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认知主体性存续的伦理优先级
在被迫二选一的框架下,衡水模式损害更小的核心依据在于:
**它尚未彻底取消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保留了人之为人的最低限度能动性**。军事化管理则通过将人改造为“服从机器”,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启蒙价值——即便这种否定以“纪律严明”的堂皇面貌呈现。
二者的损害差异本质是“**畸形的人**”与“**非人化**”之间的程度之别:
- 衡水模式产出的是**认知超载而精神残缺的竞争者**,其悲剧在于发展维度的极端失衡;
- 军事化管理制造的是**丧失自由意志的秩序傀儡**,其灾难在于人之本质的永久性剥夺。
当教育被迫在两种伤害间抉择时,保留主体性的火种(哪怕微弱),比系统性地扑灭它更具伦理上的可辩护性。这一结论不意味着对衡水模式的认可,而是在极端情境下的损害控制(Harm Mitigation)逻辑——正如在两杯毒药中,选择毒性发作较慢的那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