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篇帖子。

問:我們窮極一生,究竟追尋的是什麼?

1樓 圆环之理 2024-9-2 21:33

答:#過渡性價值觀#

 

這樣,假如你們沒有什麼既有的明確的超世俗的信仰,而又已經對那種「吃好玩好啪好」的價值觀已經不再滿足,那麼我可以給一個非常具有現實操作性的過渡性價值觀給你們作為實踐法則。

對生命的價值,有一個很樸素的、操作性的衡量法,就是看生命對其它生命造成的可被感知的改變。

如果一個生命的存在從生至死都完全沒有被其它生命意識到,那麼它的存在無論對它自己多麼意義重大,但對於其它一切生命而言就等於不存在。

看懂沒有?

此時此刻,可能存在著一個我們全人類全然一無所知的人物,這個人畢生在一個尚未被發現的小島上生活。他的主要生存方式就是吃島上的椰子,吃完的椰子殼就隨手一丟。

這個島氣溫也很合適,沒必要做什麼房子。也沒啥威脅他的猛獸。他為什麼會出生在這個島上,也沒啥人知道。

然後他剛剛死去了。

一百年後,我們終於發現了這個島。沒有看到島上有任何建築。

很自然,椰子殼早特麼爛光光了。

也沒有任何日記啊、大石像。

白骨也沒有,沖海里去了。

世界上沒有任何第二個有意識的靈魂捕捉到了這人存在的痕跡。

現在我來問你們——這個人有什麼人生價值?

看到了嗎?不管這人自己認為自己有什麼價值,在實踐意義上,他等同於沒有存在過。

連存在性都消亡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這個人是否對人類沒有影響?

當然有。

雖然他造成的影響細微不可分辨,但是他也是一隻扇動翅膀的歷史蝴蝶。

完全可能因為他的行為,在這個複雜的混沌世界裡通過我們難以想像的因果鏈導致了某個未來國家的滅亡——比如因為被我這個文章拿來舉了例子,結果導致某個畫家覺得「媽的畫畫有毛前途」,然後憤然離開了維也納也說不定。

但是,這種他亦無意、我們亦無知的影響,是否可以歸結為一種「價值」?

並不能。因為這種價值實際上不是人的價值,而僅僅是存在物的價值。

仔細看清楚這個寓言,看懂這個思想實驗,你就會看懂人的價值的真正要害。

人的價值,首先要以人的歷史存在性為基礎。人的歷史存在性,可以簡單的表達為一切歷史的承載主體對此人的感知。

此時此地,有多少人意識得到你?意識得到你的影響?不是你的客觀影響(即你作為一種「自然資源」的影響),而是你的主觀影響。

下一刻,有多少人受此影響?

下下一刻,有多少人?

你死亡時,有多少人?

死亡一秒後呢?

死亡一年後呢?

十年後呢?

一百年後呢?

注意,這個「人」,不僅僅指人類,也指將來其歷史與人類合流的一切可以稱為人的智慧體。

你將存在到無人再意識得到你存在過的那一刻為止。

你的整個歷史存在性,即人類總體對你的存在性的感知程度對時間的積分。

儘量多的、儘量久、儘量深刻的擴張你自身的歷史存在性,可以被看作一種最基本的價值觀。

仍被人記得的,就還存在著。直到沒有任何人記得。

有人繼承你的遺產、代代不絕,乃至於累世疊加;有人繼承你的遺志,代代傳承,不無所或忘、而且發揚光大,這就是人的歷史性存在的成功。

每個人都是在死前尋求托生轉世的靈魂。

保證了歷史性的存在,再談你有何價值。

然後你會發現,一切所謂「有價值的」,都自然而然會在「歷史性存在」的分量上自然體現。

你有價值,你的歷史性存在往往會體量比較大。

你可以生很多娃,然後把自己記在族譜上試一試。

也可以當個明星,每天買熱搜,試一試。

也可以教很多學生,試一試。

也可以探索研究,想辦法搞一個以你名字命名的基本定律、數學法則。

也可以想辦法成為關鍵歷史事件的關鍵人物。

這個是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事情了,但至少,這能把你從「人生就是追求快樂」這種垃圾貨手裡拔出來。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