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作者共發了13篇帖子。

【轉載】運氣的當代哲學研究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46
source: 黃俊維,朱菁. 運氣的當代哲學研究 [J]. 哲學動態, 2014, (07): 93-100.
2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46
2014年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第22屆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選手李堅柔獲得了女子500米短道速滑的金牌,其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極富戲劇性。首先,該項目最具實力的選手王濛在賽前的一次訓練中受傷而退出了本屆冬奧會,這才導致主攻中長距離項目的李堅柔得以作為替補選手參加該項目的比賽。半決賽中又因另兩位實力強勁的中國選手意外摔倒等原 因而成績不佳,李堅柔以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決賽。決賽中三名奪冠呼聲很髙的外國選手出發後因激烈對抗紛紛摔倒,跟在後面的李堅柔卻一路順利地輕鬆奪冠。李堅柔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這枚奧運金牌,不能不說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運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於說明和理解某些事件的一個常見概念。偶爾買張彩票卻中了巨額大獎,通常被認為是撞了大運,行了好運。而噩運和霉運也是生活中無法完全避免的遭遇,天災人禍的發生,對於其中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原由,人們只好將之歸結為運氣不佳。


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曾經分析過運氣與個人幸福和德性的 關係,但運氣成為哲學關注的對象,卻只是發生在最近幾十年。在倫理學、認識論、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等研究領域,運氣問題已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和難題。許多哲學家認識到,運氣對於理解道德、知識、自由和責任等基本的哲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運氣甚至有可能從根本上侵蝕和瓦解道德、自由、責任和知識得以確立的基礎,用哲學家蓋倫·斯特勞森(Galen Strawson)的話來說:運氣吞噬一切(luck swallows everything)。本文旨在介紹並分析運氣何以成為當代多個哲學領域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並對理解運氣本質的幾種主要哲學觀點進行評述,最後簡要提出一個關於運氣的范型理論的初步構想。

3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48

當代哲學探討中的運氣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托馬斯內格爾(Thomas Nagel)在一篇名為《道德運氣》的文章中指出,當我們把「運氣」與道德評估聯繫起來,會產生一些難以解決的倫理學問題。伯納德·威廉士(Bernard Williams)也在一篇同名的文章中呼應了這個觀點,從而引出「道德運氣」問題,其核心是:存在著很多有道德意義的行為,它們似乎會受到運氣的影響,然而運氣的存在又會使得我們認為當事人不應該對這類行為負有道德責任,從而形成了道德難題。


有兩名酒後駕駛的司機,其中一位在回家途中撞壞了路旁的防護欄,而另一位卻很不幸地撞死了一名路人。同樣是酒後駕駛,前一位司機會受到罰款等行政處罰,而後一位司機則需要承擔嚴厲的刑事責任。由於造成的後果不同,後一位司機需要承擔更多的道德責任,而造成責任差別的原因卻是他們兩人的運氣不同:那位不幸被撞死的路人恰好出現在第二位司 機途徑的路上,而這是肇事司機無法控制的偶然事件。所以,兩位司機是因為運氣不同而承擔不同的責任——同樣是酒後駕駛,較幸運者只是損失錢財,而不幸者則遭受牢獄之災。然而,人們通常認為,道德判斷不應該被那些無法控制的、純屬偶然或運氣的因素所左右,即道德評判應該「免疫於」運氣,這一點也為康德倫理學中「應當蘊含能夠(ought implies can)」的道德法則所支持。內格爾和威廉士都指出,承認「運氣影響道德判斷」與康德傳統的規範倫理學有相抵之處。


於是,一個由運氣導致的道德困境便由此出現:我們要麼捨棄「道德免疫於運氣」這一直覺,並完全放棄康德倫理學那樣的中立於運氣的道德評估系統;要麼承認通常很多被認為是正確的道德判斷(例如對上述酒駕司機的道德判斷)其實都是錯誤的。「道德運氣」究竟是什麼,對它的確認與理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是當今關於道德哲學基礎的一個重要議題。

