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假如考慮一個音拍系統,而非音節,則其聲音結構非常單純:該語言由音拍構成,每個都大約有相同的時間長度和強度(這裏指的是與音高有關,而非聲音大小)。日語的音拍可由元音或兩種成音拍子音, /N/ 和/Q/組成。元音前可以選擇加或不加硬顎滑音/j/。
|
 |
音拍種類 範例 日語 詞中的音拍數 V /i/ i 胃 '胃' 1音拍 CV /te/ te 手 '手' 1音拍 CjV /kja/ kya きゃ '(驚訝或尖叫)' 1音拍 N /jo.N/ 或 /jo.n/ 中的/N/ yon 四 '四' 2音拍 Q /mi.Q.tu/ 或 /mi.t.tu/ 中的/Q/ mittsu 三つ '三個' 3音拍
|
 |
書寫系統中,每個假名對應到一個音拍。成音拍的/Q/(也就是重疊子音的前半部)用一個稱為「促音」的小"tsu"( 片假名ッ,或平假名っ)。長元音在片假名中,通常在第一個元音後接一個破折號,就像在sābisu サービス '服務/service'中的一樣。破折號的方向是沿着書寫的方向。 英語中,重音節發音較大聲、較長、音調較高,而輕音節相對較短。日語中,所有音拍的長度和聲音大小相同。日語因此被稱為以音拍為時間單位(mora-timed)的語音。 另一方面,由於所有音節有相同重音,因此對日本人而言,歐洲語言中有些非重音節聽不清楚,而造成混淆。 (與芬蘭語和意大利語的音節系統作比較。)
|
 |
五十音IPA簡表以上說明簡表如下。這張表並未完全涵蓋日語中所有的子音變化。請參考之後的發音細節。
|
 |
假名IPA註解 か,き,く,け,こ [ka],[ki],[kɯ],[ke̞],[ko̞] 這是無聲塞音。只有稍微送氣,程度比英語低,但比西班牙文高。 さ,す,せ,そ [sa],[sɯ],[se̞],[so̞] 舌葉齒齦音。 し [ɕi] 齦齶音。 た,て,と [ta],[te̞],[to̞] 無聲塞音。只有稍微送氣,程度比英語低,但比西班牙文高。舌葉齒-齒齦音(也就是說,舌葉接觸到上排牙齒的背面,和齒槽脊(alveolar ridge)的前面) ち [ʨi] つ [t͡sɯ] な,ぬ,ね,の [na],[nɯ],[ne̞],[no̞] に [ɲ]i] は,へ,ほ [ha],[he̞],[ho̞] ひ [çi] ふ [ɸɯ] ま,み,む,め,も [ma],[mi],[mɯ],[me̞],[mo̞] や,ゆ,よ [ja],[jɯ],[jo̞] ら,り,る,れ,ろ [ɺa],[ɺi],[ɺɯ],[ɺe̞],[ɺo̞] わゐゑ [ɰa],[ɰi],[ɰe̞] を [ɰo̞] 常發音作[o̞]. ん [n] 這是在/d/, /n/, or /t/之前時的發音。為舌葉齒-齒齦音(舌葉接觸到上排牙齒的背面,和齒槽脊(alveolar ridge)的前面)。 [m] 在/b/, /p/ 或 /m/之前時的發音。 [ŋ] 在 /k/或/ɡ/之前。
|
 |
ũ] 在 /a/ 和 /o/之間,或/s/前。 [ĩ] /i/ 和 /o/之間。 [ɴ] 語畢時。(At the end of an utterance.)
|
 |
標準日語有一個音調系統,說明一個詞中的各個mora應該加或不加重音。加了重音的mora發音相對較高,而後音調下滑。許多日語方言有不同的重音,有些則有較複雜的韻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