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會有人認為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甚至說中國人沒有「信仰」?
答:#信仰是什麼#
信仰是個什麼東西?
就是你面對生命威脅,也無法放棄觀點立場的東西。
舉例說明——比如你站到了火山口邊上,看見下面岩漿翻騰對吧?這時候有人拿把刀衝上來要殺你。
你不會認為跳進岩漿是一條出路,而是會選擇跟持刀的敵人搏鬥。
這就意味著你對「跳進岩漿會死」這個命題有信仰。
凡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你都無法放棄的東西,你就是對它有信仰。
凡是到了生死存亡關頭你會心存僥倖的東西,就不能算信仰。
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這命題為假,你就可以有一條「活路」,這時候你選擇相信它為假,你就對它沒有信仰。
「你就是打死我,我也認為它是事實啊」、「建立在它為假基礎之上的活路,看起來很誘人,問題是辦不到、沒效果啊」。
能放進這些句子裡面的命題,才成其為信仰。
也因此信仰對於某些行為會有絕對有效拒止作用。
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有些事情,看起來再誘人、再有好處,因為與所信仰的命題衝突,人們也不會去做。
比如,如果否決掉萬有引力的存在,那麼就不需要推進器就可以造出宇宙飛船,那你就可以發大財。但很顯然沒人會這麼去做——計劃書上寫得利潤再高,也不能導致人們因此去相信萬有引力不存在啊。
所以,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是顯然不成立的。
因為只要是通語言的人,都必然會有信仰。否則人連怎麼吃東西、該吃什麼東西都會弄不清。
信仰是人的基石。一飲一啄,都需要依賴你所相信的東西,沒有稱得上人類的人會沒有這種內心深處的命題集。因為沒有它們,人就會篩選不出可選擇的策略範圍,看不見選擇的邊界。那是立刻就要發生功能上的重大困難的。
所以,說任何人沒有信仰都是不正確的。
那麼何來的「中國人沒有信仰」的浩嘆呢?
因為中國人有一個明顯的特性,就是為了生存可以拋棄一切原來宣布比生存更重要的東西。
無論是官方主張的、或者是當事人自己一直口中主張的,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一個中國人有極大的機率會突然翻臉不認。
無論是什麼樣的意識形態的信仰體系,都會有一些超越死亡的價值主張。基於這些主張,你在一些情況下應該要坦然迎接死亡。比如,寧死不背義,寧死不不忠,寧死不殺人,寧死不偷盜,寧死不做奴隸,寧死不撒謊,寧死不放棄共產主義理想,寧死不拋棄科學………
面對死亡威脅,撐不住,打折了,妥協了,到這一步,就是沒有信仰了嗎?
並不是。
你做不到,不算沒有信仰。因為一次沒有做到,於是轉而宣布這些法則是假的、是錯的、是不值得相信的,這才叫沒有信仰。
舉個例子——你被敵人抓住了,沒撐住、出賣了同志。到這一步,你都還不能算背叛了信仰,僅僅不過是對組織有罪待罰而已。但是你一出獄,開始宣揚革命理想都是狗屁,都是騙人的。到這裡,你才是真的背叛了信仰。為什麼?因為繼續持有這個信仰,你就要認同你有罪的判定。
你多次的出現這樣的現象。不斷的反覆的證明你會背叛你的價值觀,你就體現出來了「沒有信仰」。
你的信仰的法則其實就兩條——第一,我不能基於任何法則接受死亡;第二,我也不能基於任何法則接受有罪判決。
一旦一個信仰會導致我需要接受死亡——也就是捨生而取義——那我就會拋棄它;一旦我拋棄它會導致我在這個信仰的價值觀下有罪該罰,我將背叛它。
總之,我要活著,而且我才不要當罪人。這兩個結果我要定了,其他的都是手段問題,策略問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這樣的選擇的後果是什麼呢?這意味這個人缺少擁有任何價值觀的基礎。他所呈現出來的一切道德主張,只要與他的利益牴觸,他就將熟練的將之拋棄,不但是在行為上違背,而且是在道德上突然否定之。不但犯下他以前稱為罪行的行為,而且泰然自若,不認為自己有任何罪。當人問到他以前在人前談論的原則的時候,他淡然一笑——「那隻是一時糊塗罷了。」
問題是其他人是相信你之前宣布的原則才與你合作,才投入了資源和生命。你如此輕鬆的背叛了之前的自己,置他們於何地?
第一次如此背叛,你是沒有信用。第二次,你是不可信。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
你再說你有任何信仰,至少是沒人信了。人家只能將你當成沒有信仰來看待,因為那樣更安全。
利你得了,罪你也逃了,然後你還要人家承認你很有信仰,這有點難。
「唯倖存主義者」是天生的而且是必然的價值觀變色龍,必須也只好當作「沒有信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