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7篇帖子。

【書本】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生存手冊

11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3

1.5

  

正確地浪費剩下的時間

  

如果說,畢業文憑是一項增值服務,那麼大學四年就是一筆投資。說到投資,請大家設想像下,如果你手上現在有五百萬現金,你打算如何投資?也許你會拿這筆錢炒股炒房炒匯炒基金,或者是開公司開廠房倒買倒賣做生意。但我想,我們這樣年紀的人,很少有人會認同把那筆錢換成金銀珠寶,放到保險箱裡存起來。當然了,看近年通貨膨脹的架勢,把錢存進銀行吃到的利息估計還趕不上貶值的速度。

我們之所以不認同換金銀保值的想法,是因為我們知道,擁有這筆財富不應意味著坐吃山空,它們應當蘊含更大的力量,帶來更廣闊的機遇,在我們的操縱中產生出更為豐盛的回報!

相比寶貴的青春,我們在上學期間所需要的學費和生活開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們真正投下的有價值的籌碼,是時間。面對著足以改變你人生軌跡的黃金時間,你是否感到了它的沉重?你又是否想過要如何計劃這筆巨額投資?

如果你是一名乖孩子,每天從早晨開始好好上課,好好做作業,好好預習、複習,直到熄燈時間好好睡覺,過著這種積極健康,平穩中庸的生活,但是缺乏有效自我支配的生活(如果按照學校的規劃,你會發現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業餘時間少得可憐)。那麼,你這樣退守下去,無異於把自己的青春放在保險箱裡讓他隨著時間而凋謝。我們必須牢記這樣的黃金規則:

平庸的生活方式是麻醉藥。他只會束縛你,讓你沒有作為,甚至沒有出息地度過大學的四年。

12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4

        無論你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哪怕任何事情都不做,時間也會從我們的身邊溜走。我們必須一日三省問自己,今天的時間是否過得有價值。

一般來說,一項任務的價值,取決於它在時間尺度上的作用效率。花同樣的功夫,我們應該儘量多做那些對整個人生都產生正面影響的事情,少做對中期的未來產生影響的事情,不做那些只對近期產生影響的事情。當然,產生負面影響的事是最應該避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花適當的時間鍛鍊身體能讓我們終身受益,值得做;但是即便只花同樣時間,我們也不應該打遊戲,因為那隻能獲得轉瞬即逝的空虛的精神愉悅。

        其實,何止是體育鍛鍊與打遊戲。我們上課、學習、考試這些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也都必須經過理性而批判的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有不少同學是為了 GPA 而上課。這些同學的錯誤在於,首先他們沒有意識到,有許多提升 GPA 的辦法比上課更為有效。關於各種方法具體的實施,請參見第三章《生存技巧》;同時,這些同學更沒有想過 GPA 本身是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們很遺憾地承認,由於輿論的導向, GPA 幾乎成為了我們大學的一切。在短期,它絕對是重要的。除非你要保研或者轉專業,其餘的情況下 GPA 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尤其對於出國的同學們,成績的作用已經被過分誇大了。關於這一點,在《為了留學而出國》一節還會詳細討論。

如果把目光放得稍微長遠些,哪怕只是畢業後一兩年, GPA 就會貶得一文不值。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了這一塊「敲門磚」而折衷了我們的遠期目標?

安排時間道理真的很淺顯:成功人士往往會津津樂道於他們在校期間鍛鍊出的專業素養,但幾乎沒有成熟(甚至不需要成功)的人,喜歡炫耀自己當年高數考了年級第一。

在另外一些時候,我們會給「上課」找一個更加堂而皇之的理由:學習知識。關於大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課堂所關注的所謂「解題技巧」,我已經不想再作贅述。簡而言之,上課中,我們獲得有用知識的效率是如此之低,以至於任何一種有效的自習方式都會輕鬆地獲得更大的回報。打比方說,一個學期的英語課,每周四節共計48小時。在課堂上,我們有一半時間要忍受台上同學支離破碎的英語。然而,花同樣的時間,一個智力正常的同學完全可以熟練背誦2000個單詞(這個數字是根據廣大 GRE 考生的備考狀況進行的保守估測)。這2000單詞足夠讓你的英語水平整體上一個台階。敢問,一個學期的英語課,你又能學到什麼呢?最多不過是熟練背誦那本來就已經很寒磣的課文而已。當然,英語課只是例子,你會發現你身邊幾乎充滿了更值得譴責的例子,其中不少比英語課更甚。這些事情經常會包括(但不限於):

13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4

• 學生會議。幾乎所有的學生會議,無論是在大禮堂舉辦的全校大會,還是社團頭目臨時占用教室舉行的小規模會議,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毫無效率可言。

• 毫無組織的學生活動。通常在無組織的集體活動中,等人、閒談總要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甚至讓人懷疑活動的主題就是等人和閒談。

• 費時費力不討好,但是礙於面子不好推脫的臨時工作。學校很多老師或者學生領導,喜歡把人當壯丁使喚。但是你要時刻清醒,你的身份 不是臨時工。「幫忙救急」 和「工作」 這兩個概念必須區別對待。

