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港澳繁體▼
 
點擊 回復
198 6
【匯總】紀念蔡定劍相關文章
副總編 二十二級
1樓 發表于:2024-7-25 22:47
本帖用於儲存關於紀念憲法學家蔡定劍先生的文章
副總編 二十二級
2樓 發表于:2024-7-25 22:48
憶蔡定劍:為憲政民主使命每天都當最後一天過
2010年11月24日11:50  南方都市報

 
啊啊是谁都对
圖1:2010年11月22日,法大研究生院蔡定劍教授燭光追思會。沈飛 攝
圖2:2008年3月14日,蔡定劍出席南方都市報在北京舉辦的「廣東解放思想論壇」。 南都記者 孫濤 攝
  2024-7-25 22:48 回復
副總編 二十二級
3樓 發表于:2024-7-25 22:49
逝者蔡定劍
  作者:吳珊 沈飛 孫濤
  ■其人     
  1956年10月9日,蔡定劍生於江西省新建縣。在老家務農至18歲後到福建當兵,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幹事。
  1983年,28歲的蔡定劍從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法學學士),3年後他從北京大學法律系獲得法學碩士學位。
  1986年,蔡定劍被分配至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先後任職於研究室、秘書處秘書組,官至副局級。
  2003年底,到中國政法大學成為一名全職教授。
  南都記者 吳珊 發自北京


  學生的追思會
  蔡定劍先生去世後僅17個半小時,一場由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會自發組織的追思會就在薊門橋校區匆匆召集。
  11月22日凌晨3點半,蔡定劍先生因胃癌、肝癌晚期搶救無效病逝,享年54歲。法大研究生會當天下午就在校內BBS上公佈了舉行追思會的召集帖,到當晚9點追思會開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最高建築新一號樓門前的小廣場已陸續聚集了300餘名學生。
  「蔡定劍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的知名學者,也是一位關愛學生、深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他的英年早逝是法學界的遺憾,是中國憲政民主事業的重大損失,同時也給中國政法大學及其師生帶來了無盡的哀思。」
  追思會的消息從下午開始就在京城各大高校的校內網上流轉,這場政法大學歷史上第一次由學生自發為逝去的師長舉辦的追悼會,在與校方協商之後,最終簡化為一場歷時半小時的、只有學生發言和默哀的儀式。
  「蔡定劍先生是一位憲政思想家,也是一位社會活動家。」蔡先生的大弟子、法大憲政研究所博士生方明在追思會上說。
  學生們點亮的燭火擺成了兩顆心的形狀,默哀結束後,學生們一一向前與蔡先生的遺像鞠躬告別。
  「憲政民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蔡先生在臨終前對探訪的媒體記者說。儘管沒能親耳聆聽,法大的學子們也把這句話當成了他最後的訣別。
  「蔡老師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中國憲政,法治建設添一份力量,不負您的囑託。」眾多法大學子在給蔡先生的留言中這樣寫道。
  在法大校園外,公共知識分子、學生和網友們也都通過不同方式掀起輿論祭奠的洪流。


  最後的日子
  蔡先生的突然去世讓蔡門弟子都頗為震驚,「很多同門都還在外地,正在趕回的途中」,方明說。
  11月20日誤傳出蔡先生去世的消息後,方明和一幫同門去醫院探視,「先生還能睜眼,看樣子病情穩定」。此次同去探訪的還有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院長王振耀。
  而自去年6月查出胃癌中晚期之後,蔡先生沒有向外界透露病情,每天仍工作到深夜12點,「為了憲政民主的使命,陀螺一樣地旋轉,每一天都當做是最後一天來度過」。
  就在上個月,蔡先生還參與組織了3場學術會議:有關代表法的研討會、有關反就業歧視的培訓會,以及促進《拆遷條例》廢舊立新的研討會。
  當時蔡先生的病痛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夫人劉星紅把先生送到了香山《拆遷條例》研討會的現場。
  實際上在9月9日的化療之後,醫生就宣告癌細胞已經失去了控制,開始瘋狂生長。
  11月18日,在巴黎政治學院讀研的兒子蔡克蒙趕回了北京。踏進病房的第一面,已處於肝昏迷狀態的父親醒過來後吃力地說了一句:「你怎麼來了?」
  怕影響孩子的學業,加上不願孩子看到自己臨近衰竭的苦況,蔡先生原來並不希望兒子回來探望。
  他過去一向對身體非常自信,也沒生過什麼大病。他曾經有個願望,希望像法大的老校長江平和陳光中那樣,到了80多歲仍然能健康工作。疾病到來之後,他很長時間都沒有放棄,「我曾是一名戰士,現在還要像戰士一樣來戰勝它」。
  「父親並不是淡泊生死的人,得知患了絕症後一直積極配合治療,但對於生命能量的衰竭時常會有遺憾和痛苦之感。」蔡克蒙說。
  11月20日,劉星紅感覺到蔡先生放棄了。
  「做你應該做的事,照顧好媽媽。」蔡先生對兒子說。
  「兒子已經長大了,您囑咐過的我都會盡力去達成。」克蒙回憶和父親最後的對話。
  但兩天後先生的仙去還是讓這個家庭和蔡門弟子們覺得措手不及。蔡克蒙覺得有點後悔,「如果早一點回來,父親或許還會再對我說點什麼。」


