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不知多少「勵志」的話,所激勵的不過是被扶正的貪慾,在將來會逼人自殺。
把那些東西說得天好地好,說得沒有了就如同生活在地獄——之所以要拼了命去把小孩子們教成這樣,無非是怕ta們「不努力」。
誰說做不到xxx、得不到yyy,就沒有活的必要了?
其實這個世界的可愛奇妙之處小孩子們還遠遠的沒有見識到,早早的就斷言不值得再看了,邏輯其實並不通。
有的人甚至不是對得到的可能已經絕望了而自殺,而是經過努力真的「得到了」,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了,都拿到了,卻發現「不過如此」。
「原來我奮鬥了半輩子,就是為了這些而已。
我可不可以覺得沒意思?
再見」。
可惜了啊……唉。
父母們,在教自己子女努力的時候,仔仔細細想好這些被你設計出來的驅動機制有多大的機會會發育成絞索。
不要以高驅動力為優先設計指標,而要以低致死率為優先設計指標。
不是以喜歡追求美好、探索未知、挑戰卓越本身為樂,而是以功成名就後的種種福利為樂;
不是以「一簞食一豆羹,回也不改其樂」為欣羨的對象,而是以風光發達、衣錦還鄉的體面為羨慕的對象,
那不是愛,那是在努力的殺人。
只要教成了這樣的價值觀,無論畢業時是第幾名,人都走在一條毀滅的軌跡上。
最好的結果只不過是死裡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