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篇帖子。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76 0
论温柔
大魔法師 十一級
1樓 發表于:2024-4-2 12:00
温柔,从根上来说,既不是软语温言,也不是和颜悦色,而是“从不报复”四个字。
 
从不报复,只是离开。
 
 
 
从不报复的人,你身边有几个?
 
人的身边多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人。(所谓“身边”,是指每天见面交谈)。人有没有犯“我”,全由ta来定义,于是客观上你处在随时随地可能“平地一声雷”的状态。
 
 
 
温柔的人不会报复你,只是默默离开。
 
离开不是说翻脸就此生再不相见,而是指保持距离到能压制报复冲动的程度。
 
每天说话会压不住火,那么就变成三天接触一次;三天压不住,那就改成一周一次,这是拉开时间的距离。从距离500米搬到距离两公里,这是拉开空间的距离。
 
彼此的机缘、彼此的条件,尤其是彼此亲密的能力其实只能维持这样一个距离——只有这样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可以保证彼此相爱未至于相杀。于是只能拉开到这个距离来保护关系。
 
所以,只要你仍然保持着某种频度的互动,这就并不是一种“愤而抛弃”,反而是一种恋栈不去。
 
 
 
温柔真正的底线,是不报复。
 
不报复,是指不为自己的损失额外的惩罚对方。这不表示不追索约定的赔偿责任或者不要求履行契约义务。只要是合法权利,都可以正常主张。走司法程序起诉这些,都没问题,这不属于报复。
 
超出了约定的违约责任而做进一步的伤害——无论是言语的、行为的,设置哪怕只是心里的恶念,才属于报复。
 
温柔的人并不报复。
 
 
温柔的人对人是绝对的良性存在。如果你的身边都是温柔的人,那么你事实上就已经在天堂里了。最大的问题,在于ta们很难接近。
 
因为ta们对攻击性和报复性极端敏感,所以往往在你还没接近之前就离开了。你自己不是温柔的人,不是信奉“不报复”的人,而是鼓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人,鼓吹“复仇”的人,温柔的人提前就会回避你。
 
你根本没有机会知道对方到底如何,而且对方也绝不会给你机会知道。因为自己很温柔这件事一旦被别人知道,谁都知道在你这没有亏吃,只可能占便宜,那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温柔的人的习性就是保持静默,先观察再说。有任何迹象就取消接触。
 
谁也不想找罪受,而且ta们中的每一个都在无数次被人伤害之后练到了这种火眼金睛。
 
因此,温柔的人自然而然的物以类聚,并且一旦交联到一起就会很长久和牢固。其中的氛围也是轻松而愉快的。
 
最后一条——既然温柔的人是人海沉浮的救生衣,那么虽然离开本身不能被认定为报复——不准人走岂不是把人家变成了囚犯——但离开同时又是终极“报复”了。
 
真正温柔的人,会让身边人不敢想象ta离开的日子怎么过。这是一种“核威慑”,足以让“常规战争”都打不起来。如果你是这种意义上温柔的人,那么人敢对别人大呼小叫,横眉立目,在你面前却恭恭敬敬——因为ta们心知肚明,你是不可能离了ta就活不下去的,世上爱你的人众多,爱ta的人缺少,尤其是难有从不报复的。
 
即使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若非出于通明的自觉,仅凭本能和自发冲动,也往往不由自主的会无意识的报复你。何止报复,当ta们被指出在过度报复时,还会不承认,进而再报复这项“指控”。
 
一个从信念上信奉不报复的人,若然ta的不报复还不是一时勉强支撑,不是出于幼稚的乡愿,而是有足够的完整的人格建设和技能支持、处在一个牢固的、可持续的状态,那么这样的人,一个就足以稳定一个强而有效的组织,一个有效运转的社区,这必定意味着一番事业。
 
万中无一。
 
只要稍微懂事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感到这份压力。一种并非来自对方的报复欲、伤害能力的,来自逻辑本身、来自竞争机制的威压——这人身边的位置是有限的,有无数人在看着,你愿意轻易的失去吗?
 
这里还要厘清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有很多人觉得“有能力而不报复才是温柔,没能力而不报复只是软弱”。
 
这话是错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没能力报复”这个情况。
 
再弱小的人,也有能力报复。
 
再弱小的报复,遇到了恰当的时机和运势,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之人的一句话,都足可以致命了。
 
你之所以敢于把部分人划分到“没能力报复”的类别里去,只是因为时候还未到、没见过这种处心积虑的人而已。
 
因此这话的后半句根本就不存在。
 
因此,任何人不报复,都是一种决定,一种迈向温柔的努力。
 
世界必不轻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76 回複數:0
評論數: ?
作者:圆环之理
最後回復:圆环之理
最後回復時間:2024-4-2 12:00
 
©2010-2024 Puras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