4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48

運氣的存在不僅對我們的日常道德判斷和規範倫理學造成困難,還會從根本上對自由意志和道德責任等更為基本的倫理學和形上學觀念構成挑戰。自由意志問題關注的焦點之一是決定論是否與人的自由相容。如果世界(包括人自身)是符合決定論的,即世上所發生的一切都由在此之前的各種條件所唯一地確定了,那麼人的意志、選擇和行為似乎都是「早已註定」的,不存在別樣的可能性。非相容論(incompatibilism)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不相容,即在一個決定論的世界裡不存在自由意志。相容論(compatibilism)則主張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相容的,只要人的行動是出自其意願,沒有遭受他人的逼迫、限制或操縱,那麼當事人就是自由的,即便其所作所為是為先前的種種條件所唯一地決定了的。所謂意志自由論(libertarianism)則承認自由意志與道德責任的存在,並且真正的意志自由源於某種非決定論因素。然而,非決定論因素是隨機發生的、不受確定性因果規律支配的偶發事件,是行動主體無法準確預見和控制的過程,又如何能夠成為主體的自由意志的構成性要素呢?人們形成所謂自由的意志或選擇,並由此付諸相應的行動,這難道不是那些隨機性的非決定論因素所導致的運氣的產物嗎?在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源於非決定論因素的運氣對於意志自由論構成了有力的挑戰和困難。


除了對自由意志造成困難,對運氣的深入分析還會導致關於道德責任的懷疑論。對作惡之人進行譴責和懲罰,對行善之人加以表彰和獎勵,是人類普遍的道德實踐活動。在這些評價性和規訓性的實踐活動背後,是人們對於道德責任的理解:當事人需要為其所作所為及其後果承擔道德責任,而道德責任的歸屬是進一步對其實施獎懲的依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所以對其所作所為承擔道德責任的前提是能夠為他 「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負責任。然而,當代心理學和行為遺傳學的研究表明,「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此人從父母處繼承的遺傳基因以及此人成長的社會、教育和文化環境所決定的。而基因和成長的環境和經歷卻是一個人無法選擇和改變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運氣的產物。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歸根到底是運氣的產物,奠基於此的道德責任不就是虛幻的嗎?


半個世紀前,埃德蒙德·蓋梯爾(Edmund Gettier)的一篇只有兩頁半篇幅的短文對關於知識的傳統理解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引發了當代認識論研究的大變革。近年來,不少學者意識到,蓋梯爾問題的一個重要維度是所謂「認知運氣(epistemic luck)」問題。知識不能只是運氣的產物,某人即便是基於充足的理由相信某個命題為真,而該命題之所以為真卻完全是出於幸運與巧合,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會認為此人真正算是擁有關於該命題的知識,這正是蓋梯爾的著名反例帶來的重要啟示。因而,任何關於知識本性的學說必須能夠有效地排除認知運氣,這已成為當今認識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議題。獲得知識不能靠碰運氣,知識是認識主體運用自身的認知能動性而獲得的一種成就,是自身認識能力或智識德性的體現和產物, 新近提出的一些富有創意的認識論學說均把對認知運氣的規避和排除作為重要的目標和考量。


儘管運氣已成為當代哲學的一個焦點話題,涉及多個不同的領域,但對於運氣的哲學分析和思考才剛剛開始,關於「運氣究竟是什麼」這一問題還存在許多爭議,本文下一節將介紹關於何為運氣的一些主要的哲學討論和進展。


5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49

運氣究竟是什麼?


