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 登錄 | 註冊

目前共有3篇帖子。

【收集】上海法治報學術評論合集

11樓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39
王福華:人工智能介入司法應用面臨制度倫理挑戰

【作者】王福華,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教授、博導,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隨着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普及,人工智能已突進司法領域,具備了進行司法判斷的能力。「算法+數據」的決策支持功能,開始在訴訟結果預測、法律文書生成、裁判尺度統一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人工智能的司法應用已呈現一幅全球圖景:在國外,Premonition算法模型可以在分析法庭判決先例文檔的基礎上預測判決結果;TAX-I算法模型可根據過往案例的最終裁決結果預測案件結果;DoNotPay則具備了起草法律和其他商業信函的功能。在我國,DeepSeek通過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和深度學習技術,支持案件要素抽取、矛盾檢測、證據導圖生成及文書生成等功能,已能輔助法官裁判決策,提升辦案效率。

迄今為止,人工智能在國內外司法場域中的運用可被分為三種演進類型:

第一種是「協作型」司法人工智能。我國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制定的《關於規範和加強人工智能司法應用的意見》明確了這一類司法人工智能。「意見」規劃,今年將基本建成較為完備的司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體系,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輔助支持,顯著減輕法官的事務性工作負擔,保障廉潔司法,提高司法管理水平,創新服務社會治理。「協作型」人工智能參與司法實踐的路徑,是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輔助工具嵌入辦案系統,進行案件分析、證據評估、自動分析、數據篩查、自動推送,甚至可用於爭點歸納整理、類案偏離提示、再審案件裁判偏離度預警、終本案件核查、不規範司法行為自動巡查、廉潔司法風險防控等方面,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在司法領域中的互動與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

第二種是「取代型」司法人工智能,其特點是替代性和自動化,在簡易程序或簡單司法判斷中減少甚至取代人類法官的參與,節約司法資源。「取代型」人工智能在全球範圍已有若干成功實踐,特別是在簡易程序或小額程序、督促程序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啟了「自動化裁判」時代。例如,愛沙尼亞開發「機械人法官」,用於處理訴訟標的金額低於7000歐元的小額索賠案件,巴西已使用算法識別重複訴訟及消費者群體訴訟中的原告資格,這些實例都展示出人工智能在簡化司法程序方面的潛力,也顯露出一些輔助性司法職業將被取代的趨勢。

第三種是「顛覆型」司法人工智能。這類人工智能的特點是能夠在常規司法案件中發揮司法判斷的作用,藉助於自然語言程序、深度學習、知識推理、區塊鏈技術、圖神經網絡(GNN)等人工智能的應用,使人工智能成為雙方當事人及法官之外的虛擬「第四方訴訟主體」,與人類法官一樣甚至比人類法官更好地完成司法決策工作。與上述兩種類型不同,「顛覆型」人工智能會在根本上改變法官工作方式,重塑司法角色。目前,這類司法人工智能在域外已被獨立應用於醫學圖像鑑定、刑事被告再次犯罪風險評估等司法事項的判斷。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應用,甚至可以展望藉助腦機接口(BMI)實現人類法官與人工智能的信息雙向交互,提高人類法官的智力、記憶力以及管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減少人類法官的疲勞感,提升司法質效。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40

然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司法應用帶來的制度倫理問題亦不可迴避。應否將其佈置於司法場景,尚需接受進一步的倫理性考量。

首先必須審視的,是人工智能裁判的程序公正問題。人工智能司法是基於歷史案例數據的算法模型,這就需要對輸入的數據進行敏感性分析,選擇最類似案例,保證案件信息的準確性。信息輸入至裁判輸出的司法過程也應透明、公開,以適應封閉及程序垂直化的裁判結構。同時,對人工智能裁判系統可能出現的法律解釋及事實認定錯誤,人類法官應進行干預,允許當事人提出異議,修改人工智能錯誤,消除人類法官與人工智能的決策差異。再者,為保持司法制度和訴訟程序的完整性,當事人的上訴救濟或再審救濟請求不能利用人工智能判斷,防止上訴制度和再審制度被人工智能技術僭越。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司法的責任歸屬問題亦不容忽視。人工智能雖可複製人類法官司法的「外觀」,但無法復刻人類智慧與人類的共情能力,因此人工智能的司法正義本質上仍是人類司法的正義。人工智能本身並不能對其判斷結果和過程負責,必須受人類法官規制,保證算法裁判的準確、透明和公平。有鑑於此,有必要保留甚至強化人類法官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保持法官的自主性,並承擔多元的司法責任,諸如法律解釋、案件管理、糾紛解決、法制教育等等,釐清人工智能裁判與人類法官責任的界限。

人工智能與司法的深度融合或許已勢不可擋,但仍須確保人類法官的有效控制與司法自動化的平衡,調和技術與倫理之間的矛盾。如此,公平正義與司法效率的兩全其美,才有可能實現。

啊啊是谁都对 2025-9-18 06:40
《上海法治報》2025年4月23日B3版「學者評論」

內容轉換:

回覆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看不清?換一張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