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會勸想死的人活着嗎?
答:真正下定決心走的人,很多時候是靜悄悄的。跟你笑着說「明天見」,和你約好去哪個餐廳吃飯、去哪個城市旅遊,是輕鬆的宣告「好多了」的人。
能直接跟你說出來不想活了,這是這個人在做最後的掙扎,是在要被黑暗吞沒之前發出的求救訊號,ta真正要說的,不是不想活了,而是到底怎樣才能活下去。
這種人恰恰是想活的,只是不知道要如何活。這不是死亡的宣告,這是求生的呼救。
因為ta還在掙扎,還沒有放棄,所以你還可以看見ta的浮沉、聽見ta的呼喊。到ta完全放棄了,ta就不掙扎,也不喊了,那時你其實是看不見ta、聽不到ta的。那才是幾乎無法挽回。
但即便到無聲無息的時候,也不是絕對無法挽回。如果你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你會知道下定決心的人也不是沒有任何蛛絲馬跡。最明顯的危險訊號,就是當事人幾乎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比如之前悲傷的天天流淚突然帶着笑正常上學、上班、做飯、做家務了。之前憤怒的咬牙切齒,突然不打不罵了。之前嘶吼亂撞,突然平靜了讓幹嘛就幹嘛。
這些轉變常被誤讀為勸說或治療起效,區別就在於「突然」。人正常的療愈和轉變都是循序漸進、時有反覆。當然不排除醍醐灌頂立地成佛,但那也是有醍醐澆在了腦袋上,是有可見的契機的。什麼正面的事件都沒發生就成佛了,那大概率不是成佛,而是放棄了成魔的抵抗。
救,還是不救?
向你呼救的人,當然要救。問題是怎麼救。
弔詭的是,很多精神狀況不好的人,只會向同溫層的人呼救。因為同溫層的人讓ta有安全感、認同感。但問題是,同溫層的人大概率自己也是精神狀況不大好的人。這個人自顧還不暇,哪有餘力來搭救別人。溺水的人拖着另一個溺水的人,只會下沉的更快。
所以如果對方向你呼救,你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千萬不要貿然跳水,但你可以把救生圈扔給ta。
救生圈就是專業的幫助。其實就算你有餘力也建議尋找專業幫助,因為不是每個會游泳的人都知道怎麼救人。
如果身邊實在沒有這種幫助,記住這兩個詞:接納和盼望。
一個近乎絕望的人想要活下來,第一要知道自己被全然接納,全然諒解,包括失去鬥志和勇氣,失去活下去的意志這件事。第二是看到希望,比如看到當前環境的改變、人事的改變、痊癒的見證、新的特效藥面世、一個新的解決方案、一種新的思考模式等等。
總之第一就是放下思想包袱,第二就是建立新的思維模式。其實這也就是專業幫助所能給予的了,讓ta感到被接納以及重新點燃心裏的盼望。
救生圈扔過去了,你也盡到責任了。最終,任何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命運。
老實說,輪船要撞上冰川時我們所能做的非常有限,最好是平時生活中所言所行多融化些冰川。世界上少些冰川,撞船的機會也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