一個人買彩票中了大獎,我們會認為他運氣很好。但是,如果這個人是買通了工作人員, 通過幕後操控使得自己中獎的,那麼他的中獎自然不是因為走運。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對於運氣的認知是以當事人的控制能力作為依據的。奧運冠軍射中靶心,我們通常不會認為這是運氣;而一個生手一發中的,這多半是碰運氣。運氣似乎是與「實力」、「能力」 相對立的概念,而反映實力或能力的則是對行為的控制力。


人們往往也會用「偶然」這個概念來理解運氣。「中大獎」是一種運氣,那是因為中大獎是十分偶然的事件,只有很低的概率會出現。對於一個幕後操控開獎結果的人而言, 中大獎則不是偶然的,所以中獎對於他而言不是運氣。運氣似乎也與我們對偶然性的理解相關。


在一些哲學探討中,運氣是通過「控制」或者「缺乏控制來刻畫的。但也有人認為,「偶然」等模態概念是理解運氣更為核心的要素。還有人認為,雖然「控制」與「偶然」都是理解運氣的重要條件,但某個事件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否屬於運氣,還取決於此事對於當事人是 否具有重要的意義(significance),所以「控制」、「偶然」與「意義」是刻畫運氣的三個要素。

6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49

1.運氣與控制


從控制(或缺乏控制)的角度來理解運氣在關於道德運氣的爭論中最為常見。例如,內格爾對道德運氣的刻畫如下:


當一個行動的重要方面取決於行動者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但是卻對道德判斷產生影響 時,它可以被稱為道德運氣。


我們可以看到,內格爾就是從「行動者對事件的控制」這個角度來刻畫運氣的。在隨後的哲學爭論中,一些哲學家沿用或者修正了內格爾這種關於運氣的看法,注重運氣與控制之間的關聯。這種觀點可以刻畫為:


一個事件對於主體而言是運氣,若且唯若,這個事件的出現不在主體的控制之中。


這種對運氣的刻畫的確抓住了我們關於運氣概念的重要直覺。對於很多典型的運氣事件,如彩票中獎,我們會很自然地以當事人不能控制事件的出現作為對運氣的解釋。一旦這種狀態發生改變,例如我們發現了中獎者其實是幕後操縱了彩票開獎結果,那麼中獎自然不是運氣所致。


此外,控制對於理解和分析道德哲學中的運氣問題也顯得非常關鍵。正如上文對兩名酒駕司機的分析,他們具有不同的道德運氣,前提正是他們對於行動的後果(撞上了欄杆還是路人)是缺乏控制的。一個人的遺傳基因、心理特質與成長環境等是其無法控制和改變的,所以一個人會成為怎樣的人歸根到底是運氣問題。可見在道德責任懷疑論中,運氣也是主要通過「控制」來理解。


儘管從控制的視角來理解運氣既具有直覺上的吸引力,也符合某些理論分析的需要,但是作為運氣概念的刻畫具有明顯的缺陷。其一,這不是一個對運氣概念的充分刻畫:存在著大量我們不能控制的事件,它們的出現一般不會認為是運氣所致,例如每天的日出日落。其二,它無法解釋我們關於運氣的另一個重要直覺——運氣意味著偶然性。一個事件不受控制並不代表著它就是偶然的,日出日落顯然是不受任何人控制的,但絕非偶然。所以,(缺乏)控制通常僅是作為對運氣的一個特徵性的描述在特定的哲學爭論中被使用。


從(缺乏)控制的角度來刻畫運氣,最大的問題是不夠充分,會把並非運氣的事件納入到運氣的範圍之內。鑑於這種缺陷,一些哲學家嘗試從其他方面來理解運氣,其中一個主要進路是通過偶然性來刻畫運氣。

7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0

2.運氣與偶然


有些學者使用「意外(accident)」來刻畫運氣,也就是把運氣理解成意外事件,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理解看成對運氣的另一個特徵性刻畫。不過,這種理解如果用於闡釋運氣概念,顯然也不太能站得住腳。再次考慮一個買彩票中了大獎的人,假如他事前十分自信地認為自己會中大獎,那麼中大獎對於他而言似乎並不意外。這裡凸顯的問題在於,「意外」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只要一個事件的確是出乎意料之外,那麼這個事件就是一個意外事件,反之亦然。相對地,我們會認為運氣並非一種純然主觀的斷定。在上述例子中,假如中獎者認為自己一直就是個幸運無比的人,那麼他可以對自己中了大獎絲毫不感到意外,雖然他很走運。所以,通過「意外」來理解運氣就會面臨這個困難。


