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海歸,有違常識
董明珠最新爭議言論,被許多人詬病「缺乏常識」。
根據教育部今年2月份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我國在國外的留學生人數約為70.35萬人。這一數字涵蓋了公派留學生、自費留學生以及訪問學者等不同類別的人員。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 《關於進一步做好留學人才回國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了促進留學回國人才高質量充分就業、鼓勵留學人才以多種形式為國服務、搭建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平台、落實留學回國人才社會保險待遇等十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上述意見明確,留學人才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留學人才以外,那些原本在國外已經取得諸多學術成果的優秀人才當中,近年來也有不少選擇回國發展。
就在上個月,「核物理學家劉暢從美回國」曾經衝上熱搜。公開資料顯示,核物理學家劉暢2011年7月獲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學士學位,2017年2月獲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系等離子體物理專業博士學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在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他於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擔任物理學院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像核物理學家劉暢這樣的例子,最近一直有。高端海外人才回歸,同樣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大勢所趨。近年來,各地政府都推出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等政策,旨在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助力產業升級。
董明珠所執掌的格力電器,同樣是一家離不開科學技術創新升級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完全拒絕海歸人才,聽上去也很違背常識。
此前在俞敏洪與董明珠的對談中,董明珠說,她最自豪的,也是如今為之奮鬥的目標,是將格力打造成「中國製造」的品牌,「近年你看到網上在炒我們格力下滑了,格力不行了,其實我是不想盲目擴張,你像我們現在有了自己的晶片,有了自己的數控工具機,有了自己的機器人,有了自己的好多關鍵核心部件,壓縮機、電機等等,我們真正實現了自力更生,自主掌控關鍵核心技術」。
自力更生、自主掌控核心技術,當然值得鼓勵和奮鬥。在此過程中,全盤否定海歸人才,既不科學也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