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65篇帖子。

【资料库】2.诉与诉权理论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06:38
资料库主要放置论文、书籍等相关资料的简介信息,供检索。
本部分主要放置诉与诉权理论的相关资料,包括诉、诉权和诉讼标的等方面的内容。
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35
段文波《类型化视角下诉讼请求合并的程序展开》
中外法学. 2022,34(03)
西南政法大学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
摘要:实践中,同一原告往往向同一被告提出数个诉讼请求,从而构成诉的客观合并,法院对其合并审理可以减轻当事人讼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并防免矛盾判决。根据数个请求之间的关系,诉讼请求合并一般分为单纯合并、预备性合并与选择性合并。由于2015年民诉法司法解释要求合并的各请求必须“基于同一事实”,因此实践中将诉的单纯合并排除在外。又因我国对请求权竞合采“选择消灭”模式,几无适用选择性合并的空间。至于预备性合并,在起诉时又面临请求难以特定的败诉风险:我国诉的合并要件可能因过于严苛而丧失适用的广泛性。有鉴于此,是否许可诉的客观合并,原则上应限于适用同一诉讼程序,并不要求各请求基于同一事实产生。即便当事人提出合并的申请,是否合并仍然取决于法院裁量。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数个诉讼请求,法院可以依职权进行诉的分离,但当各请求之间具有关联性时应限制分离。
关键词:诉讼请求;单纯合并;预备性合并;选择性合并;合并审理;
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01
苏伟康《诉讼标的法律关系说及其修正》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3,26(04)
苏伟康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我国司法实务所惯用之诉讼标的法律关系说有别于学理通说之旧实体法说。两者在标的识别、审判对象确定和既判力范围上均持不同立场。法律关系说以权利关系为识别标准,标的内容涵括先决权利关系及其所衍生之请求权与形成权。这一标准归因于苏联法移植,又在实体法理、裁判方法和司法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沿袭至今。基于权利保障与纠纷解决并重的诉讼目的观,诉讼标的理论应以旧实体法说为底色,利用解释方法和裁判技术对现行法律关系说予以修正。具言之,《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的适用应在“诉讼标的为法律关系”的框架下通过“诉讼请求”要件发挥识别请求权主张的功能,将实质否定型重复诉讼限于否定判决主文之情形。同时,法院可向当事人积极释明对待给付请求主张,在诉辩双方和诉审主体就合同效力认识不一时分别适用不同释明规则形塑审判对象。最后,先决关系认定无既判力的基本立场不宜动摇,当下应予坚守。
关键词:诉讼标的;法律关系说;旧实体法说;审判对象;既判力;释明;
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01
赵志超《基于同一事实的纠纷合并审理规则重述——以〈民诉解释〉第221条为中心》
法学评论. 2023,41(04)
赵志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基于同一事实的诉的合并既包括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提出数诉的情形,也包括当事人先后提起诉讼的情形,《民诉解释》第221条关注的应是后者。该项司法解释对合并要件的规定不甚清晰,表现为实体要件模糊、程序要件虚置,其在实践中已异化为合并审理的兜底规定。究其原因,是规范功能定位不明所致。重塑规范理性,应以协调前诉与后诉之间的关系作为规范的逻辑起点,以矛盾判决的防止作为规范的功能设定。在此基础上对合并要件的内容作出合理阐释以澄清其规范内涵,对前诉与后诉的矛盾情形进行类型归纳以确定其适用范围。
关键词:同一事实;分别起诉;合并审理;矛盾判决;
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06:18
任重《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
中国法学. 2021(02)
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厘清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对有机衔接民事诉讼法与民法,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具有关键作用。民事诉讼立法重"诉讼请求"与理论研究重"诉讼标的"的二元格局,不仅造成实践与理论的分离,而且是"同案不同判"的重要成因。在传统诉讼标的理论语境下,苏联法和德国法均坚持一元模式。随着我国诉讼标的识别标准逐渐从民事法律关系回归民事权利主张,以《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为重大历史机遇,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以来的传统二元模式亟待转换为修正的一元模式:一方面,理解与适用诉讼请求规范应以一元模式为原则,即将诉讼请求解读为诉讼标的;另一方面,诉的声明(请求范围)意义上的诉讼请求仍可能在若干诉讼制度中发挥作用,尤其是诉讼请求变更及其释明以及诉讼时效中断事由。尽管如此,作为起诉条件以及重复起诉识别标准的诉讼请求依旧应坚持一元模式。上述转型不仅是新中国70余年来民事诉讼重大基础理论模式变迁的集中缩影,而且是法的一般理论与部门法基础理论融会贯通的具体例证。
关键词:诉讼请求;诉讼标的;民法典;请求权竞合;重复起诉;诉讼时效;
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30 19:43
南海法学. 2019,3(05)

