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02 3
以下这些话可能话不好听,但是能给患者带来真正希望的曙光
上士 八級
1樓 發表于:2024-3-15 18:35
上士 八級
2樓 發表于:2024-3-15 18:36
#TOUGHNESS#
 
从你个人的立场出发,为了精神健康起见,交朋友也罢、谈恋爱也罢、找工作也罢,尽量找一些tough一些的伙伴。
就是离柔弱、敏感、幽怨、自怜等等等等这类行为高发的圈子远一点,敬而远之。
 
注意,不要误以为这是在告诉你不要和脆弱的人来往或者交朋友,而是说你要多交tough的朋友。因为tough的朋友就像游泳圈,更能带给你支撑而不是拉扯。
这样的朋友多了,你反而可以比较多的帮助脆弱的人。
如果你自己身上游泳圈太少了,你自己都极易下沉,你还到处伸手去拉扯其他游得很艰难的人,你很容易帮倒忙。
很容易。
 
什么叫tough?
就是对困难习以为常,对艰苦早有心理准备。
就压根没有想过“第一次就顺利的搞定”这种事。
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也坦然死在解决的路上。
以至于遇到困难——无论多么大的困难,都不能对情绪起到太大的触动。
自然也不会一天到晚想着“不行了”“要完了““没希望了”,天天盘算着去死。
更不会因为“xx对我不够好”“xx对我太坏了”就要去死。
可以接受的死法只有三种——老死、意外事故(含一切ta杀)和主动牺牲。
而主动牺牲的动机是打算拿命换其他人得到某种更好的结果,这不叫做自杀。
为了逃避而自杀并没有什么高尚之处。
“自杀值得同情”论在客观上美化了、肯定了这种“过得不好不妨去死”的、本质上是享乐主义的价值观。
率众赠与的“哀荣”越大,将来杀的人越多。
 
我知道你们很痛苦、很绝望、很迷茫,但你们只有对痛苦脱敏、相信希望和坚持寻找道路这一种可行的方向。
说着“自怜有理、反自怜残酷、自杀无罪”这种甜蜜调子的人,并不是你们的“朋友”。
多说几句。
现在有很多人是这样一个思维模式——
“我很痛苦,我很痛苦是因为别人对我不好,解决我很痛苦的根本途径是别人要改变对我的方式方法。
我大声疾呼,请人们多一点同情心,要注意要对我温柔的说话,不然我要撑不住了。
明明知道我已经撑不住了,还要说我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对,还要给我施加压力,这就是完全不了解、不在乎我是怎么想的,就是在逼我去死。”
事情恰恰是坏在这个论述是的确非常有有威力的——谁都会本能的忌讳成为“逼你去死”的凶手。
这话连你的父母都能镇住,何况并没有什么瓜葛的陌生人呢?
但这件武器的全部效果你清点过吗?
1)它客观上确立了一种不允许其他人触发你的负面情绪的特权。只要你作为“已经撑不住了”的人发出“这会增加我的压力”的警告,按照这个逻辑,对方只要“还有一点基本的同情心”,就要按照这明确的宣告来中止和回避。
按照这一法则,只要和你相遇,只要你明确了自己“已经承受不住”了的状态,对方都立刻要受到“不能触发对方负面情绪”原则的强制性约束。
不管是不是在别人的家里,不管是因为邀请还是出于偶遇,只要你在场,只要你能看到,别人就理应基于基本的同情心,为避免触发你的崩溃或者自杀,不说任何可能触发你负面情绪的话。
你们自己肯不肯接受这样的条约?谁肯接受这样的条约?
退一步讲,有人出于某种无私的勇气,接受了这条约,ta被计算为什么呢?
不过是“还算有基本的同情心”而已。
缺少人的温暖对待,这是你问题的根源,但你的行为本身就在制造和恶化你的问题。
缺少人的关爱,于是受不了了。受不了了,于是不能再有任何负面情绪。不能再有负面情绪,所以别人都要注意。别人都要注意,于是别人不来了。别人不来了,于是缺少人的关爱。
这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只要坚持这个循环,坚持主张“受不了权”,能指望结果怎么改变?
所以,不要说“你这话太残酷,让我受不了”和“你的话让我想自杀”。
也许你没说错,但我不希望为“这种法则果然全球通用”再增加一个新例证。
是你们从小到大无数次目睹这种法则的威力,诱使你们跌入了这个循环,这本来就是你们困境的根源之一。
责任到底在谁身上?
是那些为了“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这样了哄哄吧”的人为了自己的安宁,在你心智尚不成熟之前,不断的在向你们证明“只要主张我受不了了,所有人都会让着我”的“社会魔法”有神效的那些人。
它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立竿见影,立刻能让你成为关系的主宰,对ta人形成高度有效的统治。只要尝到ta的甜头,想不成瘾十分之难。
但形成这局面的责任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你自己深陷在这局面中。
你自己要停止继续使用这种“便宜魔法”,因为你越用,只会进一步驱赶目睹你使用这魔法的人。
觉得讨伐“不同情者”可以防止自己得到的同情变少,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计算错误。
 
