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篇帖子。

對於普通人來說,錢是掙出來的還是節省出來的?

1樓 圆环之理 2024-3-29 12:30
問:對於普通人來說,錢是掙出來的還是節省出來的?
 
答:#通脹義務#
 
省錢來獲得財富的前提是通縮,也就是錢越來越值錢。
說來你也許不信,但錢會通脹只是最近五百年間的事,在中國則歷史更短。人類歷史上的大部分階段,通貨——也就是貨幣——都是通縮的。
因為它們太少了,所有得到的人都傾向於儲存起來,導致市面上貨幣不斷的被吸收沉澱。而另一方面,由於國家政府紛紛將賦稅徵收的方式從實物轉向貨幣,錢荒問題就更加嚴重,加上信用貨幣發明前,貨幣都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政府空有鑄幣意願,也一樣要受限於貨幣金屬資源的自然上限,一旦遇到生產力發展,交易活躍,錢就會越發值錢,更進一步促使人儘可能的把錢存起來。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也是信用貨幣發明前王朝覆滅的內因之一——流通貨幣逐漸枯竭,都沉澱到富豪地主們的地窖里去了,只有土匪、亂兵、「義軍」和喝令納防城捐的守城官兵有本事挨個挖出來,重新釋放回市場,這其實是「王朝周期律」的內因之一。
通縮條件下,把錢存起來,什麼都不做,明年就可以買上更多豬肉、更多農田、換更多的絲綢、茶葉,所以才有「省出財富」的社會文化傳統。
一旦你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問題所在了——你現在處在一個完全相反的時代,一個實際利率為負,而通脹卻為正的年代。
如果你把信用貨幣存起來不用,它就會自動漸漸蒸發。儘管一個穩定的政府會保證這個速度不會很快,但畢竟仍然是在蒸發之中。在一個通脹的時代,省錢是不能直接產生財富的。
它實際上頒布了一條無聲的法令,迫使你不斷的將自己的收入作為學費,儘可能快的學會正確的投資,尤其是投資到自己的或至少自己熟知的事業上,和你自己的高效業務結合,成為有效的資本——也就是一種不斷運轉,持續帶來現金流的機器。
簡單來說,它在迫使你要麼自己成為企業家,要麼選中某個企業家下注。
這等於說對於現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時代都下達了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法律常識和某個業務專業的必修課命令。
專業你可以自己選——文法理工農醫藝都可以——但是除了專業之外,你必須要學會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和法律,因為無論你打算做什麼專業,你都必須擁有這幾門課的常識才能成為最基本意義上的企業家,有最基本的贏得這種遊戲的資格。
哪一門都不能缺,都必須至少要及格。
否則你就只能純靠運氣了。而憑運氣來抵消上述任何一門必修課的助益,成功機會非常的小。
有人可能會指望不必自己謀求成為企業家,只靠下注到優秀企業家身上來解決問題,但這是不推薦的。(注意,這個「下注到優秀企業家身上」不是僅指「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而是指一切投資到優秀企業的形式,包括但不限於加入某個企業任職、借錢給某個企業家、成為某個企業的供應商或者客戶等等。)
一來,很多人都會玩「扮演優秀企業家來騙取下注」的把戲,而且水平很高,真不是一般人的洞察力能輕易判斷的。
二來,這個判斷力和你自己的實踐經驗有很深的關係。你自己沒上過場,就更難判斷誰是比較靠譜的下注對象。
所以追根到底,是你要自己向企業家方向奮力進化,及早摸到門道。也就是要把自己年輕時的現金流除了維持生存之外的部分,充分的、儘可能高效的投入到自身的閱歷、學識、技能、經驗和資產增長之中。
攢是指攢這些有形無形的資產,攢這些抽水機,而不是指攢錢、攢水。
 
簡單來說,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的素養絕不是少數精英才有資格奢望的稀有奇珍,而是通脹時代放在每一個追求財務自由甚至財務安全的社會成員身上的無形義務。
直到你知道這個遊戲的規則和策略,你實際上只是在不斷被寬限而已。
這不僅僅是「賺錢」的問題,還涉及到社會地位、擇偶機會、資源分配的自然趨勢。
不要抱有僥倖,你唯有向前再向前。
2樓 巨大八爪鱼 2024-3-29 12:51
2020年是國內經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經濟增速開始放緩。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