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棗樹#
因為父母常在一種恐懼之中,
ta們很輕易就能看到你離「能令人放心的獨立求生的水準」還差得很遠,所以很怕你滿足於現在的水平,不懂得珍惜時間、抓緊機會、囤積糧草。
ta們這個判斷當然是錯的。ta們應該認識到,你們還有很多時間,不見得到時候一定來不及越過及格線。
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實ta們對「能令人放心的獨立求生」的具體標準是非常模糊的,往往本身就高到非常人所能及。
還應該認識到,世界實際上是仁慈的,對人並沒有傳聞中、想像中那麼苛刻,實際上容得下很多錯誤和荒唐的人磕磕絆絆的生活下去。
這些認知是錯的,但ta們因為種種原因,並不敢賭。
而沒有這樣的樂觀支撐,ta們自己就生活在「害怕明天就會失業」、「不知道得了重病這個家要如何維持下去」的恆久的焦慮之中。ta們自己就沒有達到「能令人放心的獨立求生」的及格線,於是也不知道這根線到底有多高。
於是這事就反向的鎖死了——因為信不了,所以樂觀不了;因為樂觀不了,所以自己不知道如何才能放心的獨立生活;因為不知道終點線在哪裏,所以對任何具體的成績——尤其是初級的、顯然不足以解決大問題的成績就寬容不了、認可不了。
基本上,ta們是自己在掙扎着把頭探出水面,托住你小小的身子,希望你在ta們耗盡力氣或者被暗流捲走之前能學會ta們覺得自己沒能學會的游泳能力。
或者更過分,希望你們偶爾也能自己撲騰幾下,讓ta們能騰出一隻手,把自己浮出水面長長的喘幾口氣。
ta們都快要撐不住了,所以不切實際的期盼你明天就展現出天縱之才,好騰出手去好歹睡幾個好覺,吃幾頓香飯,喘息幾天。
所以,在這種沉浮咳嗆之中,ta們很難做微笑接受你在剛學會了擺姿勢或者剛學會佩戴游泳帽就深感滿意,認為應該被授予認可和讚頌——尤其是用一種「不給認可我就不要接着學游泳了」的姿態來索取這種認可和讚頌。
這就是ta們在面對你的成績和期盼讚賞的姿態時的心態。
這個心態當然是錯的,遺憾的是,ta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能從十幾歲開始就得到這幾千篇答案日復一日的支撐、引導和提醒,沒有這份幸運在你們到來之前獲得對人生全局、世界全局的基本信心。
這是一份漫長的水磨功夫,是一點一滴澆築起來的,要一步一崗,與無數的喬裝改扮的惡魔經年累月、逐門逐戶的爭奪,而且要不斷的勝利。
沒有這份勝而又勝的經歷,到了子女要過這一關的時候,人就會以一種「自己都還沒學會游泳、也不知道要如何學得會的掙扎者」的身份來陪着子女過關。
而這個狀態下的父母,是沒有能力來給予必要的肯定的。
而在另一方面,對於你們自己,也應該問這樣一個問題——父母的肯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一個微妙的事實是——如果父母是破不了心障、無法坦然的肯定的父母,那麼ta們的肯定和否定就同時客觀上缺乏效力了。
因為ta們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答案,才導致ta們不敢肯定任何答案的。
不知道答案的人的贊同或者不贊同,不應該引起那麼大的執着和渴望。
你需要的其實從來不是父母的贊同、甚至不是老師、同學、大眾輿論的贊同。
你需要的是秒表、磅秤、跨欄、轉速表、電壓表、溫度計、顯微鏡、雙盲實驗的贊同。
人是無知的動物,其實是沒資格擔保你的成功或者失敗的。
ta們看好你,並不意味着你是對的、你所要做的事一定成功;不看好你,也並不意味着你就是錯的,你所追求的事就不會發生。
與其孜孜以求某人某群的讚揚肯定、以至於為沒有而沮喪、抱怨,不如及早看破這種需求的虛妄,淡然處之。
可嘆的是,恰恰往往是後一種不在意的人,從不缺乏肯定和讚嘆。
因為這種「不在意虛名,只在乎實際」的態度,恰恰正是能打消父母焦慮、讓ta們忍不住要讚嘆的東西,遠勝於你剛學會的乘法表和剛背下的唐詩。
所以,就算你要得到肯定和讚揚,你也搖錯了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