更进一步的,上面这个避讳法则如果成立,它就不需要真的有一个脆弱的人出现在现场,用自己的脆弱去给这个舆论场划定忌讳的红线。
主张在场的人要避讳你的脆弱,在客观上就等于在所有人头上都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它会化身为一种更普遍的法则——只要有可能被脆弱的人看到,你就应该避讳。
那么,要是有一个脆弱到看到任何能联想起对自己的批评就会自杀的人,是否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应该考虑到ta有可能会看到而避讳?
如果不是,这根警戒线应该比着谁的身高来画?
说话要照顾你的情绪,但不必照顾比你更脆弱的人的情绪?因为这样就完美的达成了既不伤害你的感受,又不至于没东西看的最好结果?
为什么比你更脆弱的人就不需要照顾?
2)它几乎总是包括了一个堪称残忍的假定——即假定被批评“不够同情”的一方一定比自己地位优越、一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要是批评软弱的人的软弱,肯定是因为ta自己不软弱,不无力,不痛苦。
是吗?
为什么?
凭什么你们就这么肯定批评你软弱的人,自己就不是拿着同样的工资,在做同样劳累的工作,父母就同样低素质,老师就同样不负责任,同样受着严重的霸凌,自己就没有身患重病?
只要受到批评,就用“站着说话不腰疼”来“还击”的可靠逻辑依据是什么?
就这么肯定批评软弱的人,自己肯定没有体验过同样的困境?
只有你们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体验过没钱、没人、没前途、没希望的滋味的人?
为什么批评的人肯定没可能体验过比你这种困境更大、更严重的困境?
也不说一定就不如你的预料,但是,你做出这个论断的时候,你调查过吗?
为什么你完全不经调查,就可以这么肯定?
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同样的困境下表现得比你们更好,所以只要表现得更好,一定是因为没有面对同样级别的困境?
只有你确信自己是承压之王,人才可以不用调查就反推别人感觉更好一定是不如你困难。
这到底是觉得自己最不行、还是觉得自己最行?
否则如何解释“不经调查、没有调查途径的前提下就可以立刻断言批评软弱的人一定是站着会所话不腰疼”的合理性?
有人说——如果社会普遍的关心和同情自杀者,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是一个更温柔的社会。
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任何问题,难道谁还能反对它吗?
这话自身当然是没错的。但是,这话在实践中常常、总是被实践成这种样子——只要有人自杀,留下仇恨纸条,社会舆论就会首发大面积的兔死狐悲般的哀思,继发对纸条指向的对象的强烈谴责。
无论这是不是情有可原的,客观上公众没有心情和兴趣去深究到底情节具体如何,看到事件的发生,就会近乎条件反射般的发出这两级反应。
这在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无条件同情自杀者、谴责“施压者”的社会氛围。
这种氛围为什么是不可取的?
我说个最现实的、最绕不过去的问题。
小朋友会在极早期就学会用自杀威胁父母。
你们不妨去调查了解一下,有多少高中以下青少年威胁过父母“再这样我就去死”。
了解一下其数字是不是不需要在意的1%,2%,是不是都是发生在十八岁以后。
事实上,拜手机、互联网所赐,它已经开始成为一种在初中、小学阶段就成规模出现的,渐渐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了。
所有大中型城市——甚至小城市也不例外——的班上几乎总是会有一个甚至数个“抑郁症”圈子。在这些圈子里几乎无一例外的交流传承着自杀的欲望和体验——它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社交资本”。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小学生开始对父母说“你们再这样,我就干脆去死”。
说这话的孩子们,绝大部分只不过是学会了一种在同学中、在网络圈子里流行的“口头禅”、“习俗”。
作业太多,你再催我写作业,我就去x。
老师跟我有矛盾,你再逼我去上这个老师的课,我就去x。
我不喜欢吃青菜,你再逼我吃青菜,我就去x。
我在同学里面太穷,你再不给零花钱,我就去x。
注意,我不打算去无意义的谴责中小学生对这些行为的沾染。这是时代决定的必然现象,不要浪费精力在谴责造成这现象的“责任人”。这事基本上也不可能通过“谴责责任人”来逆转。
我们专注在现实问题上——你是当父母的,现在你的子女对你说你再逼ta去上学/不给钱/不准出去玩/逼ta写作业/逼ta考好,ta就去死,你要怎么办?
无数的孩子们都想踊跃举手——“这还不容易,那就不逼ta了呀。”
那么父母能选择就此收手吗?
如果只要你说出这句magic words就必须要收手,那么父母还能如何实施教育?
不要搞错,有不知多少父母妥协过。谁也不是钢铁之心,对于“我要自杀”这样的信息不可能毫无纠结。甚至可以坦率的说,绝大多数——这是指999.99999%的父母都对这种威胁做过让步。
改换语气、搁置乃至放弃诉求、给予安慰、道歉……等等等等。
但是人类——尤其是儿童——是一种如此经验而敏感的动物,这手段之奇效立刻会创造强烈的经验和形成新行为模式的动力。
更不用说还有来自同学之间、贴吧微博知乎小圈子里的同行交流了。
那么第二次呢?
第三次呢?
一直妥协吗?
很快父母们就会发现,这是一道根本没有选择的选择题。
一直选妥协,等于一步一步彻底放弃职责。什么教育?做什么梦?再继续妥协、顺从下去,爹妈都快变成人形服务机器人了。
问题是,不妥协,哪怕只要你选一次,你就会在子女的意识里,被毫无悬念的、逻辑必然的、标定为“不顾我死活也要强逼我的恶棍”。
看清楚,无论子女是不是真的会选择自杀,ta已经明明白白的把这可能性说出来了,你只要不选择妥协、就逻辑必然的是在无视这种可能性的前提下选择不妥协。
子女想不把你标定为“不顾我的死活的逼迫者”也根本办不到。
因为你确确实实完全的符合这个判定的逻辑条件,你确确实实就是。
父母选一直妥协,就等于眼睁睁的看到子女在根本不知到后果是什么的前提下自己掌握了全部“自主权”,想怎样就怎样。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失职。
父母只要选一次不妥协,就已经十足十的成为不顾死活的逼迫者。
子女不会因为一次魔法失灵就放弃,ta们很可能会采用某种手段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威胁不是说说而已——比如自残。
这个有自残为证的自杀声明会再次有效。父母会进入新的在妥协和“不顾死活的逼迫”的纠结之中。而且几乎毫无疑问的会先选择妥协。
第一轮的拷问依然存在——难道就此任何会引起子女不满的要求全部放弃?
永远?永远放弃?
或迟或早,父母将再一次的不能再继续妥协。
这个“或迟或早”对子女们看来是很无情的——这功效可能都维持不到一个月。
因为父母的纠结是以分钟计的——每一分钟就足够ta们纠结一轮。
一个月,ta们纠结了
20x60x30x2,
72000轮。
每一轮纠结,ta们都在纠结是要赌哪边——是赌从此以后再也不管你了,你也会活得好好的;还是赌你这仍然只是在耍手段,不能因此放弃父母的职责。
两边最坏的结果都是你会死,ta们就像是在两种不同的死亡判决书上签字。
一个月,系统弹窗追问72000回。
如果选妥协,系统就会继续弹窗。
“#13140: 上一分钟您选择了妥协,请问今后您的选择是?”
妥协。
“#13141: 上一分钟您选择了妥协,请问今后您的选择是?”
妥协。
……
“#43142: 上一分钟您选择了妥协,请问今后您的选择是?”
是什么?
坦率的讲,人类的意志不是为适应这种挑战设计的。
不到一个月,你用自残证明的自杀意志的抗议效果就失效了,你用自杀来抗拒的要求,恐怕扛不过编号56421号弹窗。
卷土重来,旧话重提。
你看看手腕上的伤痕,
“这真是两个不顾我死活的魔鬼。”
我为什么还要活着,好让这两个魔鬼得意?
 
