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很多人會嫌棄弱小的、陷入困境中的人?
答:#從同情到厭惡#
人看到弱小,油然而生的是同情。別說是弱小的人,就算是弱小的動物都可以激起這種本能的同情。
只是這個同情會很容易因為「廢物」感而轉化為厭惡。
單純作為弱小,是肯定會得到源源不斷的照顧和傾斜的,但是接受照顧和傾斜也是有門檻、有原則的,不遵循這些原則,就會觸發他人本能的厭惡。
這有幾個什麼原則呢?
就是要珍惜別人的援助。別人給援助不見得需要你回報物質金錢,但是肯定會要求你珍惜。如果你拿到援助卻漫不經心的浪費,那麼這個「廢物」的評價就會成為援助者一種常見的報復。
珍惜包括幾個方面——
第一,不要提高對方交付援助的成本。給你,你要了,那就一定要好好的接着,不要在半路上弄灑了。不要搞得對方還要大費周章來就你的方便。
第二,要物盡其用,不要揮霍浪費。送給你的蘋果,你放到壞;給你治療機會,你不好好吃藥;給你爭取的入學機會,你上課打瞌睡,這就叫揮霍浪費。
第三,要有成果。這誠然很難,但是你如果一筆一筆的拿着援助,卻沒有任何成果可以呈現,別人要厭惡你也不算很冤枉。
弱小之所以時常會招來厭惡,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弱小容易得到同情,而同情其實是很吝嗇、焦慮、苛刻的感情,很容易就會轉變為厭惡。
你的對策其實不多——你不太可能要求世人提高同情的質量,變得多麼大方、耐心和寬容——你可以理解為人類就是這樣設計的,以便堵死人甘於弱小的小心思。
剩下的唯二的兩條路是要麼不要顯示出引人同情的弱小,要麼就要了解珍惜、物盡其用、得到成果的責任是強制性的。
很遺憾,沒有第三條中間道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