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弄清你写作的目的,找准你的读者群
写任何小说,作者都应该想清楚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从最常见的类型来划分,大约有下列三种:
1-----尽可能多争取读者(来者不拒),或以营销为目标(尽管很多菜鸟作者一开始并没有这方面考虑,但最终他们会认识到,尽可能多争取读者本质上是一种营销目的的行为,哪怕你只是想出名,那也是一种营销目的,即推销你自己)
2-----分享看法和点子,通常此类目的的实质就是为了寻找知音,或者与人探讨某种观点或结论的合理性
绝大多数小说家的成名作都源于这一目的(没有谁一开始就有计划地写东西赚钱,这倒不是作者有没有营销意识的问题,而是在你没有建立一个品牌,获得知名度前,营销目的根本就是个笑话)
以这个目的写作的作者都可称之为雏神,有成神的潜力
3-----单纯为了练笔。这类选手不容易成为大家,而且很容易成为俗手。其实写作的形式并不重要,古人也懂得大巧若拙的道理,文字最终的力量来自于它们传递的思想。单纯练笔的写手倒是可以成为熟练文秘,专擅于写各类八股文
每个作者必须要搞清自己的写作目的,比如说你想要写长文骗点击率去起点赚钱,或者想要成名,那么你显然是出于第一类目的写作,那么你就要尽可能迎合最广大的读者群的需要,你的作品除了要贴合通俗趣味,还需要切合时代脉络
比如本文作者写本文的这个时代,通俗文化还在流行各种意淫主义、后宫主义、丧失主义,但是高层文化部门已经开始准备引导文化界提高水平了,下一个阶段里,前述三大主义的作品可能不太好混了,下一时段大众读者可能会跟风看点附庸风雅的主旋律文或者高大上的文章来装B
本作者所述的情况不是没发生过,上世纪科幻小说被枪毙那几次,就是典型的大众跟风抛弃科幻(虽然他们追科幻的时候大多也是跟风),说这些是想告诉诸位作者,大众跟风的潮流是很强大的,如果你看不清洪流方向,你就可能被大浪淘沙
你需要了解你所处时代的读者群需求特征,比如说某一时代大众都爱看丧失和后宫,都喜欢主角开挂,你不写这些东西,就不要太想指望有太多人看
比如说某一时代大众都喜欢看(大部分也可能是假装喜欢)严肃艺术,你还在写丧失后宫和幻想无敌,你的东西就摆不上台面,反而可能成为千夫所指
如果你只是想要写点东西表明你自己的观点,与别人探讨一些问题,那么只要不涉及政教文非(郑智、鬃叫、纹划界、FIFA内容),可顾忌的东西就不太多了,你的读者定位应该是乐于和思考的、智商和你差不多的读者,不要太介意你的观点能被多少人接受,不要学那些民科,遇到比自己看问题深的人辩不过就心里有了阴影,遇到高手应该虚心学习,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高手的,都是先被人当成沙袋打了几千年才成神
因此,在你作品中应该更多透出客观和理性,哪怕你说的不对,至少你的思考动机是没错的
所有超神的成名作都始于此(比如莫言,比如刘慈欣),即使是大神(韩寒or郭敬明)的成名之路也是从独立思考开始的
切记,如果你是想要表明观点,那么你写作时不要轻易模仿别人的写法或风格,除非你确定你模仿的东西非常适合表达你的东西
对菜鸟来说,临摹大作只能使你成为三流高手(反而会断送你成为大神的可能性),一个人的风格和个性应该从菜鸟阶段培养,你应该为那些喜欢并善于思考的读者写作,基于这个目的写作的话,天长日久,你逐渐就会攀上巅峰
以练笔为目的的作者,你所写的文学形式的常规读者就是你应该侧重的对象
例如科普作者主要写科普文,那么科普对象是大众时,文章的通俗易懂就更为重要,至于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尽可能回避掉讲不清楚的东西即可,科普的目的不是普及知识(普及知识其实是对科普的错误认识,因为很多知识需要有其他知识基础的读者才能看懂真正的含义,给没有基础知识的读者普及知识,本质就是误导,而且是故意误导),而是吸引大众关注科学,所以,达到这个目的就是最好的
但如果科普对象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时,文章的内容准确性就比通俗性重要多了
所以,练笔的作者要根据你想要服务的读者类型来选择写作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