有一個與「意外」意義相近但更適合用來刻畫運氣的概念是「偶然(chance)」。如果運氣的核心就是偶然,那麼運氣事件就是指偶然發生的事件。這種對運氣的理解一方面同樣可以對諸如彩票中獎等典型運氣事件具有比較強的解釋力,另一方面則顯然可以排除用「意外」來刻畫運氣所帶來的困難。畢竟,我們對事件偶然性的斷定可以不依賴於主觀感受,這更符合我們對運氣的看法。此外,運氣與控制的關係也可以用偶然性來解釋——偶然事件一般而言都是不可控的。


雖然用偶然性來刻畫運氣有種種優點,但認為「運氣即偶然」卻有明顯缺陷。正如鄧肯·普理査德(Duncan Pritchard)指出的,偶然性是一個相對含糊的概念,當我們對它作進一步分析時,卻發現常見的對偶然性的理解,如低概率或「未被決定」(indeterminacy)等用在運氣上似乎都存在著不少問題。他認為,偶然意味著非決定,所以偶然事件應該是「未被決定」的事件,即我們不能從相關的初始條件結合自然律就得知這個事件是否會發生,因而,運氣作為偶然事件也意味著是「非決定」的。但是,運氣卻至少可以在某些符合決定論的情境中存在:在一個符合決定論的世界中,一位買了彩票中大獎的人也會被認為比其他沒有中獎的人要幸運得多。可見,運氣未必基於偶然。


普理察針對上述種種困難,在結合對認知運氣的分析以及對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的心理學研究後,提出應該採用以下的「模態條件」來理解運氣:


一個事件是運氣地出現的,那麼它在真實世界會出現,但是在相關初始條件與真實世界一樣的大部分相近的可能世界中,都不出現。

8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0

可以看到,模態條件力圖把握偶然與運氣的關係,並給出了一個更為精細的模態化表達: 當一個事件運氣地出現,是指環境只要稍微改變,它就很可能不出現。例如說中獎是一個運氣事件,是指中獎號碼球雖然在現實世界中是如此這般地被搖出來,但是假如其中一個中獎號碼球在搖號時的位置哪怕只改變一毫米,搖獎結果就會完全不同。由於模態條件不必訴諸非決定性,因而可以避免直接使用偶然性來刻畫運氣所遭到的困難。並且,普理察認為模態條件更能把握住運氣概念的核心——我們對運氣的感知似乎更依賴於對鄰近的反事實情境的比較,而這也符合近年來心理學中關於運氣感知的研究結果。下文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除了模態條件,普理査德也注意到,以往的哲學討論在理解運氣時,常常忽略了事件本身對當事人的意義也會影響我們對運氣的感知,而僅通過(缺乏)控制或者偶然性都不足以 把握住運氣的這個特點。為此,普理査德提出了運氣的「意義條件」:


一個事件是運氣地出現的,那麼這個事件對行動者所關注的事物而言是有意義的(或在相關事實被當事人所得知後是有意義的)。


意義條件可以把一些很容易就不出現但稱不上是運氣的事件區分開來。假設在銀河系 以外的某處誕生了一顆與太陽一模一樣大小的恆星,這雖然是一個很偶然的事件,也沒有什麼人能夠控制它的出現,但其中似乎沒有運氣。此外,意義條件也為刻畫運氣的大小提供了偶然性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維度:在中獎率一樣的情況下,得到100萬獎金的人顯然比得到1萬獎金的人要幸運,因為100萬對於中獎者(所關注的事物而言)更有意義。

