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1、我们的头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客体还是主体。如果我们对外界没有多少认知,反应迟钝,我们在心理上是体会不到多少优势的,因为这个时候头脑都自身难保,它陷入混沌之中,无法把我们化为主体,把认知的“力”指向外部世界(所以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
2、但我们当然没有这么糟糕。我们的头脑可以具有超越性,即与外部世界拉开距离,从高处、远处看它们。拉开距离,既不被它威胁吞没,同时又能确立对它的认知优势。这是人类的理性能力。哲学家在这方面是高手,他们能够把这种理性能力运用得炉火纯青。
3、但为什么我们经常有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还是做不了,而只能忍受痛苦呢,就像上面很多朋友讲述中的一样?原因在于,头脑具有超越性,可是,你不知道该如何做,以让你的心理也具有超越性。仅仅是头脑的认知只是第一步,不转化为心理痛苦还是存在的--毕竟痛的是心,而不是脑。
4、那么如何做以让头脑的改变带来心理的改变?我上面的描述当然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简单描述一下这种心理机制:
A、当我认知到城市和乡村仅仅是人类鼓捣地球的不同结果,我被酒店震慑来源于社会的游戏规则时,我仅仅具有认知优势,而毫无心理优势,也就是说,我的心理结构还被定于那个让我心理上自卑、弱小的当时的特定情境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背景,我仍被它们“结构”住;
B、当我笑时,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感觉到了给我以心理震慑的这一切的荒谬和虚弱。这个时候,认知已经开始渗透到我的心理结构的表层,我的情绪已经被带动并和认知一起协调;
C、当我大笑,以致别人把我看成神经病,而我居然无视他们的存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我的认知,经过情绪已经变成我的心理反应了,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头脑,而且是心理,整个身体在对外界作出反应。我的头脑和认知不再处于相互分离当中,而是相互协调。头脑的优势这个时候转变成了心理的优势,经过情绪的带入,我的心理从那个给我以自卑弱小的心理情境、心理背景里挣脱了出来。它改变了,而它的改变,意味着我某种意义上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