论“诉的利益”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实现——兼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

王飞

武汉航空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环境民事侵权因侵害的客体不同,可分为普通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海洋环境污染诉讼三类。其中,环境公益诉讼尤为特别。借助"诉的利益"理论工具识别"诉的要素"构造特征:赔偿权利人基于"利益代持"取得原告主体资格,具有现实必要性;公共利益为侵权客体,亟待救济和保护;侵权事实及法律规定赋予权益救济的途径和可能。"诉的利益"理论同时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完善指明方向。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中,不难发现公益诉讼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适用范围、赔偿权利人及赔偿范围的界定,以及与其他诉讼制度有机衔接等,无不体现"诉的利益"之必要性及实效性价值内涵,并以此为理据,推动司法实践和立法活动交互作用,以实现诉讼制度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诉的利益;诉的要素;民事公益诉讼;类型;

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5 19:20
陈芳.受理民事消极确认之诉的理论探微及立法设想[J].时代法学,2014,12(06):71-76.
关键词:诉讼权利;诉的利益;消极确认之诉
摘要: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民事消极确认之诉这种明显有别于传统诉讼的模式,在我国各地各类型案件中越来越多,而我国到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消极确认之诉的法律规定,实践中对消极确认之诉的受理还存有争议,做法极不统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消极确认之诉也具有"诉的利益",因此,我国有必要受理民事消极确认之诉,消极确认之诉也理应从立法上予以规范。
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6 08:12
蒋为群,蓝光喜.反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时代法学,2005,(05):
关键词:民事诉讼;反诉;强制性反诉
摘要: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种独立之诉。由于我国立法规定的反诉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理论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使司法实践操作不一,致使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护。故建立健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7 08:47
吴英姿.论诉权的人权属性——以历史演进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06):112-130+207-208.
关键词:诉权;人权;程序;公正
摘要:诉权被认为来自罗马法上的"Actio",但罗马法上的诉权其实是类型化了的诉讼程序,是特定主体在特定条件下被许可运用的特权。不同的诉权是实现不同诉求的程式(仪式)。私法诉权说完成了诉权的权利化改造;公法诉权说将诉权从私人之间的关系上升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诉权观念的革命。二战后,新自然法学与人权理论的繁荣为诉权人权论的浮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程序正义理论,特别是法律程序主义让诉权人权论走向成熟。以诉权人权论为基础构建的司法结构,是一个要求充分尊重诉权的主体地位、包含诉权与审判权商谈机制的结构。诉权的人权性质使得诉权具有绝对性,不得为诉权的实现附加条件。诉权不可放弃,放弃诉权的契约没有诉讼法上的效力。诉权不可否定,只能经行使而消耗。在诉权人权论下,民事诉讼目的当确定为"公正解决纠纷"。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8 19:52
曹志勋.民事立案程序中诉讼标的审查反思[J].中国法学,2020,(01):283-303.
关键词:立案登记;诉讼标的;诉讼请求;诉的声明;事实与理由
摘要:在立案登记制改革背景下,应当关注和反思民事起诉要件中蕴含的诉讼标的明确与识别问题,最直接相关的是《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3项规定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三个要件。与大陆法系经验和我国实践一致,诉讼请求最基础的含义是原告请求法院判令的具体内容(诉的声明)。即使文义允许,起诉要件中的诉讼请求也不应被解释为诉讼标的。通常的起诉理由及起诉案由均不应成为起诉要件,也就不影响立案诉讼标的的审查,但是例外在于诉讼标的旧实体法说下与诉讼标的直接相关的请求权基础。在应然状态下,登记制下的我国立案程序不应将诉讼标的明确作为起诉要件审查,法院应当在受理案件之后,将诉讼标的纳入诉讼要件审查的范围。但是从实然出发,现阶段也可以通过改良旧实体法说放宽对诉讼标的明确的要求,允许以选择合并为代表的、多元诉的客观合并形态。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