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從根本上來說,既不是軟語溫言,也不是和顏悅色,而是「從不報復」四個字。
從不報復,只是離開。
從不報復的人,你身邊有幾個?
人的身邊多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人。(所謂「身邊」,是指每天見面交談)。人有沒有犯「我」,全由ta來定義,於是客觀上你處在隨時隨地可能「平地一聲雷」的狀態。
溫柔的人不會報復你,只是默默離開。
離開不是說翻臉就此生再不相見,而是指保持距離到能壓制報復衝動的程度。
每天說話會壓不住火,那麼就變成三天接觸一次;三天壓不住,那就改成一周一次,這是拉開時間的距離。從距離500米搬到距離兩公里,這是拉開空間的距離。
彼此的機緣、彼此的條件,尤其是彼此親密的能力其實只能維持這樣一個距離——只有這樣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可以保證彼此相愛未至於相殺。於是只能拉開到這個距離來保護關係。
所以,只要你仍然保持着某種頻度的互動,這就並不是一種「憤而拋棄」,反而是一種戀棧不去。
溫柔真正的底線,是不報復。
不報復,是指不為自己的損失額外的懲罰對方。這不表示不追索約定的賠償責任或者不要求履行契約義務。只要是合法權利,都可以正常主張。走司法程序起訴這些,都沒問題,這不屬於報復。
超出了約定的違約責任而做進一步的傷害——無論是言語的、行為的,設置哪怕只是心裏的惡念,才屬於報復。
溫柔的人並不報復。
溫柔的人對人是絕對的良性存在。如果你的身邊都是溫柔的人,那麼你事實上就已經在天堂里了。最大的問題,在於ta們很難接近。
因為ta們對攻擊性和報復性極端敏感,所以往往在你還沒接近之前就離開了。你自己不是溫柔的人,不是信奉「不報復」的人,而是鼓吹「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人,鼓吹「復仇」的人,溫柔的人提前就會迴避你。
你根本沒有機會知道對方到底如何,而且對方也絕不會給你機會知道。因為自己很溫柔這件事一旦被別人知道,誰都知道在你這沒有虧吃,只可能佔便宜,那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溫柔的人的習性就是保持靜默,先觀察再說。有任何跡象就取消接觸。
誰也不想找罪受,而且ta們中的每一個都在無數次被人傷害之後練到了這種火眼金睛。
因此,溫柔的人自然而然的物以類聚,並且一旦交聯到一起就會很長久和牢固。其中的氛圍也是輕鬆而愉快的。
最後一條——既然溫柔的人是人海沉浮的救生衣,那麼雖然離開本身不能被認定為報復——不准人走豈不是把人家變成了囚犯——但離開同時又是終極「報復」了。
真正溫柔的人,會讓身邊人不敢想像ta離開的日子怎麼過。這是一種「核威懾」,足以讓「常規戰爭」都打不起來。如果你是這種意義上溫柔的人,那麼人敢對別人大呼小叫,橫眉立目,在你面前卻恭恭敬敬——因為ta們心知肚明,你是不可能離了ta就活不下去的,世上愛你的人眾多,愛ta的人缺少,尤其是難有從不報復的。
即使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若非出於通明的自覺,僅憑本能和自發衝動,也往往不由自主的會無意識的報復你。何止報復,當ta們被指出在過度報復時,還會不承認,進而再報復這項「指控」。
一個從信念上信奉不報復的人,若然ta的不報復還不是一時勉強支撐,不是出於幼稚的鄉願,而是有足夠的完整的人格建設和技能支持、處在一個牢固的、可持續的狀態,那麼這樣的人,一個就足以穩定一個強而有效的組織,一個有效運轉的社區,這必定意味着一番事業。
萬中無一。
只要稍微懂事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感到這份壓力。一種並非來自對方的報復欲、傷害能力的,來自邏輯本身、來自競爭機制的威壓——這人身邊的位置是有限的,有無數人在看着,你願意輕易的失去嗎?
這裏還要釐清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有很多人覺得「有能力而不報復才是溫柔,沒能力而不報復只是軟弱」。
這話是錯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沒能力報復」這個情況。
再弱小的人,也有能力報復。
再弱小的報復,遇到了恰當的時機和運勢,即使是手無縛雞之力之人的一句話,都足可以致命了。
你之所以敢於把部分人劃分到「沒能力報復」的類別里去,只是因為時候還未到、沒見過這種處心積慮的人而已。
因此這話的後半句根本就不存在。
因此,任何人不報復,都是一種決定,一種邁向溫柔的努力。
世界必不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