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海归,有违常识
董明珠最新争议言论,被许多人诟病“缺乏常识”。
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份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我国在国外的留学生人数约为70.35万人。这一数字涵盖了公派留学生、自费留学生以及访问学者等不同类别的人员。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留学回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留学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搭建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落实留学回国人才社会保险待遇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上述意见明确,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留学人才以外,那些原本在国外已经取得诸多学术成果的优秀人才当中,近年来也有不少选择回国发展。
就在上个月,“核物理学家刘畅从美回国”曾经冲上热搜。公开资料显示,核物理学家刘畅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他于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担任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像核物理学家刘畅这样的例子,最近一直有。高端海外人才回归,同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所趋。近年来,各地政府都推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政策,旨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助力产业升级。
董明珠所执掌的格力电器,同样是一家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升级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完全拒绝海归人才,听上去也很违背常识。
此前在俞敏洪与董明珠的对谈中,董明珠说,她最自豪的,也是如今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将格力打造成“中国制造”的品牌,“近年你看到网上在炒我们格力下滑了,格力不行了,其实我是不想盲目扩张,你像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芯片,有了自己的数控机床,有了自己的机器人,有了自己的好多关键核心部件,压缩机、电机等等,我们真正实现了自力更生,自主掌控关键核心技术”。
自力更生、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当然值得鼓励和奋斗。在此过程中,全盘否定海归人才,既不科学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