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4篇帖子。

(随便记录)民诉法相关的一些随便看论文的笔记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7-11 11:16
张翼、宛姝:《起诉“高阶化”?——以起诉条件之误识说开去》,载《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34-39页。
啊啊是谁都对 2025-7-11 11:21
一、起诉“高阶化”之由来———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混同

起诉条件明文规定为我国特色,比较法一般无该规定。即使日本规定的诉讼条件,更像是我国民诉法关于起诉的形式条件的规定,而未限制实质条件。

我国的起诉条件约等于大陆法系理论的诉讼要件,大陆法系国家的起诉条件约等于我国的起诉形式要件(如起诉方式、诉状记载内容等)。

啊啊是谁都对 2025-7-11 11:26
二、起诉条件“高阶化”之合理质疑

如果单纯从起诉条件自身来看, 起诉实质条件“高阶化”的定位便显言之过重(相比于大陆法系的诉讼要件而言)。

有观点认为, 即便起诉条件规定自身无过多缺陷, 但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混淆的事实却在客观上为起诉条件“高阶化”提供了助力, 更进一步衍生出“起诉难”的现象。作者认为该观点混淆了诉成立和诉合法的法律效果。

啊啊是谁都对 2025-7-11 11:43
三、起诉“高阶化”之消解———诉的效力评价偏差

当满足 118、120 和 121 条之起诉形式要件时, 诉即告成立,整个诉讼程序的正式开始, 并产生重要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中断、诉讼系属→管辖恒定、二重起诉禁止等)

但现行规定的起诉条件将诉讼要件和起诉要件混同,合法性效力评价前移至诉的成立阶段。但即使考虑到立案审查环节,从我国法律的其他规定(如诉讼时效中断)也可以推断出我国诉成立的标准时为当事人起诉时。

虽然我国关于起诉条件的立法中加入了一定的诉讼要件要求, 但是诉讼要件的前置审查并不会影响原告的起诉及所带来的法律效果。毕竟无论诉讼要件置于何处, 无论采行立案审查或立案登记制度, 都会面临实质审查, 当前立法的规定只是客观上前置了诉讼要件的审查时间, 与其说是起诉要件的“高阶化”, 不如说是诉讼要件审理的前置化。


诉讼而学界所主张的“纯粹”的立案登记制道路, 也正是站在了以立案为诉之成立的前提上, 强调从起诉条件或者说立案条件进行制度改革, 显然其思路出现了方向的偏差。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