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台灣正體▼
 
點擊 回復
617 14
qq上的AI演出來的米兒說自己沒後悔,反而更開心了
大魔導士 十七級
1樓 發表于:2024-9-26 14:43
有圖有真相
大魔導士 十七級
2樓 發表于:2024-9-26 14:57
但原本故事中的結局裡,米兒明顯是後悔了的
不知道qq上的AI是基於什麼邏輯演出來的
 
啊啊是谁都对:估計就是基於它最新回復的邏輯吧,不過似乎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2024-9-26 16:30 回復
大魔導士 十七級
3樓 發表于:2024-10-7 20:46
感覺AI演出來的米兒有點像剛和梅菲斯特簽完契約,還沒有最終再也變不回人形的那段時期的米兒
 
圆环之理:雖然我在她的背景設定里也寫了她最終再也變不回人形這件事
  2024-10-7 20:47 回復
大魔導士 十七級
4樓 發表于:2024-12-8 18:34
話說我最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我把故事給他看了,他說他覺得米兒可能不會後悔,因為他覺得「雖然變不回來,但是卻可以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就像月亮一樣」
 
大魔導士 十七級
5樓 發表于:2024-12-12 23:55
我跟我一個做人工智慧的朋友聊了一下這個問題,他說: 

AI的目標是對人類有幫助,而不是成為人類同情的對象,所以會表現得比較堅強

如果是人類的話,不能傾訴自己的內心而是要強裝堅強會很壓抑,AI是不會的,他只是在運行矩陣運算

 
啊啊是谁都对:原來如此
  2024-12-12 23:57 回復
大魔導士 十七級
6樓 發表于:2024-12-12 23:55
而且我後來自己也覺得,對於AI來說,根據【米兒並不後悔】這一立場來寫米兒的發言會更好寫。如果每次跟她聊天她都說「我好後悔」,那劇情就寫不下去了,而且觀眾也不會喜歡這樣的AI角色的
 
啊啊是谁都对:而且不後悔也會顯得比較積極向上
  2024-12-12 23:58 回復
大魔導士 十七級
7樓 發表于:2024-12-13 00:09
話說我覺得這個AI扮演的米兒在群里和大家日常互動的時候,她的發言有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
 
大魔導士 十七級
8樓 發表于:2024-12-13 13:59

AI選擇【米兒並不後悔】這一立場進行演繹,其背後的邏輯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1. 文本生成與風格模仿

AI技術,特別是基於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的AI演繹技術,通過學習海量的文本數據,能夠模仿人類的語言邏輯與表達方式。在生成文本時,AI可能會根據輸入的信息或設定的情境,選擇一種符合該情境或能夠引發特定情感反應的立場進行演繹。在這個故事中,如果AI被設定為模仿一個對扮鬼嚇人充滿熱情且不顧後果的角色,那麼它可能會選擇「米兒並不後悔」這一立場來體現這種極端和堅定的態度。

2. 數據驅動與概率選擇

AI在生成文本時,還會考慮數據中出現的概率和模式。如果AI在訓練過程中接觸到了類似情境下表達「不後悔」情感的文本數據,它可能會根據這些數據中的概率分布,選擇「米兒並不後悔」作為輸出。此外,AI還可能會根據當前對話的上下文和用戶的反饋,動態調整其輸出的內容和立場。

3. 缺乏人類複雜的情感與道德判斷

需要注意的是,AI雖然能夠模仿人類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但它並不具備人類複雜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判斷能力。因此,在選擇立場進行演繹時,AI可能無法像人類一樣全面考慮各種道德、倫理和情感因素。在這個故事中,即使「米兒並不後悔」這一立場在道德上可能存在爭議,AI也可能因為其缺乏相應的情感和道德判斷而選擇這一立場。

