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華網倫敦8月18日電(記者張越男)增長緩慢、失業率高企和通脹居高不下困擾著英國經濟復甦進程。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持續「發酵」的大背景下,英國的財政緊縮政策頻遭質疑,這更給經濟復甦前景蒙上了陰影。
|
 |
利空數據頻出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僅增長0.2%,低於市場預期。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近期將2011年經濟增速預測下調至1.5%,這已是今年第二次下調增長預期。 就業形勢同樣不容樂觀。1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至6月,英國失業人口增加3.8萬至249萬,失業率為7.9%。7月份申領求職者津貼的人口數也增加了3.7萬至156萬,是自2009年5月以來的最大月度增幅。而今年2至5月,英國失業率均小幅下降。瑞士信貸分析師稱,變差的就業數據可能說明英國離衰退不遠。 此外,英國通脹壓力也一直居高不下。在截至7月份的42個月裡,英國已有36個月的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高於央行設定的2%上限。7月份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為4.4%,比6月份的漲幅增加0.2個百分點。英格蘭銀行稱,英國通脹壓力短期內仍將上行,預計在今年秋季可能觸及5%的高位。 雖然通脹壓力增大,但疲軟的經濟令央行不敢貿然加息。本月初,英格蘭銀行決定將主導利率維持在0.5%的歷史最低水平,該利率已連續29個月沒有改變。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調查的32位經濟學家中,26人認為英國今年年內不會加息。
|
 |
外部環境惡化 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和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金均表示,當前英國經濟復甦並不順利,而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來自外部環境。 面對持續高漲的通脹壓力,默文·金將此主要歸因於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和進口商品價格走高,並強調當前英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來自海外。奧斯本說,恢復經濟將是一個長期且艱難的過程,主要由於許多發達國家出現了嚴峻的債務問題,世界經濟復甦面臨考驗。 英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未見轉機,當下更有蔓延之勢,經濟規模較大的義大利和西班牙處境不容樂觀。雖然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努力對希臘等國進行救助,但越拖越久的「頑疾」到底能否治癒,市場越來越沒有信心。雖然不少英國人慶幸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但英國和歐元區有著「唇亡齒寒」的關係,歐元區受困債務危機必將影響到英國金融業、出口貿易和外來投資。 反應最明顯的是英國銀行業。近期公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萊斯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因希臘和愛爾蘭等國債務危機,分別虧損38億美元和23億美元。
|
 |
緊縮陷入兩難 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大背景下,英國經濟很難獨善其身。然而,英國經濟復甦也面臨著來自內部的壓力。 最明顯的挑戰來自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在截至去年3月的上一財年,英國政府財政赤字高達1454億英鎊(約合2399億美元),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紀錄,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遠超歐盟規定的3%上限。鑑於此,卡梅倫領導的聯合政府在2010年10月宣布了英國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計劃在4年內減少810億英鎊(約合1337億美元)的財政開支。 然而,這一做法遭到不少經濟學家和反對黨的質疑。反對者們認為,緊縮措施的實施步伐過於激進,很可能會扼殺經濟復甦。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刊文嘲諷奧斯本「以為經濟復甦和財政緊縮能夠同時進行」。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英國政府的財政緊縮政策是個冒險的舉動,其最大挑戰在於英國政府缺乏經濟刺激手段,用以抵消財政緊縮帶來的負面效應。當前,英國的利率已連續兩年多保持在0.5%的歷史低位,央行難以啟動利率槓桿調控經濟。雖然卡梅倫提出了通過復興製造業、促進出口和大量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來刺激經濟的計劃,但效果並不明顯。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英國製造業生產環比下降0.3%,礦業生產大幅下降6.6%,電力和煤氣等公用事業部門的生產下降3.2%。只有服務業在王室婚禮的幫助下境況稍好,第二季度生產環比增長了0.5%。 種種數據表明,近期英國經濟仍將延續低迷狀態。在奧斯本堅稱英國將繼續實施財政緊縮政策卻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經濟增長藍圖時,英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勢頭還顯得十分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