9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0

模態條件與意義條件的合取稱為運氣的「模態觀(modal account)」,這是現今一個較為流行的運氣觀,但它也不免受到質疑。其中一種觀點認為,模態觀是通過對比真實世界與鄰近的可能世界來刻畫運氣的,而事實上運氣並非僅僅通過這種對比得到。事件在較遠的可能世界中是否發生其實也會影響到我們對運氣的感知,但模態觀卻不能把握這一點 。另一個質疑是,模態觀並不能涵括「構成運氣(constitutive luck)」。所謂構成運氣,是指一個人「擁有成為自己的那些性格與特徵的運氣」。這是道德運氣討論中十分重要的一種運氣類型,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具有什麼性格特徵,具有什麼行為傾向,等等,似乎都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之所以是一個如此這般的人」完全是一種運氣。不過,一個人擁有哪些與生俱來的性格與特徵似乎是相當穩定的狀態,因而在相近的可能世界中也依然會擁有同樣的性格與特徵。所以,構成運氣似乎並不能被模態觀所刻畫。如果承認存在構成運氣,那麼模態觀顯然是有缺陷的。


除了上述批評,運氣的模態觀還存在另一個重要問題——它們是否真的可以涵括控制與運氣的關係,從而不需要一個「控制條件」。有一些學者持否定意見,並由此提出運氣的混合觀。


10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6 12:50

3.運氣的混合觀


所謂運氣的混合觀,是指在模態觀的基礎上,加上一個「控制條件」。這種進路的核心之處是認為,偶然性與(缺乏)控制都是理解運氣的必要條件。下面是混合觀的一個典型表達:


事件E對當事人S而言是運氣出現的,若且唯若,(1)E對S具有一些客觀可評估的狀態;(2)E不在S的直接控制之下;(3)很大可能類似E的事件不會出現。

忽略一些更精細的考慮,我們可以發現(1)是意義條件,(3)是偶然條件或模態條件。混合觀與模態觀的主要差異是增加了(2)這個控制條件。贊成混合觀的主要理由是,如果沒有控制條件,那麼「偶然出現的自由行動」均是運氣事件,而這點似乎違反我們的直覺。可以設想,有一個平日很吝嗇的富豪,某一天他突然決定要拿出一大筆錢捐到貧困山區。「富豪捐錢」這個事件根據模態觀的分析,就是一個運氣事件:它的出現對於富豪而言是有意義的,而且一般都不出現。但是這種理解卻顯得十分奇怪——起碼富豪本人肯定不會如此認為。畢竟這是他的一個自主決定,如果把事件歸於運氣會明顯貶損他行善的道德意味。如果認為這類事件是運氣事件,那麼任意一個有道德意義卻不常出現的自主行動都要算作運氣事件。這會導致不可接受的理論後果:假如一個平常很和善的人突發奇想地殺害了他的朋友,我們能夠說這個慘劇是「運氣事件」嗎?正因為有如此考慮,所以混合觀的支持者們認為運氣必定是以「缺乏控制」為前提的。


運氣的混合觀雖然解決了模態觀所具有的一些困難,但並非毫無缺陷。其一,模態觀的其他困難對於混合觀而言也依然存在。其二,混合觀的支持者反對模態觀的理由其實也值得懷疑:認為「吝嗇的富豪去捐錢」這類「偶然出現的自由行動」不是運氣事件,背後的直覺是當事人應該對這類行動及其後果負有道德責任。可是一旦考慮非道德情境,這個直覺就變得拿不準了。假設有一位從來不了解古董

收藏的人某日突發奇想地用全部積蓄購買古玩,又因為這個行動使得他大發橫財。在這個情境中,無論是我們還是主人公自己都會毫無疑問地認為他當時的決定對他而言是一種莫大的運氣。這個例子表明,存在一些「偶然出現的自由行動」是運氣事件,這使得控制條件的必要性值得懷疑。這表明,模態觀的缺陷不能簡單地通過考慮控制條件的取捨而彌補。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