 
副總編 二十二級
4樓 發表于:2024-7-25 22:50
從為官到治學
  1956年,蔡定劍出生於江西省新建縣谷村一戶農家,兄妹五人中排行老二。18歲從中學畢業之後,他入伍守衛福建海防前線。1979年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北京政法學院復校,海防戰士蔡定劍成為復校後的第一批本科生,1982年擔任北京政法學院副院長的江平曾稱讚他為學院1979級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1982年蔡定劍被分配到解放軍總政治部任幹事,4年後又被調配到全國人大秘書組,並於1983-1986年間在北大法律系攻讀研究生,師從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家陳守一先生。
  1986年研究生畢業後,蔡定劍再次被分配至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先後任職於研究室和秘書處秘書組,官至副局級。
  蔡先生從此和民主憲政結下不解之緣,1987年就參與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調研和制定,「可以說是蔡老師早期最重要的一個成就」。大弟子方明說。
  上世紀80年代曾被抽調到十三大報告起草組下面的社會主義民主專題組,擔任了部分十三大報告的起草。此外他還參與了全國人大一些制度、憲法的修改。
  但是「官職越高,越難表達自己的觀點」。2003年,48歲的蔡定劍發表了《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重回母校,開始以一位「幕僚」式學者的面目改換門庭。
  蔡先生去世後,劉星紅的手機上接到各地地方人大發來的短訊,說他是「民主憲政的實踐者和先行者」。    
  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不遺餘力地呼籲從公共預算改革入手,從地方開始試驗。
  2007年,他還與財政部財科所合作,推動上海市閔行區第一個啟動了公共財政預算改革的試點。並在今年9月呼籲深圳市也加入這一行列。
  「限權,不如從限錢做起。錢袋子控制住了,權力也就限制死了。」方明轉述蔡先生的改革思想,他也在先生的指導下把研究方向瞄準了中國財稅體制的改革。


  「行動派」知識分子
  蔡門弟子都深受蔡先生「知行合一」思想的影響,而他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更是埋藏在他政治哲學深處的一個註腳。
  「先生給本科生上公民基本權利保障課,不是按部就班地講理論,而是結合北京的單雙號限行等公共政策來做憲法學分析,強調所學為所用。」方明說。
  從2003年以來,蔡先生在社會活動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最典型的例子是反就業歧視行動的研究和組織。蔡先生的助理、法大憲法學研究生王理萬注意到,每年十多所高校的反就業歧視活動,蔡先生都會到國展等招聘會的現場去給應聘者做諮詢,連患病的初期也未間斷。
  「研究憲法的學者都在講平等權,真正付諸實踐的很少,但蔡老師都用自己的行動來追求憲法上的平等權。」北大法學院教授張千帆認為這「給我們憲法學者帶了個頭」。
  殘疾人、愛滋病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是最受歧視的三大群體。2004年,蔡老師牽頭組成「反就業歧視研究課題組」,「但由於絕大多數學者都是初涉反就業歧視領域,甚至對於什麼是就業歧視都不十分清楚」,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林燕玲說。因此,從2004年到2007年,蔡先生安排了無數次培訓,無數次研討,「他常說,從事反歧視的研究過程,也是我們學習平等的過程」。
  唐福珍自焚案發生後,蔡先生第一時間撰寫評論,提出舊的拆遷條例必須廢除。人大、北大五教授的聯名呼籲沒有進展之後,他又在今年10月抱病組織了《拆遷條例》廢舊立新的研討會。
  他常常從弱勢群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的問題入手,「如講平等權要落實到就業平等權,講民主要落實到農民和城市人的選舉權平等上,再召集體制內資源、學術界、媒體、草根力量,結合在一起來行動」。蔡克蒙說。
  民主憲政、公民權利等問題,也都以項目的形式結合個案來做。如北京某區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四川雅安黨代表直選試驗、上海閔行區委全委會改革等。「近幾年幾乎一半的時間都投入到做項目上了,有做不完的項目,寫不完的文章。」劉星紅說。


