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1篇帖子。

【新京報評論】「絕不用海歸派」,董明珠「間諜言論」背離常識 |新京報快評

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4-25 09:59

source: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4-23/doc-ineuctzs6769055.shtml


據第一財經報導,4月22日,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董事會換屆選舉的議案,董明珠順利當選新一屆董事,並再次當選格力電器董事長。

據了解,格力電器如何推進管理層的年輕化,成為投資者關心的熱點之一。董明珠回應稱,格力重視人才培養,不是以年齡、資歷來衡量,關鍵在於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輕化,有創新能力、責任心及敢於拼搏。並稱,「絕不用海歸派,只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海歸派里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

作為明星企業的「掌門人」,董明珠的言論向來受到輿論的關注。從公開報導看,其以往的一些言論不乏引發爭議。此番其關於格力選人用人標準的言論,自然也在輿論場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質疑。

坦白講,董明珠說的人才培養「不是以年齡、資歷來衡量,關鍵在於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輕化,有創新能力、責任心及敢於拼搏」的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無論是企業還是其他類型的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上不論資歷,重視人才思想的年輕化、創新能力和責任心,本就是推動自身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人力資源配置的普遍共識。

而「只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的選擇,也是企業在堅持自身的選人用人標準,這種標準往往與企業自身戰略掛鉤,因此也在合理的範疇內。

但是,「絕不用海歸派」「海歸派里有間諜」等言論,卻毫無道理可言。如果說董明珠關於人才培養有創新能力、責任心等言論闡述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常識,那其脫口而出的「間諜言論」,無疑暴露出了其用人觀念的落後。很大程度上,這其實源於觀念深處根深蒂固的偏見。

現實中,這樣的言論從一位有社會影響力的明星企業家口中說出,無疑會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群體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這樣的偏見應該及時得到糾正。

其中的道理很簡單:類似言論不僅沒有根據,反而天然地將海歸群體置於某種情緒的對立面,有「一棒子打死所有海歸派」的傾向。換言之,這種脫離現實的「海歸原罪論」,與明星企業「掌門人」應該有的廣闊視野和格局並不匹配。

要明晰的是,「重視本土人才」和「招聘海歸人才」並非二元對立的,用人單位即便有著自身的考量,不招聘海歸人才,也沒必要在這方面挑起對立情緒、扣帽子。尤其是在當前海外人才培養渠道愈發多元、高端海外人才回歸的大背景下,這種背離常識的說法顯得格外扎眼,也是對這個群體的極大冒犯。

事實上,這並非董明珠首次發出類似的言論。在《南風窗》2022年發布的一篇視頻報導中,其就表示,格力的一萬多名研發人才全都是來自中國的高校,而不是海歸派。不過,當時她還表現得比較克制,稱「我並不是否定海歸派不好」。此番,董明珠如此毫不掩飾地對海歸派發表強烈意見,不知背後發生了什麼。

不可否認,在實際經營中,企業當然有權根據自身定位、業務需求等因素制定屬於自身的人才策略,這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體現。但是,企業有自身的選人用人標準與企業家發表「污名化言論」是兩碼事,其中的道理很簡單,界限也很清晰。

說到底,企業家當然可以大談特談自身關於企業用人的觀點,但對那些突破常識和公眾認知下限的言論,還是克制些為好。

撰稿 / 蘇士儀(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