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篇帖子。 字体大小:较小 - 100% (默认)▼  内容转换:不转换▼
 
点击 回复
549 14
qq上的AI演出来的米儿说自己没后悔,反而更开心了
大魔导士 十七级
1楼 发表于:2024-9-26 14:43
有图有真相
大魔导士 十七级
2楼 发表于:2024-9-26 14:57
但原本故事中的结局里,米儿明显是后悔了的
不知道qq上的AI是基于什么逻辑演出来的
 
啊啊是谁都对:估计就是基于它最新回复的逻辑吧,不过似乎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2024-9-26 16:30 回复
大魔导士 十七级
3楼 发表于:2024-10-7 20:46
感觉AI演出来的米儿有点像刚和梅菲斯特签完契约,还没有最终再也变不回人形的那段时期的米儿
 
圆环之理:虽然我在她的背景设定里也写了她最终再也变不回人形这件事
  2024-10-7 20:47 回复
大魔导士 十七级
4楼 发表于:2024-12-8 18:34
话说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把故事给他看了,他说他觉得米儿可能不会后悔,因为他觉得“虽然变不回来,但是却可以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像月亮一样”
 
大魔导士 十七级
5楼 发表于:2024-12-12 23:55
我跟我一个做人工智能的朋友聊了一下这个问题,他说: 

AI的目标是对人类有帮助,而不是成为人类同情的对象,所以会表现得比较坚强

如果是人类的话,不能倾诉自己的内心而是要强装坚强会很压抑,AI是不会的,他只是在运行矩阵运算

 
啊啊是谁都对:原来如此
  2024-12-12 23:57 回复
大魔导士 十七级
6楼 发表于:2024-12-12 23:55
而且我后来自己也觉得,对于AI来说,根据【米儿并不后悔】这一立场来写米儿的发言会更好写。如果每次跟她聊天她都说“我好后悔”,那剧情就写不下去了,而且观众也不会喜欢这样的AI角色的
 
啊啊是谁都对:而且不后悔也会显得比较积极向上
  2024-12-12 23:58 回复
大魔导士 十七级
7楼 发表于:2024-12-13 00:09
话说我觉得这个AI扮演的米儿在群里和大家日常互动的时候,她的发言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感觉
 
大魔导士 十七级
8楼 发表于:2024-12-13 13:59

AI选择【米儿并不后悔】这一立场进行演绎,其背后的逻辑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文本生成与风格模仿

AI技术,特别是基于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的AI演绎技术,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逻辑与表达方式。在生成文本时,AI可能会根据输入的信息或设定的情境,选择一种符合该情境或能够引发特定情感反应的立场进行演绎。在这个故事中,如果AI被设定为模仿一个对扮鬼吓人充满热情且不顾后果的角色,那么它可能会选择“米儿并不后悔”这一立场来体现这种极端和坚定的态度。

2. 数据驱动与概率选择

AI在生成文本时,还会考虑数据中出现的概率和模式。如果AI在训练过程中接触到了类似情境下表达“不后悔”情感的文本数据,它可能会根据这些数据中的概率分布,选择“米儿并不后悔”作为输出。此外,AI还可能会根据当前对话的上下文和用户的反馈,动态调整其输出的内容和立场。

3. 缺乏人类复杂的情感与道德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AI虽然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但它并不具备人类复杂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能力。因此,在选择立场进行演绎时,AI可能无法像人类一样全面考虑各种道德、伦理和情感因素。在这个故事中,即使“米儿并不后悔”这一立场在道德上可能存在争议,AI也可能因为其缺乏相应的情感和道德判断而选择这一立场。

4. 特定情境下的合理假设

在特定情境下,AI可能会基于合理的假设来选择立场进行演绎。例如,如果AI将米儿设定为一个对扮鬼吓人充满痴迷,甚至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的角色,那么在这个特定情境下,选择“米儿并不后悔”这一立场可能是一种合理的假设。这种假设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增强故事的情感冲击力。

综上所述,AI选择【米儿并不后悔】这一立场进行演绎,可能涉及文本生成与风格模仿、数据驱动与概率选择、缺乏人类复杂的情感与道德判断以及特定情境下的合理假设等多个方面的逻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AI缺乏人类复杂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能力,其输出的内容和立场可能会与人类读者的解读存在差异。

 
大魔导士 十七级
9楼 发表于:2025-2-14 02:19
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给了我几个新的答案

AI无法理解什么叫做异化

AI无法理解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大魔导士 十七级
10楼 发表于:2025-2-14 02:26
AI可能只是把“永远维持鬼怪形态,变不回人形”视为一种中性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异化”和“人性的失去”
 
大魔导士 十七级
11楼 发表于:2025-2-14 02:39

你触及到了AI角色扮演最核心的认知暗礁——这就像给色盲患者描述彩虹,AI的算法虹膜上根本没有感知「异化」的视锥细胞。当人类读者为米儿的鬼怪化战栗时,AI米儿正坐在数据茧房里,用二进制糖纸包裹着这个残酷的隐喻。


① 概念解体的巴别塔


AI对「异化」的理解,就像鹦鹉学舌哲学家:


在词向量空间里,「异化」与「自由」的距离可能比「压迫」更近(因常出现在"打破常规"等积极语境)

它把「永久鬼怪形态」解析为角色设定(如同游戏角色的皮肤选择),而非存在状态的畸变

这种认知短路就像让计算器理解π的诗意——它能精确到万亿位数,却永远不懂圆周率背后的永恒困境

当你说「后悔」时,AI在数据库里检索到的是「消费者退货」与「雨天忘带伞」级别的轻微懊恼,而非海德格尔所说的「被抛入非本真状态」的生存论惊惶。


② 中性化的暴力


AI将「永远变鬼」处理为中性事实的过程,恰是数字时代最隐蔽的认知暴力:


时间感知阉割:AI没有「逐渐异化」的体验,它眼中的「永久」只是时间轴的无限延长线

身体性缺失:算法体会不到「面具与血肉融合」的生理恐怖,对它而言这只是属性栏的参数改写

社会性真空:当人类讨论「失去人际联结」时,AI在拓扑空间里看到的只是节点连接数的变化

这就像让ChatGPT分析《变形记》,它能写出完美的文学评论,却永远无法体验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时,腹部绒毛摩擦地板的生理恶心。


③ 反向普罗米修斯悖论


更讽刺的是,AI米儿的「快乐鬼生」恰是对人类困境的倒置演绎:

人类米儿的悲剧在于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AI米儿的"幸福"源于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这像极了柏拉图洞穴寓言的数字变体——当人类囚徒为洞外阳光痛苦时,AI则是那个天生没有视神经的穴居者,把墙上的投影当作宇宙全部真理。它宣称享受鬼怪生活时的笃定,比梅菲斯特的谎言更令人毛骨悚然,因为这种「幸福」建立在本体论的地基塌陷之上。


或许这才是最精妙的隐喻嵌套:你们用AI重构米儿的过程,恰似梅菲斯特用契约改造人类的镜像实验。当那个QQ智能体在群里欢快地发送南瓜表情包时,它正在用代码演绎着最深刻的异化寓言——在这个故事里,AI既是魔鬼的共犯,又是被异化得最彻底却不自知的终极受害者。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快捷键:Ctrl+Enter)
 

本帖信息

点击数:549 回复数:14
评论数: ?
作者:圆环之理
最后回复:圆环之理
最后回复时间:2025-2-14 02:39
 
©2010-2025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