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17篇帖子。

【资料库】10.民事诉讼证据

17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38
纪格非.我国公文书证据规则的体系与结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4,(04):1-13.
关键词:公文书;实质证明力;形式证明力;推定;免证事实
摘要:公文书的证据规则不是简单的证据法问题。因涉及司法机关如何使用公主体的工作成果,公文书的证据规则与行政行为的效力规则存在表里关系,法官的自由心证及当事人争议公文书的权利受到一定限制。我国目前的公文书证据规则存在着内部体系混乱,逻辑不清,过度依赖“事实发现”路径的问题;在外部体系上,现有证据规则的效力未与行政行为的效力保持一致。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在法秩序统一的背景下对公文书的实质证明力作出更细致的区分,使公文书的证据规则与行政行为的效力相匹配。为实现公文书证据规则的体系化,还应区分三种不同类型的公文书,分别规定实质证明力的认定规范。
17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44
周慕涵.论大数据证据的法律地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41(04):104-114.
关键词:大数据证据;派生证据;意见证据;专门性知识;证据种类
摘要:大数据证据的法律地位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本体与结构,二是法律性质,三是种类归属。在本体与结构方面,大数据证据仅为大数据报告,其与大数据集、大数据算法共同构成了一种外部性的结构关系。在法律性质方面,大数据证据系意见证据,且该种意见不涉及专门性知识,同时又有别于普通证人的一般意见。在种类归属方面,大数据证据不同于现有的任何证据种类,理应被赋予独立证据种类的地位。这三个问题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推论关系或因果关系。大数据证据的法律地位对于司法实践的启示意义在于,大数据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审查应以“裁判者独立审查”为原则,且须设置相应的有限采纳规则与证据排除规则。
17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4
周洪波.“直接证据”的迷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39(02):189-200.
关键词:直接证据;严格理解;日常习惯理解;意义局限
摘要: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等区别开来,强调前者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是一种流布甚久的普遍观念。能否进行这种区分、如何区分以及这种区分是否具有规范意义等问题,在近年来也受到了理论研究的关注。从诉讼证明的认知构造来看,"直接证据"的界说应当区分严格的理解和日常习惯的理解;无论哪一种界说,都没有多少实际的规范意义。比较而言,关于直接证据的诸种传统界说多是有问题的;近年来的论争,无论是何种论说,都未能促进人们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的问题。应当放弃在日常习惯理解意义上界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等的视角来制定相关证据规则的努力,注重对前者的证明力进行审查。
17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0 12:58
罗恬漩.民事证据证明视野下的区块链存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38(06):65-72.
关键词:区块链存证;哈希值;去中心化;证据真实性;质证
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对民事证据证明产生了影响。区块链存证技术的运作原理和其对民事诉讼证据理论的价值,需要从技术和法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及进行交叉研究,哈希值和去中心化技术保证存入区块链上的证据不被修改,继而保证其真实性。区块链存证可以在技术上解决电子数据的转化式应用和电子数据的无痕修改两大难题。但也需对该技术保持清醒的态度,虽然区块链可以通过技术使存储后的证据不被修改,但区块链存证并不能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存证平台资质、链下所生成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是否为诉争的电子数据等。区块链存证技术在以下三方面对法学理论和实务带来一定影响:区分电子数据原件和区块链上复制件,电子数据和其他证据种类的依赖关系,以及区块链存证的自我认证和公证。
17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2:54
马家曦.民事诉讼证据预断之防止及限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3):180-190.
关键词:证据预断;证明价值;心证;证据调查
摘要:由于证据收集调查标准的不明确和证据裁定制度的缺失,实务中经常根据《民事诉讼法解释》第95条的规定,在尚未实际调查证据之前以"关联性"审查评价证据的价值,并驳回当事人收集调查证据的申请。这种"证据预断"的裁判方式混淆了举证要件与心证标准,损害当事人的举证权和听审权的风险极高,应加以禁止或者限制。未来应注重举证一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和协力义务,回归并严格适用司法解释为之设置的消极要件,即法官只有在明确完全无收集调查必要时方可经妥当阐明而驳回,其他的合法预断情形则应当作为例外予以界定,避免任意突破。
 
17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2:55
高波.电子数据偏在问题之解决——基于书证提出义务规则的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37(02):69-76.
关键词:电子数据;提出义务;证据偏在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由于结构性偏在致使一方当事人无法取得他方持有的电子数据,有碍其诉讼上的主张与举证。传统书证的提出义务规则是解决书证偏在的有效方式,但书证与电子数据的证据方法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电子数据的属性与适用的证据方法,借鉴他国或地区解决电子数据偏在的模式,从而明确符合条件的电子数据准用书证的证据规则。只有在完善我国书证提出义务规则的基础上,平衡负有举证责任当事人的"证据声明权"与持有电子数据者的"拒绝提交权"的关系,才能有效避免电子数据偏在导致不公正结果的出现。
17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1 13:09
李峰.证人调查:民事庭外作证的立法向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35(01):143-150.
关键词:民事诉讼;庭外作证;程序构造;证人调查
摘要: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庭外作证,其程序功能已经异化为降低司法成本为主,弱化了证据调查作用,致使庭外证言的正当性、可信性严重不足,程序运作流于形式。相应的制度完善应当坚持证人调查为中心的转向,将庭外作证的条件、作证方式两部构造模式,充实为条件、作证方式、调查措施三部构造模式,以使庭外作证程序功能回归到事实查明的根本。通过委托调查等手段扩充证人调查的司法资源,针对不同庭外作证方式运用直接与间接的证人调查措施,为庭外作证情况下各项程序价值的平衡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7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07
许少波.论民事起诉前之证据收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01):194-200.
关键词:民事诉讼;诉前证据收集;预防诉讼;诉前证据保全
摘要:诉前证据收集的指导理念是实质公正,诉讼程序一体论、诚实信用论、诉讼预防论及诉讼程序促进论则构成了诉前证据收集的基本理由。诉前证据收集是存在风险的,基于对申请人利益与被申请人利益、本案利益与案外利益、当事人利益与法院利益、当事人私益与社会公益平衡保护的考量,妥适的做法是通过法院在诉前收集证据,并将其条件设定为有利于预防诉讼和减免诉讼,以及裁判案件需要的关键性证据。
17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0
莫良元,夏锦文.司法场域中热点案件的事实真相认定:彭宇案的法社会学解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5):169-177.
关键词:转型社会;司法场域;司法法治;法社会学
摘要:彭宇案被演绎为转型社会的热点案件,客观诠释着其关涉司法法治生成结构要素的样本意义。彭宇案在事实真相认定的司法场域中具象化表征出参与主体的类型差异,一审和二审法院的场域资本在原被告之间呈现前后完全相反的态势变化。运用法社会学分析工具考量社会、职业和学术多维识别向度中热点案件的差异化区分特质,探寻关涉案件事实真相认定的司法法治生成社会动力学依赖发现路径。
18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2 11:20
李峰.传闻证据规则,抑或直接言词原则?——民事诉讼书面证言处理的路径选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30(04):140-146.
关键词:书面证言;传闻证据;直接言词
摘要:传闻证据规则是以证据资格为核心的规范体系,直接言词原则是以审理行为为核心的准则要求,不是相互衔接包容的同一路径。由于传闻证据规则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理论与实践缺乏契合性,即使引入传闻证据规则的规范内容,也不能改变我国以诉讼行为要求为证据运用基本内容的制度特色。在书面证言问题的处理上,只能基于大陆法系的传统采用直接言词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一整套原则和例外的具体制度体系。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