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篇帖子。

看悲劇作品時的心理痛苦有可能減輕嗎?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欣賞悲劇?

1樓 七海八千代 2024-4-7 18:24
#悲劇#
 
其實比較建議對幻想類作品謹慎接觸,減少閱讀比重——或者至少,要對它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那就是不要簡單的「從虛構故事裡受教育、受薰陶」。
這話我在評論劉慈欣的作品時就曾經提過,現在再重複一次——當作者自己相信「弱肉強食」,作者很容易扮演上帝把弱肉強食的主角寫得非常成功。
「上帝」給你一路保佑,你當然一路成功啊。
這個問題在所有的幻想類文學裡都有,誰也不能免俗。
作者相信「好心必有好報」,那麼「狗雜種」也可以學會絕世神功,狄雲也能感動血刀老祖。
悲劇也是一樣,作者想要展現命運的殘酷,ta當然可以倒轉乾坤,操弄命運。
恐怖片也是,喜劇片也是。
問題是它們量太大了,喜歡ta們的人太多,以至於你會不知不覺的賦予它們更高的權重,過於重視它們所主張的觀點,不知不覺的將它們的故事當成歷史現實、真實的經驗教訓來接受。
這是錯誤的。
再說一遍,這是錯誤的。
真正的世界,遠比這些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作者更溫和、更寬厚、更仁慈。
不錯,就極端值而言,客觀世界的一些情節甚至比小說更可怕、更詭異,但是,就總的事件的宏觀統計而言,客觀世界要遠比這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者們更寬容和溫和。
它可能給你比小說里寫的災難還大的困難,但它往往也會給你小說里根本不會給你的希望和幫助——如果這些照實寫在小說里,那麼這小說就「沒張力」了,「過於巧合」了,「沒意思」了。
怎麼那麼巧,逼得你走投無路的債主突然跑路了;
怎麼那麼巧,你打不過的對手突然病了;
怎麼那麼巧,你犯下的大錯剛好沒被上司看出來,而且還沒有爆炸;
——寫在小說里一片集體噓聲,但在現實里這常常發生。
 
不要誤以為世界是任何小說里描述的樣子。
任何小說,都沒資格為世界定調、為它代言。
看小說、看電影、看戲劇,除了自己找點刺激之外,最大的現實意義,是看看「能觸動這麼多人的東西原來是這樣」,從而可以了解人類的某種心理特性,而不是世界的某種規則。
前者可能對你設計產品、設計體驗有好處,這是很實際的。
而後者根本不存在,不能用來指導你對世界、對「天道」的理解。
一丁點都不能。
換言之,看了某「悲劇「作品就對世界失望、絕望、抑鬱,那是一種一意孤行,明知故犯的自我戕害和詛咒,可怪不著世界自己。
自己朝著自己開槍,然後咳著血責怪世界殘酷,這太……冤孽了吧?
 
2樓 七海八千代 2024-4-7 18:26
世界實際上是仁慈的,對人並沒有傳聞中、想像中那麼苛刻,實際上容得下很多錯誤和荒唐的人磕磕絆絆的生活下去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