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自己20240801的一篇作者點評,搬上來充個數(果咩納塞)。
_____
深夜(不深喵)又開始在朋友圈編輯框裡打字了!
最近在追priest的新連載,剛剛回房間瞅見《大戰拖延症》(實體書名字改得很抽象,叫做《我的拖延症女友》)的書脊上印著“阿牧”,我又想起來這個作者是我在網際網路上多麼珍重的人,我讀過她多麼海量的文字。
關於她我有很多話要講,但是每次開口之前都要疊很多層甲。看網絡小說好像是不太拿得上檯面的事,看BL小說好像更不上檯面。這聽起來很不feminist,而多數人對priest的印象是個“耽美小說作家”。我很遺憾。她已經是晉江頭部作者里僅有的什麼都寫的人了,但好像反而會被拎出來批判,又或許是我信息繭房,總是刷到罵她的?不知道。總之我對於一個一直都有很大比例言情內容、寫了長篇無CP和全女群像小說的作者,仍然被側寫為“耽美作家”“污名化女權”而感到非常遺憾。非常非常遺憾。
我操,上面好長一段話啊。
曾經我給我媽看全高的實體書,她說木蘇里的段落分割讓她想起古龍。是,木蘇里的文段分得很疏,長段少有,多是短句。而priest正相反,她是不吝於寫大長段的,好像絲毫不考慮這種寫作方式會給網絡小說讀者帶來怎樣的閱讀困難。我很羨慕這一點。我是個不敢寫長句的人,然而我的寫作習慣又讓我很容易漏出長句長段,或許只能多練吧。
想到這一點是為了支持我對priest的這樣一種印象:比起多數網文作者,她是不那麼熱衷於迎合讀者的一位。(順說我沒有說木蘇里迎合讀者的意思哈,我也看過她很多書,我覺得她算是很不錯的作者,她有她自己的文風,很有特點。)
priest寫過的題材很雜,我文荒的時候幾乎看過她的所有書——已知不在黑歷史那一欄的都看過,黑歷史裡的也看過一多半。沒看過的屈指可數。可以說我對這個作者的了解是比較貫通的,同時,我作為一個閱讀量比平均水平還是高不少的“資深小說讀者”,對文字的評判能力大概也還是有一點效力的。因此,我說寫過各種題材、言情耽美雙棲、也嘗試了無CP和群像的priest女士是一位不那麼熱衷於迎合讀者的網文作者,是有據可依的觀點。反駁我請帶上相應的論據。
您看,我寫對priest的評價總是在不停地疊甲防槓,就好像我面前有一大片假想敵而我在虛空打靶。我高中時候拿著諾基亞上網,翻知乎上“如何評價priest”的回答翻怕了,每一句管中窺豹的負面評論都在我的腦子裡迴旋打轉,而我連操作那個按鍵手機登錄或註冊知乎帳號都做不到。也幸好如此,在網上發表觀點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priest真的寫過很多故事,往大里說,很多世界觀。有的世界觀高度架空,如《殘次品》這樣的太空二人轉所處的經典反烏星際科幻背景;有的則看起來較為實際,如《默讀》,——這本書不放在『微量現實向』一欄里是很有根據的,這書算不上現實,它是一場結構精妙的戲劇式小說,每一幕的事件安排都不遵循現實的一片漆黑。
書的底色是作者的認知,《默讀》不是一本刻意嚴謹化的作品,priest自己也說了,這是練筆文。乍一聽她說自己的代表作是練筆文好像有點不能讓人相信,但這本書我看過至少五遍,她在此前後的作品我也都有通讀,我認為這完全是句真心話。
首先,主角設定上有刻意突破舒適區的色彩。舟渡幾乎是priest家耽美CP里的唯一一對年上。其次,她說自己並沒有刻意構思很多伏筆,而是在最後收尾的時候才把前面的漏洞補全,這也是有跡可循的。作為罪案小說,《默讀》的結構儘管後知後覺地漂亮,但缺少讓人一次讀懂的酣暢淋漓之感,如果說作者自己都是在通過不斷找補完善設定的話,那就很說得通了。
她的這種寫作方案也是我非常喜歡的。priest不存稿,不打大綱,竟然寫出了一本環環相扣的探案系佳作,這是我欣賞的寫作方式。小說的核心在人物,沈從文教汪曾祺的時候講,“要貼著人物寫”,我深以為然。誰寫誰知道。最好的小說寫作狀態里,不是作者在提著人物的關節線做表演,而是人物帶著作者走,人物有ta自己的想法,會自己說話。在篇幅足夠長的小說寫作過程中,如果沒有這樣的體驗,在我看來會很難堅持寫下去。
回到priest寫作範圍的話題上來,她的『微量現實向』一欄只有兩本書,一本《大哥》,一本《過門》。前者熱度比較高,後者則是我的心頭好。這本書沒有出紙質版,因為priest大部分BL小說刪去感情線都還很有東西,可是《過門》的感情線就是書的要義本身。這兩位主角就是在對彼此的感情當中成長,而他們的“窄門”本身就是同性戀的處境,這本書刪去感情線將會變得毫無意義。而拋開同性戀小說的身份,這本書讓我想到朋友推薦看過的作家路內,想到他的《追隨她的旅程》。那本書在我心目中是極其生動的九十年代側寫,我很期盼看見這樣有趣的時代剪影,這是寫作在我心目中的一個重要地位。《過門》,在我看來,也是這樣一個生動的側寫,關於二十一世紀零零年代。這當中蘊含的現實當然比《默讀》這種包含很多獵奇向和反套路元素的小說要多得多。
(其實《默讀》是priest的書裡我會永排前三的,我真的很喜歡,也真的不斷反思👉🏻👈🏻)
我嘞個沒字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