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2篇帖子。

大學生就業為什麼這麼難呢?(轉自知乎李劼)

1樓 悄悄打开魔盒 2024-5-4 21:29
「製造業」這個詞百分百被用錯了,導致了百分百的誤解。
真正該用的詞是「機械文明」,相對於今天的「賽博文明
」。
機械文明時代,最大的就業紅利其實不是叫大學生脫下長衫打螺絲(反正諸位長衫也不認為這是紅利,而是委屈),恰恰相反,它給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大堆文職工作!讓大家穿上襯衫人模狗樣。
機械文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往前比,不用像農耕時代那樣臉朝黃土背朝天。往後比,不用吃賽博時代「扁平化」的二向箔
,從而不會被二維化。
機械文明除了打螺絲,恰恰是需要一大批文職和輔助工種的。
不信,你可以回憶一下,不論是當年的影視劇(尤其是國外)還是九十年代的實際生活。
抱著個文件夾走來走去,以及打字複印的行政文員

坐在辦公桌後面,接電話,打電話,填表……的辦事員。
這些,才是最適合大學生(小布爾喬亞)的文職輔助工作。
你說這工作很難吧,其實也沒多大壓力,也就每天按部就班。
你說這工作不重要吧,但沒有又還不行,畢竟,那時候還沒有進入賽博文明,還需要有這麼多人參與進來溝通,輔助,潤滑,交接。
最關鍵的是,還比較體面,甚至不排除上升空間。資歷和年頭熬到位了,爬到中層「管理崗
」也差不多到頭了,當然,也夠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就那樣了。
除了給大學生提供這類逼格還可以的文職輔助工作,別的很多領域也能給更多人提供類似的體面。
比如,一家路邊店好歹要個店長,幾個營業員,或坐或站,忙起來「歡迎光臨」,閒下來聊天。
再比如,那些數不清小旅館,小公司,小廠,小門面……也總有崗位需要你抱著個文件夾走來走去,接電話打電話,填表……
還比如(最典型的國外),就連小孩子都可以蹬個腳踏車,給街坊鄰居送報紙送牛奶,掙個零花錢(這幅畫面對於看過譯製片的人來說不陌生吧)。
你們不是很喜歡問「那些大學都沒讀的高中生,中專生
都去哪了」嗎?喏,上面就是。
然而,賽博文明帶來的扁平化,信息化,高速化,效率化,流量化,集約化,無孔不入的金融化……正在大規模消滅上述文職輔助服務類工作。又或者,即便還有少量殘留,也被拔高了勞動強度和工作壓力(典型莫過於996
,35歲「回歸社會」)。
機械無法取代人,在很多方面還必須依賴人,也就提供不少輔助崗位以及附帶的體面和舒適。
賽博在很多方面超越人(比如信息量,渠道,速度),反倒把人襯托得像是廢人,又怎麼可能賞賜給你體面和舒適呢?你只會感覺到仿佛有個無形的克蘇魯
在後面追著,隨時有可能奪走一切,把你拽入黑暗。
所以,這個話題下的絕大多數答案其實沒法看。你在那裡陰陽怪氣有啥用呢?這是時代變化帶來的結構性失業
。這不是埋怨誰努不努力,心善不善的問題。而是時代不同,大家還有沒有利用價值,被不被需要的問題。
賽博的洪流會衝垮一切偏安一隅。讓大家平等的溺水掙扎。
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你也就讀懂了紅脖子
,讀懂了各種反全球化,反猶,反金融,反高科技。
所有的「反」,歸結起來就一點,反賽博化

所有的「反」,無非就是想夢回機械文明的「被需要」,以及由此帶來的體面和舒適。
在機械文明,尚且可以扮演社會的潤滑劑

在賽博文明,你沒價值還當不了賽博流量。
最諷刺的就是,大學生總喜歡積極的批判「勞保」,然而,卻恰恰是夢回機械文明的「勞保」,才能給大學生提供他們最適應,打心底里最喜歡的那種「抱著個文件夾走來走去,接電話打電話,坐著填表」的體面和舒適。保護他們不在賽博文明原形畢露出「不是沒用,是真沒用」(手工耿他媽媽說的)。
2樓 叶子保护伞 2024-6-16 14:33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