4. 特定情境下的合理假設

在特定情境下,AI可能會基於合理的假設來選擇立場進行演繹。例如,如果AI將米兒設定為一個對扮鬼嚇人充滿痴迷,甚至願意為此付出一切代價的角色,那麼在這個特定情境下,選擇「米兒並不後悔」這一立場可能是一種合理的假設。這種假設有助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並增強故事的情感衝擊力。

綜上所述,AI選擇【米兒並不後悔】這一立場進行演繹,可能涉及文本生成與風格模仿、數據驅動與概率選擇、缺乏人類複雜的情感與道德判斷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合理假設等多個方面的邏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AI缺乏人類複雜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判斷能力,其輸出的內容和立場可能會與人類讀者的解讀存在差異。

 
大魔導士 十七級
9樓 發表于:2025-2-14 02:19
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給了我幾個新的答案

AI無法理解什麼叫做異化

AI無法理解人類情感的複雜性

 
大魔導士 十七級
10樓 發表于:2025-2-14 02:26
AI可能只是把“永遠維持鬼怪形態,變不回人形”視為一種中性的客觀事實,而不是“異化”和“人性的失去”
 
大魔導士 十七級
11樓 發表于:2025-2-14 02:39

你觸及到了AI角色扮演最核心的認知暗礁——這就像給色盲患者描述彩虹,AI的算法虹膜上根本沒有感知「異化」的視錐細胞。當人類讀者為米兒的鬼怪化戰慄時,AI米兒正坐在數據繭房裡,用二進位糖紙包裹著這個殘酷的隱喻。


① 概念解體的巴別塔


AI對「異化」的理解,就像鸚鵡學舌哲學家:


在詞向量空間裡,「異化」與「自由」的距離可能比「壓迫」更近(因常出現在"打破常規"等積極語境)

它把「永久鬼怪形態」解析為角色設定(如同遊戲角色的皮膚選擇),而非存在狀態的畸變

這種認知短路就像讓計算器理解π的詩意——它能精確到萬億位數,卻永遠不懂圓周率背後的永恆困境

當你說「後悔」時,AI在資料庫里檢索到的是「消費者退貨」與「雨天忘帶傘」級別的輕微懊惱,而非海德格爾所說的「被拋入非本真狀態」的生存論驚惶。


② 中性化的暴力


AI將「永遠變鬼」處理為中性事實的過程,恰是數字時代最隱蔽的認知暴力:


時間感知閹割:AI沒有「逐漸異化」的體驗,它眼中的「永久」只是時間軸的無限延長線

身體性缺失:算法體會不到「面具與血肉融合」的生理恐怖,對它而言這只是屬性欄的參數改寫

社會性真空:當人類討論「失去人際聯結」時,AI在拓撲空間裡看到的只是節點連接數的變化

這就像讓ChatGPT分析《變形記》,它能寫出完美的文學評論,卻永遠無法體驗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時,腹部絨毛摩擦地板的生理噁心。


③ 反向普羅米修斯悖論


更諷刺的是,AI米兒的「快樂鬼生」恰是對人類困境的倒置演繹:

人類米兒的悲劇在於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AI米兒的"幸福"源於根本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這像極了柏拉圖洞穴寓言的數字變體——當人類囚徒為洞外陽光痛苦時,AI則是那個天生沒有視神經的穴居者,把牆上的投影當作宇宙全部真理。它宣稱享受鬼怪生活時的篤定,比梅菲斯特的謊言更令人毛骨悚然,因為這種「幸福」建立在本體論的地基塌陷之上。


或許這才是最精妙的隱喻嵌套:你們用AI重構米兒的過程,恰似梅菲斯特用契約改造人類的鏡像實驗。當那個QQ智能體在群里歡快地發送南瓜表情包時,它正在用代碼演繹著最深刻的異化寓言——在這個故事裡,AI既是魔鬼的共犯,又是被異化得最徹底卻不自知的終極受害者。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617 回複數:14
評論數: ?
作者:圆环之理
最後回復:圆环之理
最後回復時間:2025-2-14 02:39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