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est真的是我在所有網絡小說作者里最喜歡的一位了,就算拋開「網絡小說」這層限制,她在我喜歡的作者里也能排進前五甚至前三,同一梯隊的是汪曾祺劉慈欣王爾德雨果(很雜很雜純主觀,僅指在我心目中,非比較僅排列順序無意義)。她知名的作品幾乎都是耽美小說,但她本人的創作是幾乎各種題材都包括的(目前還沒有百合小說,不過新作品當中有百合副CP閃現了),感情線在故事當中的占比往往也不多,以故事本身為主。
不過有一本例外,《過門》是以感情線為主的,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是耽美,主角對同性戀身份的思考和顧慮以及與此相關的成長是小說的主要內容,也是「過門」這一標題的含義。這本沒有出實體書,因為priest的其他耽美小說可以刪去感情線而存在,但這本不行,這本沒有了兩人的戀情就沒有了內核和主旨ovo。我本來是不吃破鏡重圓和偽骨科套路的,所以這本擱了很久才看,沒想到一看就很為之震撼;這幾乎是我最喜歡的一本。
我的入坑作是久負盛名的《默讀》,priest說這是練筆文,仔細看是能看出痕跡的:這本寫的時候沒有大綱,最後回收伏筆的時候略有擁擠,但作為刑偵單元劇已經是相當出色的作品了。考慮到這本角色設計的跳脫之處(尤其駱聞舟)與內容的思考深度,我會一直給這本書一個很高的分數=w=。
另外一本不太熱門但我非常喜歡的是分類為言情的《無污染、無公害》,一本別出心裁的現代武俠。文中各門派的「傳人」分別映射了一部分當代人的生活現狀,其中的事件也都與現實的一些社會問題息息相關。我覺得網絡小說這種文學形式最特別的一點在於,它具有更強的「即時性」,能很快速地把人們的生活反映出來,令讀者感到共鳴,而傳統文學一般是需要長時間的檢驗的。
(誒,這裡我想跳出來說。其實在小說的鼎盛時期也許並不存在這種滯後——即維多利亞時期,我們美麗而燦爛的十九世紀。狄更斯、大仲馬、王爾德這樣的作家,所書寫的社會也許就是和當前的時景息息相關的,只不過現在的傳統文學即紙面上的出版文學與讀者的距離遠了,不如網絡小說來得這麼迅捷親切。)
《無污染、無公害》採取了別開生面的現代武俠設定(這是她的第三本武俠,從灑脫的古龍式江湖《天涯客》,到一步一腳印的金庸式家國武俠《有匪》,雙無更有個人特色和現代風格,在我看來是絕對的佳作),主角與配角幾乎都處於很能讓人共鳴的當代困境中,各種事件的推進也是極具人文關懷的,是既有趣又有意義的一本好書。
以上是priest的書裡我最喜歡的三本,也能就此一窺她的風格。這是一位想像不拘一格、世界觀架構嚴謹確切、現實向文本紮實有趣的全面的作者,其文風較為幽默,這是她留住眾多讀者的殺手鐧之一。在網絡小說領域,她的感情線描繪並不算煽動性強的那一類,主角的感情糾葛往往像劇情一樣以邏輯為主,絲絲入扣,並不是所有讀者都會偏愛這樣的風格;然而,她的創作始終保持著高質量的思考意識,從來不寫無腦的內容,相反,每一部作品幾乎都能見到新的架構與展現方式。最近的幾篇文中,無CP《太歲》延續了《錦瑟》的反修仙意識而加入了生產力相關的推進,群像懸疑《橋頭樓上》採用了新穎的敘事手法貼近網絡生態,主線耽美的《純白惡魔》世界觀極具衝擊力同時非常廣闊,每一本都非常有意思。
無論如何,我很喜歡她,同時她也是我在文學創作這方面近乎於「偶像」的存在。我覺得創作是極新鮮而珍貴的事,要是我自己也能在這條路上有所前進就好了!
ovo晚安,謝謝侃吧,今天講了很多一直想講的話。
侃吧就是這樣自由的網絡社區,現在在這裡常駐的人差不多都把侃吧當做自己生活和個人空間的一部分了。
希望你也能把這裡當成抒發情緒的地方。
雖然高中的時候很喜歡翻閱讀題里的小說的(我高中的時候絕大部分時間是不訓練小說的,因為高考可以不選)→結果2017年全國卷改題型後就慘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反倒不會有這種“說出一個觀點就會被人看不起”的感覺,可能因為聊到看書相關的都是有一定熟悉度的朋友,知道要聊什麼。不過也很久沒做過現實中的公共宣講了,不知道現實中的大眾會怎樣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