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69篇帖子。

【资料库】12.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07:02
资料库主要放置论文、书籍等相关资料的简介信息,供检索。
本部分主要放置民事诉讼保障制度的相关资料,包括保全和先予执行、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期间与送达、诉讼费用等内容。
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1
李晓倩《虚假诉讼的本质与边界》
中外法学. 2022,34(04)
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从2016至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假诉讼涵摄范围的立场发生明显改变;基于对1570宗案件的分析,发现各地法院对虚假诉讼的认定亦有方向性分歧;学说上,关于虚假诉讼则存在“虚假纠纷说”“第三人损害说”“司法秩序妨害说”的分野。以对诉讼本质的认识为前提,虚假诉讼应定位于从根本上消解民事诉讼“两造对抗”基本结构的“恶意串通”行为。该类行为彻底瓦解民事诉讼制度功能得以发挥的结构性支撑,导致“诉讼”成为缺乏对抗本质的“媾和”,应当受到特别规制,以实现制度的规范意旨。“单方行为”应被排除在虚假诉讼之外,这不仅源于既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完全可以应对“单方行为”,也因为“单方行为”的纳入会肇致虚假诉讼边界不清、损害当事人诉讼权利、违反比例原则、增加法院审理负担、有损司法形象。恶意诉讼、滥用诉权、冒名诉讼等异化的诉讼形态,与虚假诉讼存在根本的差异,也须予以明确的界分。
关键词:虚假诉讼;恶意串通;单方行为;两造对抗;
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2
苏志强《虚假诉讼程序性规制定位重塑与规则再造——以〈民事诉讼法〉第115条为中心》
清华法学. 2022,16(06)
山西大学法学院
摘要:随着司法实践中适用率的逐渐增加,民诉法中正面规制虚假诉讼的第115条要求的职权探知主义,严重紊乱了正常的辩论主义审理程序,降低了诉讼效率甚至侵犯了当事人诉权,增加了民事诉讼模式向职权主义逆流的风险。民诉法第115条适用紊乱的根本原因在于,确认虚假诉讼核心要素的诉的利益这一属于诉讼要件的要素,在我国现行诉讼模式下贯穿于立案和审判两个阶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设立独立的诉讼要件审理阶段。现行诉讼审理阶段模式和立案登记制改革方向都没有将诉讼要件作为单独的诉讼阶段,且复式平行审理模式无益于虚假诉讼程序规制对于辩论主义诉讼模式紊乱的修复。重新审视虚假诉讼程序规制与现有民事诉讼模式的深层矛盾,将虚假诉讼程序规制在虚假诉讼治理中定位为补充性和兜底性的地位,在此定位下,扩大虚假诉讼程序规制范围、明确构成要件和裁判方式,以增加司法适用的操作性和统一性。
关键词:虚假诉讼;诉讼要件;职权探知主义;民诉法第115条;
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2
傅郁林《作为诉讼行为的送达》
《法学评论》|2022年第2期|122-125|
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送达与正式通知几乎同义表明我国送达制度倾向于通知的实效性,但其可行性又因缺乏分级制度而导致拟制送达的滥用.送达制度应依托我国相对成熟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民事诉讼行为理论和民事裁判效力理论.各诉讼主体在不同程序环节就送达这一诉讼行为所承担的角色义务与相应权利,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有效要件,都是在中国式的职权主义与辩论主义妥协模式的逻辑框架内展开的;应以相应事实的证明与推定规范,结合送达与受送达的行为代理与法律拟制,确定通知与送达的法律效果与瑕疵救济,从而在送达规范的实效性功能之不可欲与仪式性功能不可靠的两难困境之间谋求合理平衡.
