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為什麼我會覺得我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是錯的?
答:對於那些沒有確定且唯一解的人生問題,聰明的思考路徑不是去尋求一個正確答案,而應該是這個,怎麼去想這個問題,能帶給我增益止損的結果。
這說的就是「元思考」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對思考的思考」,「對想法的想法」。是跳出自己的思維路徑,跳出自動生成的想法,對這個想法發問,你能對我有幫助嗎?能讓我活的更健壯嗎?能帶給我平安幸福健康嗎?能給我創造更多機會和可能性嗎?最後,我是要保留你還是刪除你?
你能對想法有想法,對思考有思考,就可以做出取捨,不是啥自動蹦出來的念頭都值得保留。
取捨什麼呢?「取」那些增強你生命力和生產力的想法,「舍」那些純內耗減弱你生命力和生產力的想法。
其實很多關於人生的問題都無所謂對錯,你怎麼說都能講出個理來,怎麼看都能看出個形象。這就像旅遊的時候導遊帶你們去看那些山頭,你看這山像什麼?大象鼻子。那山像什麼?老人打坐。
無解的人生問題就是這樣的山頭。換個語境就是另一個故事,換個角度就是另一番風景。就算同一個情境、同一個角度,我說看見了老頭打坐,你說看的是老頭出恭,那我也完全沒法反駁你不是嗎?因為那東西真的就是說啥都行。但問題是,好不容易度個假看山看水你看個老頭出恭鬧不鬧心啊?
怎麼說都行的問題,最關鍵一點,就是在那麼多的敘事中間,你是不是非要選一個最讓自己糟心、最鬱悶,最可能導致乳房結節的說法。
你當然可以說你的人生每個決定都是錯的,這我說服不了你,沒人能說服你,誰也無法沙盤推演你不那樣選會怎樣。你這樣想的結果呢?是從此生活在後悔與沮喪中。
另一個人就覺得ta的每個決定都恰如其分、恰如其實、可丁可卯的打在了最合適的節點上,讓ta逢凶化吉、柳暗花明、喜遇貴人、節節高升。
你們的人生真有那麼不同?未必。但你們的未來顯然是不同的。
所以現在,你要選擇做哪一種人?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之前都「選錯」了,那麼這一次,可不要再選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