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库主要放置论文、书籍等相关资料的简介信息,供检索。 专题资料库主要放置无法归入传统民事诉讼法体系,但具有价值的资料。 本部分主要放置特殊程序构建的相关资料,一个典型就是人格权禁令程序。
|
 |
严仁群《人格权禁令之程序法路径》
法学评论. 2021,39(06)
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民法典》第997条与《专利法》第66条等三个条文高度一致,表明它指向的是诉前行为保全,但作为例外,对家暴行为应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立法说明"对此也明确予以肯定。保全程序属广义的非讼程序。基于《民法典》第995条,当事人既可提起行为给付之诉,以获得终局禁令,也可在诉前或诉中,依《民事诉讼法》申请诉前或诉中禁令。当事人获得诉前禁令后并非总是要提起后续诉讼,但也不应期待通过极简的程序获得长期甚至永久禁令。禁令的主文应恰当表述,以使其有较宽的既判力客观范围。并非实体法中的每个规范都是实体规范。
关键词:人格权禁令;诉前行为保全;行为给付之诉;不作为请求权;
|
 |
吴英姿《人格权禁令程序研究》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39(02)
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人格权禁令的请求权基础并非诉权,而是实体法上的人格权请求权,是人格权防御性的外化形式。人格权请求权的绝对性决定了人格权禁令具有独立性,不以当事人提起诉讼或仲裁为维持效力的条件,一旦发布便持续具有实体法上的约束力。因此人格权禁令不是民事诉讼上的行为保全,不属于诉前禁令性质。为实现人格权禁令及时制止妨害行为,让人格权回复圆满状态的制度功能,其审理核发程序应服务于实质公平、高效快捷的需要。人格权禁令程序是一种介于诉讼与非诉讼程序之间的独立程序,应当交错运用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法理设计人格权禁令的申请、审查和救济程序规则。
关键词:人格权禁令;人格权请求权;禁令程序;简易诉讼;非讼程序;
|
 |
郭小冬《人格权禁令的基本原理与程序法落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1,39(02)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民法典》第997条规定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并未同时规定人格权禁令申请的审查条件和审理程序,也未明确该制度的实体法或程序法以及诉讼或非讼的属性。有观点认为人格权禁令制度就是人格权侵权领域的诉前行为保全。但是,人格权禁令与行为保全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人格权禁令制度的规定,改变了我国"侵权诉讼+行为保全+民事责任"的权利保护结构。为了确保实体法立法目的顺利实现,《民事诉讼法》应尽快作出调整以便实现与《民法典》规定的对接与协调。
关键词:人格权禁令;行为保全;准司法程序;利益衡量;
|
 |
南海法学. 2017,1(03) 探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制度——以专利确权纠纷为切入点 周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摘要:专利确权制度的本质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其目的是对私权的保护,但有的专利确权纠纷解决机制没有区分专利确权的"公""私"性质,导致专利确权的"循环诉讼",给法院造成了很大的审查负担。在全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制度的背景下,借鉴美、日等国的知识产权审判经验,完善我国的专利确权纠纷解决机制重点在于完善程序制度设计,建立与专利行政审查机关的协作机制,完善诉前临时禁令,建立法院ADR制度。 关键词: 专利确权;循环诉讼;民行交叉;
|
 |
吴英姿.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司法确认[J].清华法学,2023,17(05):111-127.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公私法合作;略式程序
摘要:司法确认被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旨在借助司法审查保证磋商协议合法性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形成行政管控与司法审查合力的生态环境公私法合作治理结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是一种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法律属性的民事和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略式诉讼程序,法院无需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争议进行实质审理,主要审查申请材料即快速作出裁判。如何避免为虚假磋商、强制磋商背书,成为司法实践难题。法院运用司法确认程序对磋商协议进行司法审查,应当遵循实质尊重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审查的重点放在磋商程序及协议内容两个方面的合法性,旨在增强磋商机制正当法律程序特质,提高磋商协议的公共理性与可接受性。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适用范围和运行要求超出了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为之设置特别程序规则。
|
 |
毋爱斌.损害额认定制度研究[J].清华法学,2012,6(02):115-125.
关键词:损害额认定;证明责任法则;证明度减轻;裁量评价
摘要:在损害赔偿诉讼中,往往会出现损害事实的发生得以证明,而损失大小难以证明或不能证明的情形,此时如何确定损害赔偿数额即成为难题。对此,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损害额认定制度,通过降低法官心证标准和赋予法官裁量评价权来实现对主张者的权利救济,以此实现实质公平。目前,我国民事实体法中确立了相关规则,但由于缺乏民事程序法上的规范和补强,并未产生很好的实践效果。因此,需要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损害额认定制度,相应减轻权利主张者的举证负担,以此发挥损害赔偿制度的权利保障功能。
|
 |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法中的异议制度[J].清华法学,2007,(01):75-88.
关键词:民事诉讼;异议程序;复议
摘要:本文考察和分析了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异议制度的基本构造,指出了现行异议制度设计中的不足,探讨了异议程序设计应当考量的基本"参数",从修正民事诉讼法的视角,对异议制度的整体构造进行了初步的调整,试图使民事诉讼中的异议设置和程序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
 |
刘耀辉.法院适用家庭教育指导令的制度优化[J].法学,2023,(12):51-69.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令;救济性规则;儿童利益最大化;过责相当;辅助性原则
摘要:家庭教育指导令是作用于恢复和补救家庭教育功能的救济性规则,在家庭教育干预体系中承担程序保障功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法院适用家庭教育指导令呈局部过热、整体偏冷的双面镜像,部分法院积极突破法定条件,降低标准、扩大范围泛化适用;更多法院基于治理效果、办案压力、保障机制等因素对该制度适用持保守态度,倾向选择性适用或者回避适用。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作为新制度的家庭教育指导令,存在基础理论准备不足和规范供给不足的两难困境。家庭教育指导令在主动司法特征和保护性、惩戒性属性方面尚未达成价值共识,难以指引法院准确适用;其制度规范内容不全面、不系统,形式粗犷,无法对法院适用指导令形成有效约束。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令制度,首先应确立儿童利益最大化、过责相当和辅助性等基本原则;其次,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完善制度规则体系,有效解决法院适用家庭教育指导令裁量空间过大、适用条件不具体、执行缺乏社会性支持等主要问题。
|
 |
胡充寒.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现实考察及正当性构建[J].法学,2011,(10):146-152.
关键词:诉前禁令制度;现实考察;正当性构建
摘要:关于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考察。文章结合司法实践,从正当性程序的角度对该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在全面回顾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立法后对引入该制度的学理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诉前禁令具有程序法的性质。尽管目前我国立法存在许多缺陷,但实践中经过各地法院的不断探索,对一些好的措施,如听证程序、审查内容等已形成融合之势。基于对正当性程序具有的普遍认同的核心要素,本文对今后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发展作了建设性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