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篇帖子。

关于priest的一些随写

1樓 栎无舟 2025-2-19 22:40
翻到自己20240801的一篇作者点评,搬上来充个数(果咩纳塞)。

_____


  深夜(不深喵)又开始在朋友圈编辑框里打字了!

  最近在追priest的新连载,刚刚回房间瞅见《大战拖延症》(实体书名字改得很抽象,叫做《我的拖延症女友》)的书脊上印着“阿牧”,我又想起来这个作者是我在互联网上多么珍重的人,我读过她多么海量的文字。

  关于她我有很多话要讲,但是每次开口之前都要叠很多层甲。看网络小说好像是不太拿得上台面的事,看BL小说好像更不上台面。这听起来很不feminist,而多数人对priest的印象是个“耽美小说作家”。我很遗憾。她已经是晋江头部作者里仅有的什么都写的人了,但好像反而会被拎出来批判,又或许是我信息茧房,总是刷到骂她的?不知道。总之我对于一个一直都有很大比例言情内容、写了长篇无CP和全女群像小说的作者,仍然被侧写为“耽美作家”“污名化女权”而感到非常遗憾。非常非常遗憾。
  ​
  ​我操,上面好长一段话啊。
  ​
  ​曾经我给我妈看全高的实体书,她说木苏里的段落分割让她想起古龙。是,木苏里的文段分得很疏,长段少有,多是短句。而priest正相反,她是不吝于写大长段的,好像丝毫不考虑这种写作方式会给网络小说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困难。我很羡慕这一点。我是个不敢写长句的人,然而我的写作习惯又让我很容易漏出长句长段,或许只能多练吧。
  ​
  ​想到这一点是为了支持我对priest的这样一种印象:比起多数网文作者,她是不那么热衷于迎合读者的一位。(顺说我没有说木苏里迎合读者的意思哈,我也看过她很多书,我觉得她算是很不错的作者,她有她自己的文风,很有特点。)

  priest写过的题材很杂,我文荒的时候几乎看过她的所有书——已知不在黑历史那一栏的都看过,黑历史里的也看过一多半。没看过的屈指可数。可以说我对这个作者的了解是比较贯通的,同时,我作为一个阅读量比平均水平还是高不少的“资深小说读者”,对文字的评判能力大概也还是有一点效力的。因此,我说写过各种题材、言情耽美双栖、也尝试了无CP和群像的priest女士是一位不那么热衷于迎合读者的网文作者,是有据可依的观点。反驳我请带上相应的论据。
  ​
  ​您看,我写对priest的评价总是在不停地叠甲防杠,就好像我面前有一大片假想敌而我在虚空打靶。我高中时候拿着诺基亚上网,翻知乎上“如何评价priest”的回答翻怕了,每一句管中窥豹的负面评论都在我的脑子里回旋打转,而我连操作那个按键手机登录或注册知乎账号都做不到。也幸好如此,在网上发表观点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
  ​priest真的写过很多故事,往大里说,很多世界观。有的世界观高度架空,如《残次品》这样的太空二人转所处的经典反乌星际科幻背景;有的则看起来较为实际,如《默读》,——这本书不放在『微量现实向』一栏里是很有根据的,这书算不上现实,它是一场结构精妙的戏剧式小说,每一幕的事件安排都不遵循现实的一片漆黑。

  书的底色是作者的认知,《默读》不是一本刻意严谨化的作品,priest自己也说了,这是练笔文。乍一听她说自己的代表作是练笔文好像有点不能让人相信,但这本书我看过至少五遍,她在此前后的作品我也都有通读,我认为这完全是句真心话。

  首先,主角设定上有刻意突破舒适区的色彩。舟渡几乎是priest家耽美CP里的唯一一对年上。其次,她说自己并没有刻意构思很多伏笔,而是在最后收尾的时候才把前面的漏洞补全,这也是有迹可循的。作为罪案小说,《默读》的结构尽管后知后觉地漂亮,但缺少让人一次读懂的酣畅淋漓之感,如果说作者自己都是在通过不断找补完善设定的话,那就很说得通了。
  ​
  ​她的这种写作方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priest不存稿,不打大纲,竟然写出了一本环环相扣的探案系佳作,这是我欣赏的写作方式。小说的核心在人物,沈从文教汪曾祺的时候讲,“要贴着人物写”,我深以为然。谁写谁知道。最好的小说写作状态里,不是作者在提着人物的关节线做表演,而是人物带着作者走,人物有ta自己的想法,会自己说话。在篇幅足够长的小说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在我看来会很难坚持写下去。
  ​
  回到priest写作范围的话题上来,她的『微量现实向』一栏只有两本书,一本《大哥》,一本《过门》。前者热度比较高,后者则是我的心头好。这本书没有出纸质版,因为priest大部分BL小说删去感情线都还很有东西,可是《过门》的感情线就是书的要义本身。这两位主角就是在对彼此的感情当中成长,而他们的“窄门”本身就是同性恋的处境,这本书删去感情线将会变得毫无意义。而抛开同性恋小说的身份,这本书让我想到朋友推荐看过的作家路内,想到他的《追随她的旅程》。那本书在我心目中是极其生动的九十年代侧写,我很期盼看见这样有趣的时代剪影,这是写作在我心目中的一个重要地位。《过门》,在我看来,也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侧写,关于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这当中蕴含的现实当然比《默读》这种包含很多猎奇向和反套路元素的小说要多得多。

  (其实《默读》是priest的书里我会永排前三的,我真的很喜欢,也真的不断反思👉🏻👈🏻)

  我嘞个没字数了
  ​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