你放心吧,这两个魔鬼知道自己要下地狱。在那n*72000轮弹窗的质问下,ta们早就看到这个结局了。
ta们只是希望这能换你有机会上天堂。
唉。
你们看清楚没有?
你们自己考虑一下,
一旦子女开了这“再逼我xx,我就自杀”的口,
这左脚踩着右脚无限下坠的路,
出口可以在哪里?
这出口,能在谁身上?
不错,根据很多“心理大V”的看法,父母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准,可以改善自己的管理技巧……“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也就是参加ta们的培训班和关注ta们的公众号,“完全可以同时避免子女自杀和堕落”。
我不知道你们的父母是何方神圣,但金庸和拜登的水平显然还不够“善于综合使用多种沟通方式”。
前者的儿子自杀了,后者的儿子吸毒。
难道这是这些老头子不幸没有机会订阅这些优秀的公众号的结果吗?
当然,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也许确实有天生鬼父鬼母存在。
谁能就断言你的父母就不是?
但是,你们班会不会比例有点太高了?
不要自杀。
在哀悼自杀者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为和自杀的人共情就不假思索的谴责“导致自杀的逼迫者”。
因为这种看似绝对美好的愿望、这种朴素的正义观,会直接将自杀武器化和工具化。
从而会诱使更多人——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忍不住拿起这件武器。
一旦ta们举起这武器,这条左脚踩着右脚无限下坠的路,出口在哪里?
 
