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的原因#
其實最大的區別在於這一代人的財富發展模式變了。
上一代人的財富模式是緩慢發展的社會總財富在人口密集的社會階層中分配。因為一旦風調雨順人口就會飛速增長,社會總財富邏輯必然的不可能長期跑贏人口增長,「人均匱乏」的時代必然周期性的到來,因為古代生育周期很短,按「三年抱倆」這種節奏,平均一名婦女都要生育五六次。一旦遇到風調雨順,二十年內一定會出現物資匱乏,平均分配只能勉強餬口。
何況不會平均分配。
拿死工資,而且知道每二十年就會有一次大饑荒,而且你小時候見過一次,三十歲又見過一次,你會怎麼做?
很顯然,只需要小學數學水平,你都會發現,花錢約等於用災年子孫的命來享受。
而現代社會的財富邏輯完全改變了。
當頭先來一句——「在一個世代中創造的財富超過了人類創造的歷史財富的總和」。
這什麼意思?
意思是增量極其迅猛,年增5%實屬一般水平,年增10%也不算神話。如果遇上技術革命或者重大的資源發現,三年暴富也不稀奇。
遊戲規則變成了「河裡流淌金沙,先到先得」。那麼人的策略應該是什麼?
難道是「省吃儉用全部攢起來」?
當然是馬上拿出全部能拿出的身家去買個最大的篩子、最輕而厚的盔甲、火力最強的手槍,去河裡搶黃金。
誰要在這裝備上來個「意思到了就行」,那麼提醒你,你的黃金收穫量和篩子口徑成正比,你能淘金的時間長度和你的盔甲厚度、手槍火力成正比。
你在這上面「節省」,實際上等於「提前選擇虧損」。
這將是一個「全副身家淘金,淘到金再全注壓下升級淘金裝備繼續淘」的過程。
這時候奇妙的地方來了——你擁有的主要財富形式,在前期幾乎全是不能拿來吃喝的「淘金裝備」。直到淘金裝備進入一定的等級,沒有再進一步升級的必要。你才會開始出現「淘出來的金沒處用」的現象,開始出現大量的淨餘額。
換言之,古代人的現金餘額曲線是線性增長的,然後在饑荒之年幾乎清空,然後再進入下一個線性增長階段。
而現代人的財富曲線則是現金餘額曲線一直接近為零,直到某個階段開始猛烈的飆升。注意,論及財富,如果你把「淘金裝備「折線,那麼現代人的財富增長多半仍然是大於古人的。
真正的問題是啥呢?
是很多人的淘金裝備買錯了,或者淘著淘著自己選的那條河枯竭了,沒能等到那個「升無可升,現金餘額開始暴漲」的階段。
也就是說,「我們這代人」的「貧窮」實際上有三種——一種是真的自己窮奢極欲花掉了;一種是尚在投資發展的前期階段;一種是不但大量投資,而且投資失敗。
其中第二種情況實際上是一種「假性貧窮」。
你的問題是,要保證自己是第二種而不是第一和第三種。
另外不要覺得「和第三種比起來第一種更劃算」,你錯了——實際上只要堅持總結、避免自欺欺人和傲慢、堅持實事求是和有錯就改,第三種情況可以是第二種情況的一個變體、一個中間階段——甚至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必由之路。
壞一般壞在有些人遇到了第三種情況就跑去醉生夢死、怨天尤人,往第一條里鑽。這個時候,你的倖存概率很顯然比古人的「吃土攢錢」模式低得多。
有很多人把「我們這一代沒錢的人原因「歸結為「收稅」、「我太愛享受」,其實已經呈現出這種退化的前兆。
最危險的是——還是蒙著眼睛、歡天喜地、理直氣壯的向著最壞選擇挺進。
想想清楚,看了這篇東西,這之後的命運就不是因為物質,而是你自己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