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3篇帖子。

今天完成了srt申報書的排版整理

11樓 栎无舟 2025-2-19 11:27
昨晚讀完了《酒與槍》,把讀後感搬到這裡來。

__________

收工!閱讀體驗好得史無前例的一集。(至少在一年之內)

這不是一本大眾向的書,像親愛的《發條橙》一樣,我不會隨便給人推薦這個。(順說使用這個詞彙也不是說我就真的發自內心地愛看《發條橙》,那隻不過是對少時獵奇心理的一個妥協,是我標榜自己人性薄弱的標籤。)《酒與槍》是一本獨特的小說,設定足夠搶眼,內容也足夠完美,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她對自己的創作尤其是人物關係的推進也有著非同一般的苛求。

​說到這個標題,很明顯無論“酒”還是“槍”,都只和阿爾巴利諾有直接的關聯。又或者說,這本小說里從頭到尾的造物主只有一位。是以酒為名的小阿爾把父親的左輪遞給了阿瑪萊特,是他在維斯特蘭的犯罪土壤中找到了自己的伽拉泰亞並雕塑了他。赫斯塔爾是以客體,或者說課題的方式來呈現的,這可能也是我一開始完全沒能理解他的原因。

​但皮格馬利翁並不僅僅是把伽拉泰亞當作雕塑。那同時是他的偶像和最為燦爛的幻想,有不少人會選擇把這個幻想對象比作月亮,在這一點上阿爾沒能免俗。在他給赫斯塔爾設下的諸多譬喻里,關於阿爾忒彌斯和弓箭的那個並不是我最喜歡的。我始終難以忘記開篇的“泊爾塞福涅”,那顆塞滿石榴的頭骨,極其艷情,給人以異樣的興奮感。作者真的很熟悉那些甜蜜而軟爛的西方美學元素。

​之所以說軟爛,是因為西式的創作風格其實有著因循既定的基底,無非希臘神話時代,並聖經與小部分的近現代元素。而可以預料到的,我們的作者必定會大面積地引用王爾德,考慮到文本當中毫不掩飾的美學偏執。所以最後一張圖是私心留給他的,眾所周知,奧斯卡·王爾德完全是美學天才,每一個執迷於“美”的人都會明白他的意義。

​話說回來,到行文的後期,我更能感觸到赫斯塔爾身上的血肉。他的破蛹是極有生命力的,像一個真正的活人。阿爾巴利諾這種頑童當然會被冰冷高傲的父所吸引,考慮到鋼琴師……鋼琴師是個冷靜得出奇卻又異乎尋常地有血有肉的連環殺手,很特殊的獵物,值得供入神龕。一開始,是被動的:泊爾塞福涅,達那厄,麗達,被強搶和誘姦的對象——最終變成手執弓箭的狩獵女神,而阿爾巴利諾給他以瞄準自己的權力。阿爾巴利諾,我眼中這本書的核心主角,逐漸用這樣的權力完成了鋼琴師的再生,讓他穿過那條血河,真正與自己站在一處。

變成無法回頭的怪物。

​哇哦。

​也許換個時間我會寫更多,但今天就到此為止了。順便一說,這本書多變的敘述視角和配角塑造上的乾淨利落也很令人欣賞,在華美的歐式層渲之下,情節相關的推動一直都顯得簡潔而奧卡姆,這反倒是實實在在的美式風格,雖不至於抬出海明威但至少與《漫長的告別》有共通之處。

毋庸置疑,《酒與槍》是我看過最好的耽美小說之一(或許這其實是一本非常原教旨的、字面意義上的耽美小說,其美學追求是獨一份的),能夠與之媲美的在這個賽道上沒有,或許露中同人《二律背反》(事實上遠更像原創獨立小說)能夠並列一二。不過我仍然不會大肆推薦它;美學偏執的狂熱症不屬於所有人,其中病理的三觀絕不適合——幾乎所有人。但王爾德的讀者會喜歡的。
12樓 栎无舟 2025-2-19 14:43
順便一說,我最終的閱讀時長是十小時,而無論我有什麼事情要做,我都在昨天把這本書看完了。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