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衛平.論訊問、詢問筆錄在民事訴訟中的證據效力[J].清華法學,2011,5(01):16-25.
關鍵詞:訊問;詢問;筆錄;民事訴訟;證據
摘要:如何看待訊問、詢問筆錄在民事訴訟中的證據效力的問題是我國民事訴訟實踐中經常遭遇的問題。通過考察和分析,從訊問、詢問筆錄的實質來看,這兩類筆錄就是一種記載有關特定的人就某一案件事實所作陳述的文本形式。在民事訴訟中,實際發揮證明作用的是這些文本中的陳述,因此,這些陳述要在民事訴訟中起證明作用就應當按照民事訴訟證據規範的要求,以民事訴訟證據的形式——當事人陳述或證人證言,通過質證獲得法院的認定,而非直接以文本的的形式——筆錄作為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筆者在文章中揭示了人們之所以對訊問、詢問筆錄的證據效力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社會及觀念上的原因,並在更深的層次上指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和處理涉及如何處理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關係問題。本文的認識和結論有助於限制公權力的對私法領域的擴張,防止公權力的濫用。
|
 |
邵明.論民事訴訟證據裁判原則[J].清華法學,2009,3(01):124-130.
關鍵詞:民事訴訟;證據裁判原則;證據調查程序
摘要:現代民事訴訟遵行證據裁判原則,即當事人和法院應當運用經過證據調查後具有證據能力的證據來證明和認定案件事實。在證據裁判原則下,爭訟案件的實體事實應當採用"嚴格證明",而非訟案件的實體事實和程序事實採用"自由證明"即可。不過,真實性已經得到確定或者不存在合理爭議的事實、經驗法則、交易習慣等,通常不適用證據裁判原則。法院違背證據裁判原則的,構成上訴或再審的理由。
|
 |
韓波.寬容的界限:事實認定中的非法證據排除——以民事訴訟為中心的分析[J].清華法學,2008,(06):38-53.
關鍵詞:民事訴訟;非法證據;證據能力
摘要:本文以我國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妥當性為出發點,考察和分析了關涉非法證據排除的訴訟價值衝突與平衡,探討了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中的"法"與"裁量",分析了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中的法院取證行為與當事人意願。本文認為,對我國現行民事訴訟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內涵的準確理解是對非法證據寬容的界限,應注意對涉及法院取證行為與當事人意願的非法證據的不同處理方式。
|
 |
易延友.傳聞法則:歷史、規則、原理與發展趨勢——兼對我國「傳聞法則移植論」之探討[J].清華法學,2008,(04):72-100.
關鍵詞:傳聞法則;規則;原理;發展趨勢;移植
摘要:傳聞法則確立於17世紀末期,其基本原理在於保證真實的發現。基於這一原理,不影響真實發現的傳聞作為例外具有可采性;同時,有些對於確定事實而言確屬必要的傳聞,基於必要性原理具有可采性;另外,傳統上通常被認為可信度比較高的傳聞,作為"傳聞的豁免"也具有可采性。傳聞排除法則的規則如此精細,以致幾乎每一個規則、每一個例外均有相應的理論支撐。儘管如此,傳聞法則在理論上仍然受到批評,在實踐中則有限制適用之趨勢。我國理論界由於對傳聞法則之精緻程度認識不夠,導致有關傳聞法則移植的討論仍嫌膚淺。因此,詳盡、深入地了解該規則及其背後的原理,應是當前理論界努力的基本方向,也是移植該規則的知識前提。
|
 |
易延友.英美法上品格證據的運用規則及其基本原理[J].清華法學,2007,(02):88-110.
關鍵詞:品格證據;排除規則;運用規則
摘要:英美證據法上關於品格證據運用的規則十分複雜。表面上看,以品格來證明案件事實的做法原則上是不容許的。但是,該原則充斥着如此多的例外,並且新的例外還在不斷地增加,以致原則已經被例外所淹沒,從而成為了例外。因此,普通法上的品格證據排除法則似乎瀕臨滅絕。如同搶救瀕危動物一樣,品格證據排除法則也需要搶救。基於此,英美的法學家們從各個角度論證品格證據排除法則的正當性,指出品格證據排除法則不僅存在着法律政策方面的理論基礎,而且存在着從非理性審判轉向理性審判的歷史淵源,反映着新教倫理方面的宗教精神,體現着個人主義、意思自治等方面的哲學基礎。
|
 |
唐彬彬.跨境電子數據取證規則的反思與重構[J].法學家,2020,(04):156-170+196.
