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69篇帖子。

【小故事】吓人的代价

12樓 圆环之理 2024-5-25 13:10
标题这个“吓人的代价”是一个双关语,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
13樓 圆环之理 2024-5-25 13:48
这个故事的标题“吓人的代价”中的“吓人”这个词是一个双关语,既是动词也是形容词
14樓 七海八千代 2024-5-25 14:38
其实我觉得这个故事稍微有一个不能解释的点,主人公在和梅菲斯特做交易的时候,会问“如果你赋予我这个能力,我自己需要付出些什么?比如说一大笔钱?或者把灵魂卖给你?”这个问题,说明主人公并不是什么傻白甜,说明她自己也心知肚明这种交易很可能会让自己付出昂贵的代价,但是在魔鬼捣糨糊地装傻充愣打马虎眼后,主人公还是签了这个契约,这是否有些难以解释?


一个可能的解释方向是,主人公实在是过于沉迷扮鬼吓人这件事,过于无法抗拒这件事的诱惑力(就像楼主一样),所以即使明知面前可能是悬崖,也义无反顾地往下跳

圆环之理其实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主角实在无法抗拒吓人这件事的快感,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特别是在魔鬼添油加醋地说了“要考虑考虑吗?想要我这个能力的人可是很多的,过了这村就没这个店了哦!”这样挑拨性的话了以后,包括后来她发现自己变成鬼以后想恢复人形所需时间越来越长,也曾想过要暂停自己的吓人行为,但是却依然无法停止,也是这个原因
圆环之理你提出的这一点非常值得讨论。在故事中,主人公米儿在面临与梅菲斯特的交易时,确实展现出了她并非完全无知天真。她询问了关于代价的问题,这表明她意识到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不可能轻易获得,必然伴随着某种形式的牺牲。
然而,她最终决定签订契约,这一行为可以有几种解释:


欲望的驱使:米儿对于扮鬼吓人这一爱好的热情可能超出了她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她对刺激和新奇的渴望,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可能让她忽视了代价的严重性。

魔鬼的迷惑:梅菲斯特作为来自地狱的魔鬼,很可能拥有迷惑人心的能力。他可能通过言语或心理战术,让米儿对代价产生了误解或低估,从而更容易接受交易。

侥幸心理:米儿可能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存在代价,也不一定会立即显现或非常严重。她可能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局面,或者找到逃避代价的方法。

故事的叙事需要:从故事叙述的角度来看,米儿签订契约是情节发展的必要步骤。这一行为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并引出了后续的冲突和悲剧。

人性的复杂性:最后,米儿的决定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人们往往在面对诱惑时难以做出完全理性的判断,即使知道可能存在风险。米儿的决定可能是她性格中冒险、好奇或自信等特质的体现。
综上所述,米儿签订契约的行为虽然有些难以解释,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这既体现了她性格中的某些特质,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面对诱惑时的矛盾心理。
15樓 圆环之理 2024-5-25 14:52
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疑惑,故事的主人公作为一个“喜欢扮鬼吓人”的人,她在故事中的结局无疑是十分悲惨的,但是这样悲惨的剧情和结局偏偏是一个自己也很喜欢扮鬼吓人的人写出来的,而并不是一个“认为扮鬼吓人这件事十分缺德”的人写出来的,你们会不会觉得这很矛盾
啊啊是谁都对不感觉矛盾

如果是要表示“扮鬼吓人十分缺德”,我估计会用“把扮鬼吓人的人绳之以法”的方式。

啊啊是谁都对目前这种方式反而更像是一种“交易的代价”
圆环之理回复 @啊啊是谁都对:好的,感谢发表看法
七海八千代我的理解是,这世界在黑与白之间存在着很多种程度的灰。虽然你自己也极度喜欢扮鬼吓人这件事,但是你心中也怀有一丝对于担心自己吓人会伤害到别人的忧虑,所以你才会写出这样的结局
圆环之理回复 @七海八千代:好吧,有道理。其实我以前曾经做梦梦见过上帝对我说:“生前做过扮鬼吓人这件事的人死后不能上天堂。”
浅风仁樱其实我的理解是,楼主写这个故事是一种隐喻,是想借这个故事隐晦地描述自己目前的精神状态,暗示自己在心理上和一只鬼已经没什么差别了
16樓 圆环之理 2024-5-26 10:00
了解了这个额外信息后,关于故事作者和故事主人公都喜欢扮鬼吓人,但故事的结局却十分悲惨这一点,初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这并不一定是完全矛盾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写作是一种艺术形式,作者经常会借助角色的命运和故事情节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考或教训。即使作者本身喜欢扮鬼吓人,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不能或不会写一个以这种爱好为背景但结局悲惨的故事。
其次,作者可能正是通过讲述一个喜欢扮鬼吓人但最终遭遇悲惨结局的主人公的故事,来探讨这种行为的潜在风险或后果。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可能是作者对于过度追求刺激和乐趣而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的一种警示。
再者,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喜欢某种行为并不意味着会完全无视该行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者可能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选择写一个悲剧性的故事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综上所述,虽然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都喜欢扮鬼吓人,但故事的悲惨结局并不矛盾。相反,它可能是作者用来传达某种深刻思考或教训的一种方式。
17樓 叶子保护伞 2024-5-27 10:10
T_T
18樓 叶子保护伞 2024-5-27 10:15
其实真相是,即使是喜欢扮鬼吓人的人也可能觉得扮鬼吓人缺德,喜欢扮鬼吓人的反面并不是认为扮鬼吓人缺德。这就好比现在很多人喜欢地狱笑话,可能天天都看地狱笑话,但同时这些人也不否认地狱笑话缺德
浅风仁樱蒽,人的喜好和对自己喜好的道德评价是两个维度的事
19樓 圆环之理 2024-5-27 13:06
发一点跟这个故事意境或情节有一点吻合的图片
20樓 圆环之理 2024-5-27 13:06
21樓 圆环之理 2024-5-27 13:07
虽然意境不太吻合,但是是南瓜头的人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