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篇帖子。

每天下班後都很累的情況下,如何做到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去學習?

1樓 浅风仁樱 2024-4-9 12:42
#熱愛的福利#
 
先學讓上班不那麼累的東西。
比如你上班是做報表,那麼下班就學「excel秘訣」。學着學着就盤算着怎麼把報表上的某個問題「千行數據一鍵解決」。
你上班是搞客戶,那麼下班就看看人家怎麼做客服,請人吃飯聊天傳授經驗。第二天拿新客戶練手。
學的東西馬上就能讓第二天的生活變輕鬆,自然學起來有興趣,有勁頭。而且這個如果你學得有效,你會越學越有時間,越學越有興趣。
下班之後學不進東西,很多原因是反饋鏈沒建立起來——例如上班是攤煎餅,下班學的是英語和線性代數,盤算着的是考個研就不用攤煎餅了,而這個考試要一年後開始,這就違背了基本心理規律,自然就艱難了。
其實很多人總是去尋求這類所謂「正途出身」,這是不對的。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都自有門道和需求,需要研究和練習,研究透了練習好了,自然在那一行里可以出人頭地,甚至成為生產組織者、行業變革者。
避免學習的倦怠,關鍵總在於維持學習的興趣,而維持學習的興趣,關鍵總在於縮小學以致用的路徑。要避免那種「學兩年才開始看到效用」的安排,安排成「今天學,明天用,當周結算」,你的進展會是飛速的,興趣會大到影響性生活,不信你試試。
當年香港電影最興旺的一段時間,演員班底常自己晚上去看別人的電影,看到精彩的創意橋段,一散場就會想到更好的點子,第二天就開始着手拍出來,一個月後就在院線上映了。這也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什麼戲劇理論,什麼表演流派,什麼美學原則,這幫人怕是都沒想過,但是現在這些人一樣撐起了整個華語影視圈的技術和藝術底蘊。很難有哪部電影沒這些人或這些人的徒子徒孫的在幕後操刀的。
那些有高度、深刻的東西,在這些快速的、大量的、「低俗」的迭代之後會自然而然的生長出來。這些人後來也有一些去自費進修電影理論的,同樣是去進修電影理論,這些人遠比一開始就啃名著的電影學院的學生有更好的領悟基礎。
其實這個道理並不複雜,然而為什麼很多人就會選擇反饋鏈路很長的領域去學習呢?因為這種學習的動力來自對自己現狀的鄙視和憎惡。所以選材的原則就是離現狀越遠越好,鏈路自然就長了。鏈路長了,反饋就差了,要堅持自然就難了。
熱愛你的生活,熱愛本身就會給你福利,明不明白?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