14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4

我們應該對計劃時間下的工作量有足夠認識。小到一小時、一天,大到一個暑假、一個學期,或者是大學四年,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為不能完成計劃自責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謂的牛人和大多數庸人的主要差別,一方面在於有沒有時間可以利用;再一方面,就是時間的利用率。我們必須時刻保持一種緊迫感,以保證時間不被虛度。只要你能把在校期間的時間正確地加以利用。不需要超人的天分——甚至不需要特別努力,你都有望在你的專業領域裡出類拔萃。

15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5

1.6

  

總有更值得做的事情

  

當我們迫於學校的教學計劃,被迫選一些看上去比較沒用的課程時,總會聽到一些充滿善意的勸慰:「這些知識多學一些也沒有什麼不好,沒準哪天就能用得到呢!」 這種話乍聽起來仿佛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謊言。

連高中教學都已經文理分家,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應當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最基本的規劃。令人遺憾的是,學校教務部門經常異想天開地把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課程推到我們面前,以為讓機動學院的學生同時掌握心理學和化學實驗,就能打造出所謂的複合型人才。我們之所以拒絕學習那些對自己不是特別有用的知識,是因為這些知識對我們的價值太低。

事務對我們都會有影響,其價值必須定量,而非定性地討論。出去義務掃馬路可以陶冶你的情操,還可以鍛鍊身體。坐在家裡背單詞背一天你可以學會數百個新單詞,提升英語水平。按照上面提到的「善意的邏輯」,這兩者各有好處,仿佛難以取捨。但是我想在實際操作中,不會有人認為前者對你的益處更大。

說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總能見到某些組織的頭目派手下同學站在食堂門口發傳單,以「鍛鍊大家的社會實踐能力」。我們也能見到不少同學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學了許多與自己職業規劃毫無關係的課程,美其名曰「擴充知識面」。

在打著各種華麗口號的誘惑面前,我們要保持清醒,並且時刻告誡自己總有更值得做的事。

16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5

1.7

  

做研究的興趣

  

當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進行獨立研究的時候,你最需要的,是興趣。不要說,「有研究經歷好出國」,不要說「沒什麼其他好出路所以選擇做研究」。浩然高科技大樓下的白骨告訴我們,沒有興趣的徒勞堅持通常是很危險的。在科研這條道路上,只有對一門學科的喜愛,才能成為你唯一和全部的動力。這個喜愛不應當是抽象的,喜歡某門學科和喜歡某項運動從道理上很相似:比如你說喜歡籃球,你一定不會是因為看到那個球在地上滾就覺得很興奮,而是因為你對籃球作為一項競技運動有足夠的了解,所以才喜歡打,或者喜歡看籃球。喜歡一個學科也是一樣,無知的興趣一定是蒼白的。

走進一個學科之前,最先應該知道的是該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當前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而不應該被廣告一樣的花哨演示糊弄住。

開始搞研究,並不必然意味著你要和學校里一個實驗室有行政上的關係。真正紮實的認識應當是從閱讀和學習中開始的。你可以試著去看這個學科最新的影印版教科書。(順便說一下,在絕大多數高新技術領域,對於教科書的選擇,我們能接受的下限是外文作者的中文翻譯。嘗試閱讀所謂國內專家的專著只會讓你的思維變得更為混亂)如果在大致看完這些書籍之後,你還能保持之前的熱情,那麼我非常鼓勵你嘗試進入該方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如果去做研究,那麼你從一開始就應該期望著自己能夠做出影響到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原創性工作。絕對不要隨便跑到研究小組裡給人端茶倒水,指望著通過打雜來獲得一段所謂的「研究經歷」,或者是一篇文章第N作者的署名權。在研究過程中,相關知識不夠沒關係,數學不好也沒關係;但是無論如何,你需要保持一個獨立思考的心態。如果有好一點的工作,可以發牛一點的文章;價值略低的工作也有名氣小些的出版物可以發表。但歸根結底,發表文章需要的是你的原創性思考。至於那些一年上百篇論文的高產教授和一年數十篇論文的高產學生們。我們只能很遺憾地說,他們的工作是不值一提的垃圾,這種人的存在,簡直就是丟中國人的臉。

17樓 浅风仁樱 2025-5-4 16:35

1.8

  

關於工作

  

在第一章結束之際,有些同學可能已經發現,我們在本書中強調比較多的一個問題是學術研究。很不幸,由於本書的主要作者們都沒有選擇畢業後直接工作,因此我們無法給出一個明晰的對於工作的準備綱要。而且,由於「參加工作」這個方向並不像「搞學術研究」那樣,有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則和標準。研發類、管理類、市場類、測試類等工作對個人的要求有巨大的差異。我們不可能覆蓋到每一個工作方向的具體準備方式,只能希望準備畢業之後繼續工作的同學,仔細思考自己四年大學的計劃和未來的人生規劃,合理利用時間。我們非常自信的是,這本書也肯定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很多啟發。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