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4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447 63
【重发】我不原谅——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
上士 九級
61樓 發表于:2024-4-30 18:46
结束语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Oscar Wilde
 
 
是书中提到的那位让我难忘的美国老师教我的《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反对阐释》。更重要的是,他让我知道了上课应是什么样,教育应是什么样,自那之后我就有了写这本书的冲动。必须特别感谢他—这位叫Matt Turner的老师。
还要谢一下豆瓣“无法抗拒的王尔德”小组的成员们,我这儿好多王尔德语录的翻译都是参考诸位的意见与念想之后才搞定的呢。(不过上面那句实在搞不定,如果非要翻的话,只能说“做自己,别人已经做别人了”。这翻译稍欠美感,只得作罢。)
看过这本书你肯定以为我很喜欢引用别人的话。对,在下就是很喜欢。不仅喜欢,我更觉得“引用”是一种精妙的艺术形式,每一句引言都是一份奇妙的艺术品。正像英国剧作家毛姆说的:“引经据典是智慧耐用的替代品 ”。
其实我引用这些话,并不是要去表达什么观点。王尔德就说:“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无法表达观点,观点属于人,而非艺术家。”
王尔德的话不仅充满着矛盾,还相当离谱,我这样引用也无意说他,或者其他人的话是“对”的。把这些话摆在这儿呢,只是因为它们很好玩儿,图个乐而已(也许我应当跟凤凰卫视一样,标注一下“所有格言仅是被引用者个人观点,不能代表本书立场” )。
就像我在开头引用梭罗的《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也不是想号召大家一块儿翘课什么的。而且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即使这样号召也绝对没人听啊,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树嘛。
我相信,当年梭罗的脑袋也挺正常。
但我分明看到,《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通篇十几页,全部是在号召公民们“撼大树”。他在里面讲的一个最深入人心的道理就是,“既然你知道国家课税是为了发动不义的战争,既然你知道这些钱将会用作制造武器来进行邪恶的杀戮,那么你理应不交战争税。即便因此被扔进监狱也不能交!”(梭罗本人还真就没交,在监狱蹲了一晚,出来后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遂决定写那篇名垂千史的《公民不服从》。)
结果呢,当然不会有人响应他的号召。谁傻了吧唧地愿意“翘税”蹲监狱啊。
但是,梭罗这一“煽动”却让政府和社会猛然看到了其中的问题,也让每一个公民意识到了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世界,哪怕只有一点点。此后,马丁?路德?金等进步人士扛起了变革的大旗,美国也开始“一点点”改变着……
小生也希望本书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Discontent is 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gress of a man or a nation.
—Oscar Wilde
不满是个人或民族进步的前提。
—王尔德
 
至于有些地方您觉得偏激、刺眼的,还请谅解,欢迎指正。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打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啊,人们世世代代一直跟囚徒一样被关在洞穴里,面壁思过不得动弹,只能看到背后火光将物体投到墙壁上的影子。一天你挣脱锁链,转过头来,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前看到的全是假象;当你逃出洞穴来到太阳底下,就会明白,啊,原来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柏拉图倒是同时也说,人一下子从黑暗逃到光明时,总会觉得有些刺眼。
 
我之前在大学也跟所有人一样,天天上课睡觉,睡醒了则十分淡定地拿手机刷校内。但刷着刷着,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20岁了。之前一直觉得“20岁”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意味着你不再年轻,但没关系嘛,离我还远着呢。
而那天,我嗖一下看见它就在眼前。
于是我就回头想啊想,想我拿这20年干嘛了,然后骤然发现,我竟把大部分光阴丢给了中国教育。那就好比是发觉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随手扔进了垃圾箱一样,哀吾不幸怒吾不争的悲凉之感、幽怨之情久久萦绕在小生心怀,让人想死的心都有。
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阿娇说的“很傻很天真”是啥意思。整整十几年啊,我干什么不好,怎么就那么傻,那么天真,把它卖给了中国教育。
有别人奇怪我为什么这么痛恨中国教育。
我的确无比痛恨它,但不是因为什么“它让中国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我没有这样冠冕堂皇的高尚觉悟。我痛恨,只是因为它浪费了我十几年时间,而且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几年。它把我的青春夺走了,这就跟杀了我一样。
为此,我不能原谅中国教育。永远不能。
而若想让这青春不白被浪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写一本书来控诉中国教育。
 
