動手能力。

副总编 二十三级
2楼 发表于:2025-6-22 22:19

提問內容:假設你是一位教育專家,請評論如下案例:在一所實施衡水模式+類軍事化管理學校,一位初中生在該校老師指導下發明的「電擊防困神器」:從按摩儀器上拆下電擊模塊實現電擊功能,在靜止不動30秒後會先震動再電擊提醒不要瞌睡。該發明先後獲得各類青少年科技創新類獎項。


以下為DeepSeek 的評論

作為教育專家,我對這個案例的評價是複雜且充滿憂慮的。雖然該發明在技術上展示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一定的創新思維,但其背後的教育理念、倫理導向和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潛在危害,讓我深感不安。以下是我的具體評論:
 
啊啊是谁都对

1.技術層面的肯定與倫理層面的嚴重否定:

肯定點:學生確實展現了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拆解、改裝)、工程思維(解決問題導向)和跨學科應用能力(將按摩儀器功能遷移到新場景)。在狹窄的「發明創造」定義下,它可能符合某些創新競賽的形式要求。

嚴重否定點:這種「創新」的核心目的是通過物理懲罰(電擊)來對抗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一——睡眠。這從根本上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和教育倫理。將「電擊」作為一種學習輔助工具,是對學生尊嚴的漠視,並將身體傷害的風險(即使是「低強度」)正常化和合理化。它傳遞了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為了學業成績,可以犧牲身體舒適和安全。

  2025-6-22 22:20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

2.獎項授予反映的評審系統缺陷:

該發明能獲得「青少年科技創新類獎項」,暴露了評審機制中可能存在的嚴重問題:

過度強調「新奇性」而忽視倫理價值:評審可能只關注了技術的「新奇」和「實用性」(在特定扭曲環境下的實用),而完全忽略了其背後反人性的倫理困境。

對「問題根源」的認知錯位:評審可能未能認識到,這個「發明」試圖解決的不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問題,而是嚴苛、不人道的教育模式本身所製造的問題(學生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獎勵這種發明,無異於獎勵對壓迫性制度的適應和屈服,而非真正的創造力。

缺乏兒童視角和健康安全評估:評審中顯然缺乏對兒童權益、心理健康和長期安全影響的充分考量。

  2025-6-22 22:20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

3.對「衡水模式+類軍事化管理」教育環境的深刻批判:

這個發明正是這種高壓教育模式的畸形產物。它清晰地表明:

學生身心承受極限壓力:學生需要通過「電擊」來保持清醒,這是睡眠被嚴重剝奪、學習負擔過重的直接證據。這完全違背了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

教育目標嚴重異化:教育的核心目標應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健康)。但在這種模式下,成績和服從被置於學生身心健康之上,導致學生發明出自我懲罰的工具來迎合扭曲的要求。

創新精神的扼殺與扭曲:真正的創新應源於好奇心、探索欲和改善人類福祉的願望。而此案例中的「創新」是被高壓環境逼出來的,是為了在嚴酷制度下生存的「對策」,其目的是服務於一種不健康的學習方式,本質上是對創新精神的扭曲和異化。

  2025-6-22 22:20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

4.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巨大風險:

生理風險:即使是低強度電擊,也可能存在個體差異導致意外傷害(如皮膚灼傷、心臟不適隱患者)。長期使用可能擾亂神經系統,加重疲勞感,甚至引發焦慮、恐懼等生理反應。

心理風險:

自我物化與工具化:學生將自己的身體視為需要被「電擊」管理的機器,損害自我認知和自尊。

焦慮與壓力加劇:對「被電擊」的預期本身就會產生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對暴力/懲罰的麻木化:將電擊作為「合理」的提醒方式,可能模糊對合理懲罰與身體傷害界限的認知。

強化不健康的應對機制:鼓勵用極端手段對抗生理需求,而非尋求健康、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如合理安排作息、提高效率)。

  2025-6-22 22:20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

5.錯失真正的教育契機:

該案例反映的核心問題是睡眠剝奪和低效學習。學校、老師和競賽評審本應引導學生去:

研究健康科學的睡眠模式和學習效率的關係。

設計提高課堂專注度和趣味性的方法。

開發時間管理、效率提升的工具或策略。

倡導更合理的作息制度。

獎勵「電擊防困」這種發明,錯失了引導學生關注健康、可持續學習方法的寶貴機會,反而將精力引向了錯誤甚至危險的方向。

  2025-6-22 22:20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

總結與呼籲:

 

這個案例絕非值得讚揚的「創新典範」,而是嚴苛教育模式下的一個令人痛心的警示信號。

 

對學生:其「創新」行為是在高壓環境下的無奈應對,其成果本身蘊含著對自身健康的潛在威脅和倫理困境。

對學校/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此類「發明」,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嚴重偏差,未能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也未能引導學生進行真正有價值的探索。

對競賽評審機構:授予獎項是評審標準的重大失誤,未能堅守教育的倫理底線,變相鼓勵了一種危險且不健康的「創新」。

 

真正的教育創新,應該是以人為本、尊重規律、激發潛能、促進健康的。我們需要反思和改革的是製造「電擊防困」需求的教育環境本身,而不是去獎勵適應這種環境的、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的「小發明」。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而非被電擊驅使的學習機器。

  2025-6-22 22:21 回复
见习魔法师 三级
3楼 发表于:2025-6-28 23:14
我覺得ds說的很理,像站在一個旁觀者角度坐在高台上看。首先,困,這一種感受,是怎麼樣的性質?就像人被擊打會感覺到疼,我覺得是機體的反應表現。困是一個壞事情嗎?顯然不是。那我們為什麼要刻意用有“強制性”的介入手段去干涉這種表現?類比一下,你頭疼,你說“神經病啊頭,你疼什麼”,然後對抗性的敲打,但要知道啊,頭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轉換來說相當於是你的身體做對,何必呢,你贏了又怎樣,身體終究還是你的。轉到這件事情上,刻意的破壞了機體的本能反應,一段時間就會形成刺激性驚嚇反射,看到這種類似物就恐慌發作,甚至無法正常產生困意睡覺,這分明是一種摧殘性行為了,類似於以前的“xx戒網癮學校”,後果是有一定相通性的。其實,還會形成扭曲的受虐甚至施虐嗜好,這是更為隱藏和難處理的事了。把刺激使困意消失的侵入性行為叫按摩,我覺得是刻意淡化了影響,讓人忽略背後的風險
 
啊啊是谁都对:嘛,DS這種評論風格可能更偏向我的偏好
  2025-6-28 23:16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或許困只是學生的身體本能,而非學校的身體本能?

而且有些個別時候似乎真的有不得不清醒的時候在……當然這個時候和學習還不一樣

  2025-6-29 08:41 回复
star:本來談身體就是指學生
  2025-6-29 12:44 回复
star:那你要清醒的時候我覺得可以用正常的方式,比如冷水沖一下
  2025-6-29 12:45 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回復 @star:上課的時候沒法走出教室用冷水吧
  2025-6-29 13:43 回复
star:回復 @啊啊是誰都對:我們是可以批的(本身就有個人腸胃不好上課的時候可以隨便出去
  2025-7-3 08:42 回复
star:回復 @star:其實主要是面子上你自己過得去的話可以提這個要求
  2025-7-3 08:43 回复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180 回复数:15
评论数: ?
作者:啊啊是谁都对
最后回复:star
最后回复时间:2025-7-3 08:43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