为什么古代世界——无论犹太人、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儒教、佛教、道教……毫无差别的稳定在了对自杀行为的贬斥态度上?
真的只是因为“维持统治的必要“吗?
真正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你会显而易见的发现,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儿女都不可避免的在这块砧板上。
ta们怎么办?
 
上士 八級
3樓 發表于:2024-3-29 12:09
#对待软弱者#


先要分清楚,弱者和软弱者不是同一个事物,
弱者是客观的力量弱小,处境脆弱。
而软弱者则未必真的力量弱小、处境也未必真的脆弱,软弱者是弱在心态上、弱在人生观价值观上。
弱者里包括了凶猛的小鼠,ta们只是客观上力量小、资源少,处境被动,但心里自有一股宁死不屈的力,将来未必就弱。
而软弱者却可以是瑟缩的大象——自己哭喊着自己什么也没有,谁也不帮自己,自己是个可怜人,谁再苛求自己就是不人道、没有同情心,但其实未必真的如此。
但不管怎么说,软弱者的确是弱者中的一种。
对待软弱的人,要一视同仁的同情他们,要原谅他们,要帮助他们。
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接纳他们成为你的同志、伴侣、同事和团队成员。
你可以接受、甚至大可以欢迎力弱心强
的弱者进入你的团队。这些人只要你给ta们机会和帮助,甚至可以算得上奇货可居。
但是对软弱者,则绝不要抱这种乡愿。
尤其你想要帮助软弱的人,你格外不能依靠软弱的人。
这道理不复杂,就像军队要为老弱而战,但恰恰就为了要为老弱而战,军队格外不能接受老弱参军。
一些软弱的人很容易会把你拒绝ta们加入理解为“高傲”“傲慢”,那是因为ta们只羡慕军人的荣耀
,根本不知道做事要承受的压力和折磨。
你要是混淆了“服务软弱者”和“与软弱者为伍”的界限,你很快就会陷在无效的泥潭里,转眼连个气泡也冒不出。
要完成使命——包括扶贫济弱这种直接服务于弱者的使命——都是不能在自身之中容忍软弱的。
不管人们给这种排斥与拒绝扣什么帽子,这都是冰冷的事实。
你要同情、原谅和服务弱者,但直到ta们自己抛弃以自己的软弱为凭去谴责别人对ta不够体谅的思维方式之前,不要将ta们视为可以深入交往、实际合作的对象,不要允许ta们进入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你这种不允许,不构成不同情弱者的一部分。
你同情ta,不妨直接给钱给物给办法,但不要跟ta“交朋友”、“谈恋爱”、“合伙做生意”。
迈过这根线,你大概率一事无成。你自己做不成事,会连可给的钱、物、办法都没有。
那时候,你的心再“善良”都是虚假的幻想而已——ta们还要嫌你“口惠而实不至”。
鸡飞蛋打两头空。
因为这种“矛盾”的态度,你经常会被觉得自己唯一剩下的权利就是“软弱权”的人咒骂“虚伪”、“残忍”。
耸耸肩,随他们去。
你这样的人其实是ta们的唯一的指望,你要听了ta们的,ta们活下去的希望反而变小了。
世界根本就没有给人软弱权,所以谁要自己去给别人软弱权,就得自己去把那一份工自己担了。
这当然是愿意承担这份工的人的自由,但这绝不容想要软弱权的人索取。

