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76 2
问: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貢士 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3-12 20:57
注:这个帖子名义上是在讲乌克兰问题的,实际上是在讲如何思考问题的,所以这个帖子实际上不应该(或者不完全应该)被算作【键政】内容


答:#镜中妖#
 
说实在的,在知乎的俄乌战争问题下,体现了很多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中最严重、最典型的一种问题,就是从这种“普京错在xxxx”的言论里流露出的傲慢和脆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傲慢。
这些批评的全部“理论依据”,说穿了是来自于事实与当事人自己对“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想象的落差。
当事人在反复呈现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只要存在这种落差,就断言是“普京犯了严重错误”,而丝毫不怀疑自己对事情的想象犯了错误。
仔细检查ta们的言论,你会发现ta们普遍对“我可能猜错了普京的意图”没有投入过任何一丁点资源、做哪怕最粗浅的推敲,ta们从不对此做哪怕任何论证,就毫不犹豫的、毫无警觉的全面押注“我对普京的意图判不可能有任何错误,只可能是普京的意图落空了”。
这是一种严重认知障碍和思维缺陷。
哪怕你装装样子、走个过场,你也必须养成习惯,去首先“行礼如仪”的排除一下你判断错误的可能。就算是牵强附会,你也要找一些客观的依据来证明与你相反的判断有一定概率不成立,而不能直接把这些基本的检查过程留空、绕过。
总要有那么一个自然段、一两句话担当这个“为什么相反的观点不成立”的职能,把这个空填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思考问题的SOP。
就这样完全留空、绕过,直接诉诸“自信”去直奔下一步,意味着一个人还没有可以有效运转、值得最基本的信赖的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习惯,是一种思想上的“训练痕迹”,一种将思考付诸实践后必然会得到教训、从而必然会养成的条件反射。
没这个习惯,意味着你根本就没有过真刀真枪的将自己的判断力付诸过实践,没有担当过什么现实的职责,没有承担过什么实际的风险。
一言以蔽之,根本就不是个独立生活过、行走过江湖的成年人。
因为世界上是没有这种没有经过现实的千百次迎头痛击,生下来就能毫无受伤记忆的做到“料事如神”、“算无遗策”的人的。
如此残破的思维方式,只会是因为被某种保温膜、保险套包起来了,没有任何权力,于是也造成不了什么损失,从而也没有什么可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所以才会对这种极端危险的思维陋习没有本能的焦虑。
问题是这种“不破产”的“安全状态”,同时又意味着无能和无力。
这样思考问题,在其它明白这个道理的人面前仅凭本能就会被排除——你所推销的计划、鼓吹的策略、主张的建议,都会被人“莫名其妙”的无视。
这就是为什么你“没机会”、“没出息”、“不受尊重”的原因之一。
 
第二,对“没有错误的状态”有极其严重的误解。
什么样的误解?
就是误认为“没有错误”肯定意味着没有曲折和痛苦。
只有绝对直线、指数增长、完全光滑、零损失、零伤亡、无焦虑、无恐慌、无不确定………的总和,才叫做“没有错误”。
要是非直线、有下降过程、不光滑、有损失、有伤亡、有焦虑、有恐慌、有不确定……中的任何一种,那就叫“犯了错误”。
而因为这种可悲到可笑的脆弱心态,只要有损失,必然对这朵温室娇花构成“不可想象的损失”,从而导致“犯有严重错误”的结论。
那种豆腐般的软弱和敏感,经由“我不可能犯错”的加工,就构成了上面那种可悲的思维习惯。
 
人脆弱到只能接受“完美过程”,人生必定寸步难移—— 一天到晚做一些名为“计划”、“筹备”,实则是逃避、投降的“努力”。
一辈子“过家家”,躲在父母的翅膀下君临天下。
 
哎呀呀,有曲折、有损失、有不确定,那可多痛苦啊!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些东西还要去做,那岂不是愚蠢吗?这本身不就是“严重错误”吗?
 
现在再去看看这些答案,从这个角度去审视一下这些嬉笑怒骂、“风趣幽默”的“普京指导者”。
你会默默希望ta们都是网军账号和发帖机器人的。
因为如果是真的人类——尤其是已经成年的人类——还是这样既脆弱、又傲慢的思维状态。
前面的人生恐怕充满了折磨和痛苦。
这不是指什么中美争霸、俄乌争端。
而是指普普通通的工作、生活里就将对ta们构成肝胆俱裂的风险和恐惧,而现在将普京定性为“蠢材”的思维结构,在不久的将来会将ta们自己宣判为更糟糕百倍的废物。
地狱就在前面。
 
这种心理瘟疫正在随着西方媒体的认知战弥漫在整个西方世界——要鼓动起无知的人信从ta们鼓吹的乐观预期,ta们其实就同时在强化这种建立在病态“无误基线”和回避自我怀疑前提下的精神疾病。
所以1450普遍都有职业精神病。
 
拿起这面照妖镜,顺着列表看下来,吸取教训。
 

貢士 十一級
2樓 發表于:2024-3-12 20:58
而且就算的确有一部分键政内容,其中也完全没有涉及到中国
 
貢士 十一級
3樓 發表于:2024-3-13 19:00
哪怕你装装样子、走个过场,你也必须养成习惯,去首先“行礼如仪”的排除一下你判断错误的可能。就算是牵强附会,你也要找一些客观的依据来证明与你相反的判断有一定概率不成立,而不能直接把这些基本的检查过程留空、绕过。

总要有那么一个自然段、一两句话担当这个“为什么相反的观点不成立”的职能,把这个空填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思考问题的SOP。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76 回複數:2
評論數: ?
作者:浅风仁樱
最後回復:浅风仁樱
最後回復時間:2024-3-13 19:00
 
©2010-2024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