One should always be a little improbable.
—Oscar Wilde
人总要有点不可理喻之处。
—王尔德
 
还有人觉得我特别不可理喻:“你说你都上了这么好的大学了,还唧唧歪歪什么啊,你是中国教育的受益者,你应当感激它才是。”
你才不可理喻呢。
这就好比所有学生都被扔进牢房,只不过别人那儿都是铁栏杆,我这儿的是镀了层金的;别人那儿都是水泥地,我这儿是瓷砖。按您的说法,我应该感谢教育,给我安排条件这么好一牢房?
不管是关进哪个牢房,你,我,所有中国学生,都是中国教育的受害者。
若说有什么真正不可理喻的,就是一些学生麻木的态度。就像是有人打你,你不还手就算了吧,还敞开胸怀让他打;就像是有人偷你东西,你不拦着不说,还打开口袋让他偷。
是的,我们每一个受害者都无力去反抗,但这能是你麻木的借口吗?
好比有个人拿刀捅你,你若是神经麻木毫无知觉,则感受不到疼,反而觉得这没什么。
但最终流血的,不还是你么?
虽然行为被束缚,但精神总还可以不服从;即便无法挣脱铁链,但你仍然能够呐喊吧?每一声呐喊,都是对世界的一次改变。即便只有一点点。
我并没有想要让您全部接受这本书里面的观点。但我的确是想,通过它,唤醒一些麻木的神经。      
 
那么在唤醒之后,你,我,咱们这些青年人,又该怎样呢?
当然是,那三个字:做自己。
你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你还要拿它去顺应别人的想法?这生命加起来不过几十个春秋,其中最珍贵的,也就是青年时期了吧。在你一生中,这个世界上,整个宇宙里,都不会再有一段这样只属于你的时光,都不会再有一片这样任你涂抹的天空。但若不去做自己,反而把它浪费在那些低俗无谓的事物上—就像我把它丢给中国教育—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能活一次,而若不去活成自己的样子,你还干嘛来的呢?
 
最后,小生还是死性不改,要用亲爱的王同学的一段话结束全书。同时呢,也把这段我特别喜欢的话送给所有读此书的青年学生—
 
Don't squander the gold of your days, listening to the tedious, trying to improve the hopeless failure, or giving away your life to the ignorant, the common, and the vulgar. These are the sickly aims, the false ideals, of our age. Live! Live the wonderful life that is in you! Let nothing be lost upon you.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说教,也别试图去补救无望的过失,别在愚味、庸俗和猥琐的事上浪费你的生命。那些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去过你奇妙的生活吧!一分一秒都不要浪费。
—王尔德 《道连格雷的画像》
 
上士 九級
62樓 發表于:2024-4-30 18:47
参考资料注释:
 