 
上士 八級
4樓 發表于:2024-4-1 13:17
诅咒苦难的人
 
随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如果你对苦难只有怨恨和回避,你将注定是个无能之辈。
 
而凡要远行之人,都会避免与你为伴。谁想在不可避免的苦难降临时和只会哭泣抱怨上天不公的人为伍?
 
多大的政治正确也救不了你。
 
要论证“赞美苦难”是多么“邪恶”,这没人拦得住你。
 
但这丝毫影响不了苦难是否降临——它必然降临。你要怪,就怪人的寿命太长,现在医疗条件太好。
 
何以见得苦难必然到来?难道我就不可能锦衣玉食、终身无忧吗?
 
对,你不能。
 
你难道以为苦难只是比较倒霉的人、比较贫穷、比较病弱的人的事?是有人制造才会有,没人制造就不会有的事?
 
大错特错。
 
要么就是人人生畏的苦难直接掉在你身上,于是你经受苦难。
 
要么就是你自己长期锦衣玉食温室花朵导致弱不经风,最后一阵微风吹在你身上,给你造成体感完全相同、同样痛不欲生的折磨。
 
你从小没有缺过钱,一生从不得病,你只会因此获得一根更低的苦难判断线,搞出“没有游戏玩”的苦难,“爸爸不夸我”的苦难。苦难照样笼罩你,你照样想死,只不过别人可能是因为四肢瘫痪,你可能是因为游戏删号或者被爹妈怒斥。
 
苦难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你一样死去活来——只是造成人家死去活来的是刀山火海,造成你死去活来的是一阵微风。
 
情感折磨同样冲击你的极限,区别在于,世上刀山火海不常有,微风却从不会停止。
 
你无处可逃。
 
把“歌颂苦难”的人套上“最阴险歹毒”的罪名,你照样无处可逃。
 
苦难只会奖励在它面前保持兴奋和积极的人。
 
你的不兴奋和不积极有多充分和“正义”的理由,对它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总之你不能保持兴奋、不能保持积极,它就埋葬你。
 
就这么直白。
 
有的人上厕所看到多年没骑马乃至于腿上长肥肉,悲叹自己安于逸乐。
 
有的人没有蜂蜜水喝,悲愤控诉“我何至于此”,要吐血,要死。
 
两条路,你自己选。
 
苦难有什么意义?
 
苦难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对人的淬炼,它能完成对人的钢化。
 
这东西是成为社会中坚、砥柱绝对必要的资格。
 
没亲眼见过,没亲身经过,用任何模拟教育、任何讲述都无法替代。
 
天降苦难给你,是给了你一个钢化成人的机会,一种资格。
 
再说一遍——天没给你这份磨练,你根本没有变得更“幸运”一些,你该受的痛苦只会以让你的痛感神经变得敏感的方式来兑现,你别想逃掉。
 
没经过苦难的人的同情因为只是出于对痛苦的想象,虽然自己没觉得不出自真心,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能让人安宁的力量。搞得多了,还会因为没有实际效力但却占用了大量的精力,令人加倍的焦虑和绝望。
 
诅咒苦难的人,永远在指责主张坚强的人残忍。
那么当苦难到来——它必然会到来——没有坚强的铠甲可傍身的人可不可怜?
 
这样的人说话好听,但是在将来的寒冬里ta对你有何用?
 
Winter is coming, for EVERYONE.
 
你到时候自然会知道你曾经经历的苦难有什么意义,值不值得歌颂。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02 回複數:3
評論數: ?
作者:七海八千代
最後回復:七海八千代
最後回復時間:2024-4-1 13:17
精品區:希望的曙光

本吧熱門帖子

 
©2010-2024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