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篇帖子。

父親是國企局級幹部,但堅持把我送到艱苦一線鍛鍊,我的內心很矛盾?

1樓 圆环之理 2024-8-30 12:16

答:#遠#

 

有一個很好玩的點,那就是中層和上層之間的距離,往往比所謂的底層和上層之間更遠。

這個社會上層不是指那些比中產階層更有錢一些的、更稍微有地位一些的、中產階層自己眼中的社會上層。其實那些人沒有什麼真正的決策權、領導權,只是運氣比普通的中產階層更好點,暫時處境更好點——這些人倒是真的金碧輝煌、錦衣玉食、富貴逼人的。也難怪一般人會覺得「這就是社會上層的樣子」。

但其實在中國,真正的社會上層的生活方式、處事方式其實與此大相逕庭。

這些人思考的起點不是什麼收入多少、存款多少,而是群眾基礎、社會效應、經濟影響、國際觀感——因為這些人真正的手握著各自領域的舵輪,在承擔著極其重大的責任。

 

中國的政治傳統對手握這種影響力的階層其實是非常苛刻和嚴厲的,真在這個位置上,絕非一般人所想像的「有權可以為所欲為」,而是動輒得咎,如履薄冰。

而這些人最主要的屏障是什麼呢?當然不是家財萬貫——家財多少貫也買單不了政策失誤,也不是靠什麼「人脈」——真出事了「人脈」何止不會來伸手沾邊,只是閉門謝客都算是對你有情義了。

而是靠最前面的這一項——群眾基礎。

 

封疆大吏一定要做過親民官而且獲得優良考績。

翰林院出身不經親民官路徑,那就只能作為中央的行政辦事人員——說白了這只是中央級別的吏,只能通過巧用自己的事務性權力——例如拖時間、消極配合之類來影響決策。

 

實權領導,真正有權力主動塑造政策、設立或修改制度的人,必須有群眾基礎、有群眾經驗,必須親自的、實在的知道社會底層、產業基層的思維邏輯、價值觀念、行為模式,而絕不能流於理論。

下過基層要勝過「喝過洋墨水」,這在中國的社會治理里是不會改變的。

沒有基層經驗,真正的權力幾乎是不可能交給你的,無論你做到什麼樣聽上去很酷炫的頭銜,那也只是「高級秘書」,是吏。

因為對基層、對底層會如何受到政策影響,會如何對政策作出反應沒有自己的可靠直覺,對於決策者而言是致命的缺陷,什麼樣的其他優勢都無法彌補。而要獲得這種直覺,不管你讀多少個MPA,看多少理論著作,都是不能替代直接的一線工作經驗的。

基層經驗這門必修課,你繞不過去。

 

而這恰恰就是底層和上層的距離反而比中層近的秘密所在。

因為最不能忍受、最不願嘗試這門必修課的,反而不是頂層,而是中層。

頂層把子女得到基層經驗視為權力傳承的基本過程,是繼承人教育的必備組成部分。如果不安排你去吃這個苦,那其實反而是覺得你沒這個資質,不對你做這個指望了。

這一點,從子女還是小時候就會開始言傳身教,耳濡目染,而且執行起來絕不會虛應故事。這就像教自己子女開車,能敷衍放水嗎?如果從小教得好,子女自己也會理解這安排的重大意義,自己也不會不知好歹的去製造成本——當你知道為什麼需要忍受,並且確認忍受的價值,一切都終可忍受。

 

底層不用說了,基層經驗就是ta們的生活,這門必修課一開始就過了,ta們的困難是要去補足理論教育——這當然也不容易,但這是另一個話題。

諷刺的是,恰恰是「中產階級」對此避如蛇蠍,連想想都覺得厭惡。

你自己避如蛇蠍,還談什麼修滿學分呢?

 

這一點,真正的限定了中產階級階層家庭的天花板,是中產階級難以做到真正的階層躍升的底層原因之一。

不過,其實一般的中產階層所設想的階層躍升,也沒有有野心到這個程度罷了。

ta們心裡想的那個階層躍升,其實是在中產階層內部的爬升而已。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