關鍵詞:跨境;電子數據;取證規則;數據主權
摘要:在刑事司法領域,我國立足於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對偵查機關收集境外數據持主動放寬的態度;同時,為限制他國調取我國境內數據,確立數據本地化存儲模式、出境安全評估機制以及刑事司法協助分段式審查模式。然而,由於數據的虛擬性與海量性,導致我國針對境內數據的單邊立法難以實現預期目的。基於數據之上的多重利益結構,明確數據主權、強調數據本地化存儲具有正當性,但會導致跨境數據調取無法擺脫"緩慢、低效"的困境。綜合比較美國長臂管轄模式與歐盟數據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情況,在我國國內立法上,應該堅持以數據本地化存儲為基礎,完善數據分類、分級管理的體系。同時,為解決各國分散式立法帶來的混亂局面,我國應當作為積極的規則推動者,構建跨境數據取證的國際統一方案,以實現跨境數據取證兼顧"尊重數據主權"與"快捷、高效"的目的。
|
 |
曹建軍.論民事調查令的實踐基礎與規範理性[J].法學家,2019,(03):29-42+191.
關鍵詞:民事調查令;書證;提出命令;證據收集;司法授權
摘要:民事調查令是我國歷經二十多年試點的原生性證據收集制度,在規範層面存在着主觀正當性、客觀合理性、程序保障性、效果有效性等問題,有必要對其申請主體與命令對象、時空階段與取證範圍、簽發程序與救濟程序、違令後果與制裁措施予以完善。鑑於民事調查令與書證提出命令形成競合,書證提出命令具有公平與效率價值上的優勢,若參照大陸法系將取證範圍擴大到第三人和書證以外的其他證據種類,那麼長遠來看兩者可以整合為一項民事證據收集制度。依照我國充實當事人取證權利、填補法院職權取證漏洞的現實改革邏輯,民事調查令是法院將調查取證的實施權轉授給律師的制度設計,具有調查取證的親歷性和能動性、實踐效果的補足性之獨立存在意義。因此,在防範實踐理性的絕對化之後,原生性的民事調查令制度目前也可以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轉型。
|
 |
張衛平.當事人文書提出義務的制度建構[J].法學家,2017,(03):31-44+176.
關鍵詞:民事訴訟;舉證責任;書證;文書提出義務;案件解明義務
摘要:我國民事訴訟中的文書提出義務,應採取限定主義。原則上應當以實體法上的文書提出請求權為依據。民事訴訟法可以作出必要的補充規定,允許訴訟中引用過的文書、利益文書和法律關係文書作為義務文書的範圍,明確文書提出義務命令的申請和審查程序,強化不履行文書提出義務命令的法律後果。
|
 |
呂澤華.DNA鑑定意見的證明分析與規則創設[J].法學家,2016,(01):118-130+179.
關鍵詞:DNA鑑定意見;證明分析;關聯性;可信性;雙盲鑑定規則
摘要:從邏輯、經驗與科學的視角構建證明分析理論是當前證據法學研究的一個新視角。對DNA鑑定意見進行全景透析式的證明分析需要從證明對象、邏輯推導關係、關聯關係、關聯強度和可信性等五個方面展開。證明對象分析可明晰DNA鑑定意見司法證明的效力範圍;邏輯推導關係分析可明晰DNA鑑定意見的證明機理;關聯關係分析可明晰DNA鑑定意見的證明屬性;關聯強度分析可明晰DNA鑑定意見的證明功效;可信性分析可在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三個方面發現影響DNA鑑定意見司法適用的各種因素。從證明角度規範DNA鑑定意見的司法應用,有必要確立DNA鑑定意見雙盲鑑定規則、同步雙重鑑定規則和絕對排除規則等新規則。
|
 |
李學軍,朱夢妮.專家輔助人制度研析[J].法學家,2015,(01):147-163+180.
關鍵詞:專家輔助人;專家輔助人意見;鑑定意見;質證
摘要: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正式確立了專家輔助人制度,擴展了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參與訴訟的具體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從證據學視角,由學理和實務兩個層面,闡明專家輔助人的由來,探究其價值功用,分析其立場定位,討論其訴訟地位。專家輔助人之意見具有證據屬性,而對專家輔助人意見的審查判斷,應遵循三大特殊規則。同為當事人聘請的專業人士,專家輔助人與律師在庭審質證環節須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和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