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儘管哈耶克的對手們不易說服,他在同他們的對壘中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我看來,對哈耶克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給予了最恰當的總結和評價的,可能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是來自他的一個對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的著名學者、《新左翼評論》主編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lson),面對八十年代以後自由化的滾滾洪流,在一九九九年概括出了導致「新自由主義」獲勝的三條教訓。
在安德森看來,這首先要歸功於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為首的自由主義者敢於反對某一時期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潮流。他們猛烈抨擊當時占支配地位的社會政策,儘管這樣做完全不得人心。「他們長期堅持一種處於邊緣地位的反對派態度,當時得到公認的『理智』和『科學』就算沒有認為他們是瘋子,也是把他們當作怪物。他們—直堅持到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出現了能使他們的綱領得到具體實施的歷史可能性的時候。」
其次,這些自由主義者在自己的信仰上從不讓步,缺乏中庸之道是它們的顯著特點,「正是由於新自由主義綱領的徹底性和思想上的堅定性,才使它獲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影響。」但是它這種毫不妥協的最高綱領又是「高度可操作」的,它提供了一個激進措施的巨大寶庫,可以被運用於各種情況,並可以隨情況的變化做出調整。
第三,這些自由主義者不承認任何已經確定的體制是不可改變的。在五六十年代,資產階級根本不敢設想在西方發達國家大量辭退員工而不會引起社會騷動,更不敢設想能夠對市政工程、郵電通信、學校甚至監獄實行私有化。但是當社會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對比在長期的 經濟衰退過程中發生變化時,這一切都被證實為可行的了。
安德森由此得出結論說,無論多麼神聖或多麼為人所熟知的體制,都不是原則上不可觸動的:「制度的格局比人們認為的要更柔弱和可塑。」
顯而易見,安德森在總結出這三條教訓時,幾乎不提自由主義的理論細節,也沒有反省自己的理論有何問題,而是着力強調了意志或精神因素在導致其取勝中所起的作用。他十分真誠地認為,自由主義者的這些表現都是左翼力量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堅信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者安德森,重複着哈耶克本人在五十年前的話:自由主義者必須從社會主義者的成功中學會「他們敢做空想家的勇氣」(見《知識分子與社會主義》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