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 登录 | 注册

目前共有2篇帖子。

葉戈爾·列托夫症候群

1楼 八坂克图格亚 2025-8-29 15:09
2楼 八坂克图格亚 2025-8-29 15:10
關於葉戈爾·列托夫和民防樂隊的文章早已汗牛充棟,許多作者在寫作時都懷著對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

的無限敬意。因此,我想就算有一篇文章能夠不去頂禮膜拜這位「偶像」,也算不上什麼大損失。在本文中,我們不會探討列托夫先生創作中的音樂部分,因為他本人曾在多次採訪中明確表示,無論他還是民防樂隊,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在搞音樂。所以我們也不打算浪費時間去研究樂譜,而是直接進入正題。



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社會的各個階層無一例外地深受不自由的壓迫,普遍處於憂鬱和焦慮之中。知識分子渴望真正的民主與自由,民眾則陷入了冷漠、無所作為、不信任彼此,也不相信國家的改革的低落情緒。一部分人在酗酒中日漸墮落,另一部分則在道德倫理上急劇滑坡。在這樣的混亂局面下,一群狂熱的「群眾意識塑形者」登場了。本文的主角正是其中之一。要知道,扭曲公眾意識是人類對自己所犯下的最可怕的罪行之一。



80年代,人們開始嘗試構建一種全新的人與世界的理念,在這種理念中,「人道主義」的普世基礎被置於既有社會歷史結構之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葉戈爾·列托夫領導的民防樂隊誕生了。但在認真研究了這位「先生」的作品後我明白了,他和他的樂隊與「防禦」這個詞沒有半點關係。只有在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精神錯亂的情況下才可能把「安魂曲」「災難」這些詞與「防禦」混為一談。顯然,他在給樂隊起名的時候,要麼理解的極其膚淺,要麼就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幹什麼。更奇怪的是,同為成員的康斯坦丁·里亞比諾夫

在那關鍵時刻竟沒能拉住這瘋子一把,哪怕輕輕地提醒一句:「你在幹嘛呢,伊戈爾?我們要是唱屎尿屁的歌,這名字可不合適啊!」正因如此,民間才流傳出那句諷刺的話:「葉戈爾·列托夫——廁所之王!」但當時事態沒有往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我們也只能接受今天這個局面。一個滿是頹廢氣息的樂隊,根本不配叫「防禦」。因為真正處於防禦狀態的人,他會為了勝利、或者至少是為了生存而掙扎,而列托夫的做法卻是將所有人拖入污穢之中。最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場名為民防的安魂曲,它的屍氣從成立之初一直瀰漫到2008年2月,直到葉戈爾徹底「進了棺材」。



葉戈爾·費奧多羅維奇的破壞性傾向在蘇聯解體前夜或許還有幾分「合理性」。在改革浪潮的背景下,社會上湧現出大量渴望立即變革的人群,這些人後來或多或少跟上了時代的腳步,而列托夫卻永遠停在了原地。他就像一匹被蒙住眼睛的病態的老馬,不管時代怎麼變,他都機械式地重複著同一句口號:「我將永遠反對!」



給你一個忠告:要是你哪天非要找點不痛快,就去聽聽那場「民防安魂曲」。要是還嫌不夠刺激,再來上一杯,你准能跟葉戈爾一起在酒精里悲鳴哀嚎,直到套上縊繩的那一刻。



我和一些「葉戈爾·列托夫作品」愛好者打過交道,從他們身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種作品對他們人格造成了什麼樣的破壞。這些人對所謂的「偶像」頂禮膜拜,長年處於抑鬱憤懣的狀態中,長期酗酒。他們什麼都不干,只會抱怨和散發惡臭。我們可以將這種心理狀態歸納為一個病名:「葉戈爾·列托夫症候群

」。






2013 Стив Вайс

内容转换: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10-2025 Purasbar Ver3.0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