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挺.環境污染侵權因果關係證明責任之再構成——基於619份相關民事判決書的實證分析[J].法學,2016,(07):102-111.
關鍵詞:環境污染侵權;因果關係;舉證責任;證明方式;提示條款
摘要:我國環境保護民事立法確定了環境污染侵權因果關係的舉證責任倒置規則。但是,對各地和各級人民法院共計619份環境污染侵權糾紛民事判決書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雖然這些判決書普遍提及或引用了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但是在大部分情形下仍然由作為受害人的原告承擔因果關係成立與否的舉證責任,這與相關立法規定存在矛盾之處。此外,司法實務中當事人對因果關係的證明並不限於"可能性"或者"初步的"證明,而是一種高度蓋然性的證明,這也與主流學說和觀點存在出入。基於實證分析,我國有關環境保護民事立法以及部分學說中的舉證責任倒置規則不符合司法實際,而且司法實踐中的因果關係實際上並未脫離一般侵權行為中因果關係的規範構成。因此,在解釋論上僅能將《侵權責任法》第66條理解為環境污染侵權因果關係證明規則的提示條款,實際上該條規定省略了原告負因果關係證明責任的部分內容。
|
 |
胡學軍.我國民事證明責任分配理論重述[J].法學,2016,(05):38-50.
關鍵詞:民事證明責任;具體舉證責任;證明責任分配;「規範說」
摘要:我國民事證明責任分配理論之所以長期紛爭不定,根源在於對證明責任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具體舉證責任與抽象證明責任性質不同,各具分配與承擔規則。"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轉換"、"舉證責任倒置"及"法官分配舉證責任"均更為符合對具體舉證責任承擔規則的描述;而在抽象證明責任分配層面,則應依據"規範說"理論,從擬適用的實體法規範出發,依"要件事實的一般規定"、"法律要件的特別規定"及對規範漏洞的"法律續造"形成不同層面的證明責任分配的規範根據。
|
 |
洪冬英.民事訴訟中推定的運用與規制[J].法學,2010,(10):26-35.
關鍵詞:推定;假設;真實;規則;經驗法則;說服
摘要:民事訴訟中推定的基本功能是為法官審判提供一種簡捷的認定未知案件事實或爭議事實的方法。證據法理念是對人的認識能力不足的一種法律補充,從而使司法所獲得的是一種法律真實,而不是客觀本身。法律通過設立推定來規範法官的推斷行為以保證司法裁判的公正性。法官的推定既可依法律規定進行,又可按經驗法則進行。但只有在前者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有後者的發生。法官的推理活動本質上就是一種推定活動,合乎規則的推定所體現的是法官判決的合理性價值。推定必須有科學的規範才能產生其應有的價值,才能形成示範效應。無論是民事訴訟中的求真意志還是推定的合理運用,都是為達到"說服",即提高民事裁判的可接受程度。
|
 |
楊立新.醫療損害責任的因果關係證明及舉證責任[J].法學,2009,(01):35-44.
關鍵詞:醫療損害責任;因果關係;舉證責任;證明
摘要:因果關係是醫療損害責任構成的基本要件之一。在現行司法實踐中,對醫療損害責任因果關係要件的證明採取完全的因果關係推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違背了民事訴訟規則中雙方的武器平等原則,給醫療機構造成了極大的訴訟壓力。因此,對醫療損害責任應當實行有條件的因果關係推定,實行舉證責任緩和,在受害患者一方的證明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才能夠實行因果關係推定,由醫療機構舉證證明自己的醫療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沒有因果關係。能夠證明者,推翻因果關係推定;不能推翻者,因果關係推定成立。
|
 |
何家弘.論推定概念的界定標準[J].法學,2008,(10):38-47.
關鍵詞:推定概念;界定標準
摘要:推定是證據法學中一個重要且複雜的理論問題。無論在英文中還是在中文中,推定概念的使用都相當混亂,而且二者並不能完全等同。明確推定的概念,首先要明確推定與推理、推斷、推論等概念的關係。界定推定概念可以採用"三層遞進"的標準:推定是對未知案件事實或爭議事實的認定;推定是以推理為橋樑的對未知事實的間接認定;推定是關於這種事實認定的法律規定。
|
 |
張衛平.司法公正的法律技術與政策——對「彭宇案」的程序法思考[J].法學,2008,(08):138-152.
關鍵詞:「彭宇案」;證人制度;視聽資料;經驗法則;證明責任;和解;調解
摘要:"彭宇案"反映了我國民事訴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證人制度、視聽資料、經驗法則、證明責任的適用以及訴訟和解、調解與裁判的選擇等。從理論和司法政策視角來分析本案可以看到,我國民事訴訟立法和實踐中應當妥善認定法院庭外調查收集證據的效力,法官應當以普通人的一般的社會認識為基準來運用經驗法則,視聽材料的證明效力要在考察其製作人與案件的利害關係的基礎上進行認定,法院應嚴格按照證明責任分配規範來審理案件,而且不應當盲目採取調解和和解手段來解決訴爭。
|
 |
畢玉謙.經驗法則及其實務應用[J].法學,2008,(02):31-39.
關鍵詞:經驗法則;學理語境;實務應用
摘要:經驗法則具有特定的語境,在審判實務上,它是法官發現事實真相、對案件作出裁判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證明方法。鑑於經驗法則本身具有邏輯推理特質和主觀心理成分,決定了它既能夠對法官的自由心證發揮內在規制的功能,同時又存在被濫用、誤用、偏廢的可能。保障裁判的品質的關鍵在於要把握好經驗法則與自由心證之間的平衡點與着力點。
|
 |
邵建東.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的舉證規則應當準用於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件[J].法學,2007,(09):128-132.
關鍵詞:舉證責任;知識產權;訴訟;刑事自訴
摘要:在中國的司法實踐中,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件極其罕見。雖然最新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公訴和自訴的規定,然而在適用現行程序法規定和證據規則的條件下,知識產權遭受侵犯的被害人很難提供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為了從根本上減輕知識產權刑事自訴人的舉證負擔,保障其自訴權能夠真正實現,司法實踐中應當將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的舉證規則准用於知識產權刑事自訴案件。
|
 |
李秀芬.反思「誰主張,誰舉證」[J].法學,2004,(01):112-118.
關鍵詞:客觀事實;法律事實;消極事實;間接證明;民事訴訟
摘要:證明是民事訴訟的核心。證明的基本原則是「誰主張 ,誰證明 ;誰證明 ,誰舉證」。主張不同 ,證明責任的分配與證明的難易也就不同。在民事訴訟中 ,事實主張之證明是訴訟證明的重點和難點。其中 ,消極客觀事實的證明要比積極客觀事實的證明難得多 ,其根本原因在於 ,消極的客觀事實是以「虛無」的方式存在的 ,且不能直接地被人們所感知。
|
 |
楊路,鞠曉紅.從一起合同糾紛案看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J].法學,2003,(11):123-128.
關鍵詞:事實主張;舉證責任分配;思維方式;民事訴訟
摘要:在民事審判實踐中,對於被告所作的否定性主張表示究竟如何看待,直接影響案件的裁判結果,尤其在發生事實真偽不明的情形下,作為舉證責任分配主體的法官,其分配舉證責任的思維方式往往決定着不利訴訟後果的承擔者。本文試圖通過對當事人事實主張的深入剖析和對法官分配舉證責任的思維方式的探索,以求對此類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有所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