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75篇帖子。

【资料库】11.民事诉讼证明

16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24
龙云辉.现代型诉讼中的证明负担减轻——日本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03):150-155.
关键词:现代型诉讼;证明负担减轻;证明责任;证明权
摘要:现代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构造处于实质上的不对等状态,因此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一方往往无从举证。减轻该方当事人证明负担的方法,既有改变证明责任分配框架内的举措,亦不乏自由心证范围内的办法。一系列努力和尝试都反映了当事人程序权保障理念下证明责任制度的没落,证明权概念的上位。
16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32
张友好.论拟制自认之构成及其法理——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8条第2款[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05):114-120.
关键词:自认;拟制自认;证据
摘要:拟制自认并非真正的自认,它以私法自治原则下之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为基础,是当事人为自主选择后之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为实现当事人间之真正平等,并基于诚信原则的要求,对当事人不为协力和真实等义务,而科以不利后果之法律强制。其在时间、主体和客体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构成,我国关于拟制自认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
16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36
马栩生,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02):80-88.
关键词:环境侵权;诉讼;举证责任
摘要:环境民事侵权责任以无过错为一般归责原则。如何预置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通过决定败诉风险的承担者 ,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且合理的分配 ,以确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是保护环境民事权利的关键所在。环境民事诉讼从保护原告人的利益出发 ,需要为受害人特别设定证明标准 ,该标准并非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 ,而应当是低于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的特殊标准。在此思想指导下 ,围绕降低受害人证明负担的目标来进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
16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49
吴杰.英美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基础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04):96-103.
关键词:盖然性的权衡证明;预期的效用性理论;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摘要: 英美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有盖然性权衡的证明、灵活证明标准、预先的盖然性方法、主观确信的理论等。其理论基础在于预期效用性理论。即由民主的方式决定裁决的效用性计算并在同类案件同等适用,就可以克服灵活多样的证明标准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其适用就是公正合理的。
16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1
肖建国.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03):101-112.
关键词: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诉讼效益
摘要: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是由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和诉讼政策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 ,结果责任主要由民事实体法预先静态地配置 ,反映实体法的价值目标 ;行为责任由民事诉讼法概括地规制 ,体现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 ;而法官则在个案中审时度势 ,依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的基本观念 ,对预置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微调。
16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1:53
廖永安,叶久根.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02):54-65.
摘要:民事诉讼认证是在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提出来的。它必须建基于辩论主义原则之上 ,其内容为对证据资料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采取现代自由心证的方法 ,当庭认证 ,同时还必须建立法官严格甄选、独立审判、认证公开、认证异议和科学周密的证据规则等制度予以保障。
 
16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1
姚莉,屈广清.举证责任、举证方式及其法律适用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04):
关键词:举证责任;举证方式;法律适用
摘要:举证责任、举证方式的法律适用是有关诉讼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目前对此却并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举证方式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具体分析探讨,着重论述了其相应的法律适用的选择,并提出了鲜明的观点
16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3 22:01
赵钢,刘海峰.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01):
关键词:推定;认定事实证明
摘要:推定是证据法的重要制度,它对于实现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和解决证明中的困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有必要在民事诉讼中加强推定制度的适用
 
16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4 18:31
刘金松.数字时代大数据辅助司法证明的构造及其风险防控[J].现代法学,2024,46(01):107-120.
关键词:证据推理;证据评价;证明模式;非法大数据证据排除;算法治理
摘要:“大数据辅助证明”有助于提升事实认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大数据辅助证明以整体主义为指引,在证据推理环节通过大数据技术高效组织数据,整合经验概括对个案中的推论命题和要件事实等的确定形成类型化指引;在证据评价环节可以辅助证据标准的数据化校验与证明力概率评价的科学化。如果对大数据智能产生非理性崇拜,那么其有可能异化为新的神明裁判方式,侵蚀理性主义传统,导致认知偏差难以得到控制,证明责任的界限模糊化,以及用“客观规律”代替“认识论概率”等问题,而且会增加事实认定在各方面的附随风险。为应对挑战,司法证明的重心应当从“信息规制”迈向“风险防控”,并坚守数据技术的辅助性,诉讼主体的认知交互性和证明的外部可检验性原则。当大数据辅助证明诱发的风险无法通过隔离、警示和对抗等手段预防时,应当合理分配证明过程中的风险。
 
17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7-14 21:20
史长青.从认识论到价值论:司法证明模式的新展开[J].现代法学,2021,43(06):47-61.
关键词:司法证明;概率模式;故事模式;论证模式;混合型司法证明模式
摘要:司法证明模式是证据推理和事实认定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将科学领域的概率、故事和论证等方法搬上法庭,在发现事实的同时着意展示过程及其问题,以概率论揭示法庭认知的系统性错误,以故事呈现法庭事实认定的真相,以论证表现法庭上的对立冲突。然而,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凭借认识论优势追求过程可视化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价值论方面的缺陷。概率模式与诉讼程序存在理念上的冲突,故事模式与证明标准的价值目标存在背离,论证模式不能完全体现证明责任规则的价值选择。有鉴于此,我国未来的司法证明模式可在保留认识论优势的同时补足价值论短板,形成以认识论和价值论为共同基础,兼采多种认识论手段的混合型司法证明模式。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