1.    
网易新闻中心:《25年前的预言:美国教育病入膏肓将被中国赶超》,2005年7月6日。
2.    
刘加凤,见《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下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3.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王朝红,见《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雷玲主编(下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页。
4.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5.    
徐光琴,张宏伟,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280页。
6.     李枝新,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7.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
8.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75页。
9.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10.  
陈华瑛:《美国小学数学教育见闻(四)》,易文网教育频道,2004年4月22日。
11.   赵国防,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页。
12.   陈韵正:《小眼看美国》,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  
王红,见《透视美国教育—20位旅美留美博士的体验与思考》,王定华主编(下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14.  
《纪德礼校长美国康州之行感悟之一:感受美国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淄博七中网站,2009年2月10日。
15.   杨守菊,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页。
16.   别敦荣,见《透视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0页。
17.   史建筑,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18.   李枝新,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19.  
耿帅,翟厚岚,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第271页。
20.   翟远杰,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21.  
翟远杰、杨守菊,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242页。
22.   杨守菊,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23.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页。
24.   吕学江,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25.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25页。
26.   王晓阳,见《透视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
27.  
李忠东,见《课堂深处的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页。
28.   张宏伟,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页。
29.   温德峰,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30.   《在国外好公民是教育目标》,太傻网留学频道,2010年8月30日。
31.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32.   鲍承模,见《透视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33.  
汪久佳,见《课堂深处的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34.   刘刚,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35.   王丽丽,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36.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37.   杨建维,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页。
38.   TREECKO的新浪博客:《ALICE转发(一)—美国高中历史作业》
39.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40.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41.   黄全愈,见《透视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42.  
颜诺、鲍承模、刘刚,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46、67页
43.   《复旦哈佛学生同堂上课之观察与思考》,百度文库。
44.  
薛涌:《北大批判—中国高度高等教育有病》,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45.   吕学江,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46.   黄全愈,见《透视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47.   刘刚,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48.  
王明华,见《课堂深处的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49.  
薛涌:《北大批判—中国高度高等教育有病》,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50.  
李俏寒:《我在普林斯顿大学体验美国教育》,课堂内外网站,2009年1月12日。
51.  
姜亚玲:《都是“刺儿头”:我给美国学生上课的经历》,网络法律站点,2004年10月3日。
52.  
《美国学生最不喜欢什么样教学方式》,世界经理人管家日志,2010年3月5日。
53.   王晶,见《课堂深处的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
54.  
张华清、李枝新,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4、62页。
55.   毕叶:《灵活而严谨的美国大学教学》,青岛大学校电子报,第1420期。
56.   王咏梅,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1页。
57.   王鲁豫,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58.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59.   李健梅,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60.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61.   李健梅,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62.   徐光琴,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
63.   徐光琴,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页。
64.   赵国防,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6页。
65.   徐光琴,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页。
66.   《遭遇美国教育》,百度文库。
67.  
赖洁:《东方留学:三个细节看美国高中教育》,新东方网,2010年7月28日。
68.   毛利新,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页。
69.   王咏梅,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70.   《美国人的“另类”教育法》,太平洋亲子网,2008年12月19日。
71.   李健梅,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72.   《美国人的“另类”教育法》,太平洋亲子网,2008年12月19日。
73.   王晓阳,见《透视美国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页。
74.   《SAT历年真题》,百度文库。
75.  
《国外名校的作文题: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新华网教育频道,2009年9月30日。
76.   新欧洲社区,veronicaqqq:《[ZT] C'est parti, le BAC 2010 - 2010年法国高考》
77.   薛涌:《谁的大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78.   Xxherry的百度博客:《去日本前看看日本的小学教育》。
79.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80.   徐光琴,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7页。
81.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82.   王会芳,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83.   魏瑞霞,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84.   《美国教授上阵演示男生“约”女生》,腾讯财经频道,2009年9月17日。
85.   刘刚,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86.   王会芳,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3页。
87.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页。
88.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89.  
耿帅、王咏梅,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13页。
90.  
吴学莹、陈道佩,见《课堂深处的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
91.   吕学江,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页。
92.  
吴学莹、陈道佩,见《课堂深处的精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页。
93.  
中国新闻网:《伪“哈佛训言”传播路线图 凸显中国人盲从心理》,2010年1月27日。
94.   《法国人怎样教育孩子》,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2005年 03期。
95.   王秋英:《美国学生什么样?》,转自鹏远新浪博客。
96.   王秋英:《美国学生什么样?》,转自鹏远新浪博客。
97.   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页。
98.   杨守菊,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5页。
99.   《法国人怎样教育孩子》,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网站,2004年6月9日。
100. 见魏耀蕃,见《感悟美国教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上士 九級
63樓 發表于:2024-4-30 18:47
全书完
 
上士 九級
64樓 發表于:2024-4-30 18:47
其实这个版本的排版仍然不是很好,只是目前下不到排版更好的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447 回複數:63
評論數: ?
作者:七海八千代
最後回復:七海八千代
最後回復時間:2024-4-30 18:47
精品區:精闢分析
 
©2010-2024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