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貴族氣質#
這個需要跟真正的貴族接觸過才有得說,否則只是在和一群想像者談論着彼此共同的想像而已呀。
坦白說,這種氣質最容易被人注意到的顯著特徵是表現為一種對平頭老百姓生活的令人哭笑不得的陌生。這倒不是人家有惡意,而確實就是很陌生。ta們不是很清楚老百姓的日常安排,包括過節怎麼過、吃飯怎麼吃、睡覺怎麼睡,洗臉洗腳怎麼洗,上學怎麼上,放學怎麼放,這樣交往起來很容易出現尷尬情況。
但這些只是小節。
在更本質的層面上,貴族氣質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看重榮譽、信仰這些形而上的東西、先於關心謀生、倖存、致富……這類形而下的利益追求。
這並不簡單的等於ta們不認同對利益的追求也有其價值,而是一種方法論的差異,一種文化性的隔閡。
平民階層(或曰「中產階級」)們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倉廩不實,不知禮節就算不是理所當然的,至少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
而貴族的看法則幾乎相反——先知禮節,才有倉廩實的可能性可言,否則就算驟然暴富,也不過是自招詛咒,轉眼會被狼和狐狸分食,只不過是黃粱一夢。不但如此,倉廩不實,也根本不是不知禮節的合理理由。甚至更進一步——你越是倉廩不實、越是為倉廩不實發愁,你越應該首先知禮。
寧可死亡,不可失禮。
因為死亡(或貧窮)的威脅就可以放棄自己的禮儀要求,無論你什麼血統、什麼尊號、什麼家世、什麼身價,你就已經不是貴族了。
「知禮節」和「倉廩實」無關,這就是貴族精神。「禮節」本身可以有文化差異,這個原則通行不變。
這種文化隔閡會造成平民階層對貴族階層普遍會有「何不食肉糜」的批評——比如ta們會非常不能認同因為生活太困難而在遵守法律規章上打折扣的行為。而這類行為對於飽嘗人間痛苦、常常就是靠着這麼一點小機智、小投機餬口的平民老百姓們,是不忍過分指責、甚至心有戚戚焉的。
ta們也常常不能認同急功近利的行為——比如「為了小小的欠款就拋棄友誼」,「為了一點的利潤就減損質量」。但這些說法在check by check,扛着養老、教育、房產等等一堆壓力的中下階級聽來,雖然出於政治正確無法反駁,但着實也不是滋味。
這裏面真正彆扭的是如果說這話的人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優越地位,是為了從中下階層身上榨取道德優越感,那也罷了——那樣就可以噴了,噴了就痛快了。
壞就壞在真正的貴族不是為了這些而故意這麼說,而是ta們實實在在就是這樣想問題的。ta們也的的確確在自己困窘、落魄的時候就在努力的這樣堅持。
別看ta們曾經無意間說過很多讓你心裏不舒服的「站着說話不腰疼」「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的話,當你看到ta們真的在困境中「幼稚」「天真」的拼死遵從那些信念,你往往會放下那些「被嘲諷」的怨恨,對ta們心生憐愛,且默默幫助。
因為追根到底,即使是你,也並不希望真心相信這些的人失敗。
於是結局還真正如這些混蛋不腰疼的相信的那樣——「知禮節,於是倉廩實」了。
Yet another poetic ir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