  執著的品格
  于建嶸、林燕玲、方明和劉星紅、蔡克蒙,都無一例外地用「執著」來形容蔡定劍最重要的品格。
  蔡先生去世後,出版社還有兩本法學著作等着他校樣;12月4日的第三屆反就業歧視活動還正在佈置中;一篇談政府過度管理症的遺作《城管與小販戰爭如何終結》也陸續在各大媒體刊發。
  「先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念念不忘於事業的決心深深影響了我們。」方明說。而蔡先生辭官之後的「陀螺式旋轉」的工作方式,「也可能為後來的病根埋下了誘因」。
  蔡克蒙也接受了父親「不在書齋里做學問」的治學態度,北大法學院本科畢業之後,赴巴黎政治大學攻讀歐盟研究。父親對他的未來有這樣一個期待:在國內讀本科,去歐美讀法律的研究生,再在美國的N G O或聯合國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國做幕僚。
  蔡克蒙正在沿着這條路前行。他認為做知識分子就應該像他的父親這樣,一要對得起良心,二才是對得起學問。

 
副總編 二十二級
5樓 發表于:2024-7-25 22:51
憲政專家蔡定劍遺體告別 乙肝攜帶學生感動赴京
2010年11月26日 15:33 來源:法制晚報


 
副總編 二十二級
6樓 發表于:2024-7-25 22:51
生前致力憲政研究 推動反就業歧視 千人到場為其送行
   「蔡老師,您一路走好!」今天上午,中國著名憲政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所長蔡定劍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11月22日凌晨3時30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蔡定劍因患胃癌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享年54歲。
  在過去的20年中,蔡定劍因長期從事中國憲法、人民代表大會與議會制度、選舉制度的研究而被稱為「中國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
  除此之外,蔡定劍還一直組織團隊對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歧視、女性就業歧視以及農民工就業歧視深入調研,並與媒體廣泛聯合,推動反就業歧視在中國的開展。
  今晨8點,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前聚集了近千人,這些人都是自發前來參加蔡定劍教授的告別儀式的。
  他們有的人手中捧着聖潔的白菊花,有的人手捧蔡教授的照片,神情肅穆,在心中默默地緬懷這位英年早逝的憲政鬥士,送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小雷還是一名在校學生,同時他也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他一直都很仰慕蔡教授。
  他表示,蔡定劍教授倡導的反就業歧視,讓他覺得在未來的生活中有了些許希望。
  得知蔡老師離世的消息後,小雷特意從深圳趕來送蔡老師最後一程。
  「我現在還是一個學生,或許蔡老師倡導的反就業歧視對我來說影響還不大,但有一天,當我走出校門,這必將影響我的一生」,說到這,小雷眼中的淚水難以克制地流了下來。


  追憶
  黃建軍是蔡定劍教授所指導的07級博士研究生。儘管蔡教授已經離開幾天了,但黃建軍還是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這個月月初,黃建軍還來到醫院探望恩師,聽他講拆遷條例、談車船稅法案,然而十幾天過後,他和恩師居然就這樣天人永隔了。
  「我的老師,對於自己專業領域的執着和認真,到了一種不要命的地步。」黃建軍說。
  黃建軍回憶道,去年7月,蔡老師被查出患有胃癌,並且是晚期。然而,即便如此,在這過去的一年中,忍着身體的病痛,蔡老師仍舊堅持出席了今年5月的反就業歧視宣傳活動,並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中,參與了近10本專業書籍的編寫。
  「以前蔡老師出書沒這麼快的,我知道,他是在和死神賽跑,把原本要若干年完成的事,在有生之年完成……」 (記者 王璐)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98 回複數:6
評論數: ?
作者:啊啊是谁都对
最後回復:啊啊是谁都对
最後回復時間:2024-7-25 22:51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