关键词:送达 司法送达 诉讼送达 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行为
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42
张兴美《送达制度的结构性转向:从“结果型”走向“过程型”》
中外法学. 2022,34(05)
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我国的送达制度是按照结果导向型思维打造的“结果型”送达。“结果型”送达是以受送达人为主体偏向、以实质性送达效果为制度目标和法院全责型的送达结构,这种结构为送达不能、送而不达等送达难现象提供了制度环境。规范的送达制度应当是按照过程导向型思维打造的“过程型”送达。“过程型”送达是以受送达人程序利益为保护对象、以过程理性为制度核心、可实现程序自治的送达结构。由“结果型”送达向“过程型”送达转向是解决我国送达制度困境、重构我国送达制度的具体路径。该路径的实现以强化送达过程的理性建设为重点,信息化手段、社会化方法、交互性机制和推定规则可以为我国送达制度结构性转向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送达;送达难;电子送达;过程导向;结果导向;
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6:53
王福华《民诉法修改背景下的诉讼费用改革》
法学评论. 2022,40(02)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本次民诉法修法将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诉讼程序简化作为主要目标,实现了对诉讼资源的首次调节。但修法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尚取决于对诉讼资源的二次调节,要借助诉讼成本与费用机制工具,激励当事人做出正确的程序选择。在诉讼费用方面,还要最大限度降低利用简易程序、小额程序和在线审理案件的诉讼成本,实行优惠的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应最大限度负担诉讼费用,以反映实际诉讼成本。同时,还要兼顾诉讼费用的激励功能和惩罚功能,确立“以败诉者负担为原则,以制裁滥诉为辅助”的诉讼费用负担标准,保持司法供给与司法需求两者的均衡。
关键词:诉讼费用;诉讼成本;繁简分流;程序简化;
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03
周翠《电子送达与电子提交比较研究》
环球法律评论. 2023,45(04)
周翠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促进法院与当事人之间通过安全的电子通讯机制传递诉讼文件,构成各国当前民事司法的改革重点。电子通讯分为电子送达和电子提交两个层面。与传统的物理联络与纸质文件紧密相连相类似,电子通讯与电子诉讼文件密不可分,而且电子提交与电子送达变得同等重要,因此各国在新近的改革中均致力于对电子通讯的客体、途径、义务以及到达时刻进行统一规制。以现有司法实践为基础并参酌比较法经验,我国未来可考虑在民事诉讼法中设专章对电子诉讼包括电子送达与提交进行统一规制,并重构相关概念体系,统一电子通讯途径,以及针对专业人群引入电子通讯义务。
关键词:在线送达;在线诉讼;电子通讯;电子提交;电子送达;
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1 17:04
吴英姿《论保全错误的程序法解释》
现代法学. 2023,45(02)
吴英姿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保全错误”及其“赔偿责任”的含义可以分别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角度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通过裁判建立起单纯从实体法角度进行解释的规则,不仅不符合立法原意,而且违背保全申请行为的基本原理,导致申请人申请保全权与被申请人合法权益保护的失衡。在裁判方法上,以基础案件实体裁判结果倒推申请人主观状态的方法在逻辑上难以自洽。单纯实体法解释导向下的保全程序规则局部萎缩,担保功能变异,判断保全错误的实体标准模糊,潜藏司法不统一的危险。应当重视保全错误的程序法解释,仔细区分程序法意义上的保全错误与实体法意义上的侵权。
关键词:保全错误;实体法解释;程序法解释;制度风险;补偿责任;
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3-22 22:50
“接近正义运动”与两大法系诉讼费用制度改革——兼论域外诉讼费用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十三辑,第4-14页。
张悦,辽宁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要: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著名法学家卡佩莱蒂倡导并提出了“各国政府都有义务保护当事人的接受裁判权,应为当事人从实质上实现接受裁判权提供应有的保障及扫清障碍”的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掀起了一场遍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接近正义”司法改革运动。“接近正义”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关于诉讼费用的改革。诉讼费用可以说是当事人利用司法接近正义的第一道门槛。如何降低这道门槛,正是我国在积极进行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诉讼费用;接近正义运动;司法改革;诉权
 
一、“接近正义运动”对两大法系诉讼费用制度的影响
(一)“接近正义运动”的三次浪潮中的诉讼费用改革
(二)接近正义运动下诉权理念变革与诉讼费用制度
1.宪政诉权理论: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正当性基础
2.解决纠纷的权利理念:诉讼费用救助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接近正义运动”下两大法系司法救助模式
(一)福利社会下的福利司法模式
(二)廉价司法下的律师费用救助模式
三、“接近正义运动”下诉讼费用调节功能的强化
(一)强化诉讼费用制度刚性调节诉讼的功能
(二)通过诉讼费用负担的制裁功能防止滥诉
(三)程序内促进简化诉讼程序的选择
四、对我国诉讼费用制度改革的启示
(一)将诉讼费用制度纳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整体架构
(二)以司法独立保障诉讼费用改革的有效运行
(三)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诉权
(四)充分发挥诉讼费用制度的诉讼调节功能
(五)通过精细化收费规范保障诉讼费制度的程序正当性
(六)利用律师费强化诉讼费用的调节功能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4-4-2 21:50
姚万勤,何家慧.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法治化路径的建构——以美国“法庭之友”的借鉴为视角[J].南海法学,2022,6(05):88-100.
摘要:专家法律意见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却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始终处于尴尬的处境,这主要是缺乏立法规定、性质不明以及违反程序正当原则等原因导致的。分析专家法律意见书处境尴尬的根源,可通过比较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统计法庭引用专家法律意见书的频率等方式进行。此外,在美国蓬勃发展的“法庭之友”制度与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制度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可相互借鉴。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国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法制化途径分两步走,一是从实体上构建专家法律意见书的形式和内容,二是从程序上规范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提交和采纳过程。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